[摘要]自2011年起,中國科協啟動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劃,該文通過文獻研究、樣本調研和案例分析,對“黨建強會”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總結“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和特點,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力求全面、客觀,為以后“黨建強會”計劃的高質量推廣提供借鑒,為全國學會組織實施“黨建強會”活動提供指導。
[關鍵詞]黨建強會全國學會經驗
[中圖分類號]D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1)120056-09
一、概述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在社會組織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是黨中央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為全面加強黨對科技界的領導,積極履行黨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職責,引導全國學會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促會建,自2011年起,中國科協啟動全國學會“黨建強會”計劃。項目實施以來,大量的數據和典型案例彰顯了這一計劃的重要成果,得到了中央及活動各方的高度肯定,成為中國科協黨建工作的靚麗名片。
“黨建強會”計劃實施以來,中國科協每年均開展年度項目總結,定期進行典型案例交流。從整個縱向維度全面梳理“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和特點,在理論層面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和特點進行項目研究,充分發掘“黨建強會”特色,既是中國科協黨建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國學會充分將黨建與業務結合、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指引,還是各地方、各領域受益于全國學會服務的重要參考,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研究思路與內容
本研究旨在通過文獻研究、樣本調研和案例分析,對“黨建強會”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總結“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和特點,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最終形成研究報告。該報告由中國航空學會黨支部牽頭,組織專家共同完成,將力求全面、客觀、有較強的推廣價值,為以后“黨建強會”計劃的高質量推廣提供借鑒,為全國學會組織實施“黨建強會”活動提供指導。
(三)研究方法與推進
1研究方法
作為極少數連續九年均承接“黨建強會”項目、開展特色活動的全國學會之一,中國航空學會項目專家組在課題研究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對歷年項目總結材料和加強社會組織黨建等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梳理。
(2)樣本調查。對實施情況良好、具有典型代表的全國學會及其活動受眾進行抽樣調查。
(3)比較分析。對項目實施情況和典型案例進行多維度比較分析,充分發掘“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和特點。
2項目專家組組建與調研樣本選取
(1)專家團隊組建。為順利完成本課題研究,學會黨支部組建了專門的專家組,成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涵蓋多年參與本會“黨建強會”活動的專家以及連續多年開展“黨建強會”活動的優秀學會專家。專家組共同議定工作方案和調研報告。項目由連續九年組織“黨建強會”活動的中國航空學會黨支部副書記周競賽同志擔任項目負責人,該同志具有承擔多項黨建研究課題的經驗;學會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秘書長姚俊臣同志出任專家組組長,還包括中國科協創新融合學會聯合體常務副秘書長楊俊華等具有豐富黨建研究經驗和參與學會“黨建強會”活動實踐的專家。
(2)調研樣本選取。課題組設計了調查問卷,向30家連續多年開展“黨建強會”活動的全國學會及20家活動參與單位發放。還對7家連續多年開展“黨建強會”活動的全國學會及其組織開展的具體特色活動進行實地調研。XUEHUI學會2021年第12期2021年第12期“黨建強會”的經驗、做法、特點研究XUEHUI二、“黨建強會計劃”提出的背景
中國科協長期高度重視學會黨建工作,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加強學會黨建工作是黨中央交給科協組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是科協組織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革黨的群團工作、深化科協系統改革的重要舉措。中國科協將學會黨建作為學會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改革的重點,作為學會全面改革的硬舉措來抓,通過推動學會黨組織建設和實施開展“黨建強會計劃”盡快實現“兩個全覆蓋”。
2009年12月,中國科協黨組在向中央書記處匯報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后,時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要把加強中國科協所屬學會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放到科協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總結推廣在學會中建立黨組織的成功做法,鼓勵支持各學會積極探索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方式,增強科協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根據習近平同志和中央書記處的指示精神,在中央組織部和民政部的部署和指導下,中國科協肩負起中央賦予的領導所屬全國學會黨建工作職責,并迅速做出工作部署,制定了“由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宏觀指導,學會服務中心黨委具體負責,科協有關部門及學會掛靠單位密切協調”的工作機制。
2011年,中國科協在學會中試點開展以“黨建強會計劃”為主題的黨性意識教育活動和調研工作,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中國科協黨組工作匯報時,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科協要在所屬學會中深入實施‘黨建強會計劃’,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帶動學會建設,充分調動各學會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學會履職能力和會員服務能力。要繼續著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當好‘科技工作者之友’”。2011—2013年,習近平、劉云山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對“在中國科協所屬學會中深入實施‘黨建強會計劃’”做出明確批示。2012年,科協所屬全國學會開始申報和承擔中國科協以項目資助形式開展的“黨建強會”“十百千”特色活動(“十”:選擇十項有學會特點的主流工作融入黨建元素特色活動載體;“百”:與百名科技工作者交朋友;“千”:通過活動惠及數以千計的民眾和科技工作者),并大力推進在學會辦事機構成立黨組織。自此,“黨建強會計劃”作為中國科協推動全國學會的重要抓手持續開展,已打造成為學會黨建的響亮品牌。
2012—2017年,中國科協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學會黨建工作。經中國科協黨組批準,2014年成立中國科協學會黨建研究會,2015年成立中國科協學會黨建工作領導小組,2016年成立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2016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將黨建工作作為加強學會組織黨的領導的重要舉措。同年9月,中國科協召開學會黨建工作會議,出臺《中國科協關于加強學會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2017年4月,中國科協所屬210家全國學會提前實現黨的組織基本覆蓋。
與此同時,“黨建強會計劃”繼續成為全國學會開展黨建活動的重要抓手,項目資助金額和承擔項目的學會數量逐年遞增。2012年,提出“十百千”特色活動,使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2014年,新增學會黨建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建立有固定場所和服務功能的“黨員之家”,組織在本學科、本領域尋找并宣傳基層一線的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2015年,新增平臺建設項目,發揮學會的專業和人才優勢,由多家學會黨組織聯合,根據地方的實際需求,搭建綜合服務平臺。2017年,建立黨建宣傳陣地。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中國科協對標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中國科協“1-9·6-1”的戰略部局,把學會黨建工作作為凝心聚力工程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強學會黨建工作,發揮好學會黨組織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作用。在鞏固深化學會黨的組織覆蓋基礎上,強化學會黨組織的作用發揮,不折不扣抓好政治建設,團結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建功新時代,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貢獻力量。2018年開始,學會黨組織逐步承辦全國學會黨建活動,黨建與業務融合度進一步提升,黨建促會建作用進一步彰顯。
三、“黨建強會計劃”總體情況
中國科協“黨建強會計劃”自2011年開始實施,得到了廣大學會黨組織的積極支持與踴躍參與,開啟了中國科協“以黨建促會建”,把黨的工作“項目化、業務化”的黨建工作新思路。多年來,“黨建強會計劃”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參與學會逐年增多,影響力逐年擴大,社會效益明顯提升,品牌效應不斷強化。
中國科協按照中央指示,高度重視“黨建強會計劃”的帶動作用,每年都根據科協工作重點設計主題(詳見表1),活動內容始終與中央精神緊密結合,不斷賦予“黨建強會計劃”新的內容和形式,始終與學會改革發展、具體業務活動密切相連。
四、“黨建強會計劃”的主要做法和特點
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圍繞中國科協工作部署,“黨建強會計劃”緊緊圍繞學會特點和工作重點,在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充分發揮黨員作用、服務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學會會員、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基層群眾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得到了各級領導、廣大學會干部和社會公眾的廣泛贊譽,為學會黨建工作注入新動能,為增強學會履職能力和會員服務能力,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學會黨組織積極籌劃、精心組織,活動特點明顯、黨的元素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黨建強會”項目實施以來,各項目承擔學會緊密圍繞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找準工作切入點,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做好頂層設計,努力擴大學會黨建工作覆蓋面。主要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是與學會重點業務活動緊密結合,圍繞“四個服務”開展活動,融入或突出黨建元素。這種做法占每年“黨建強會”實施活動的80%以上,主要以開展科技扶貧、科學普及、科技咨詢、創新助力等科技志愿服務和黨建支撐學會重大業務活動為主。
二是加強思想引領,增強價值認同,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會道德建設。主要以開展“院士專家講黨課”、宣傳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事跡和演講、征文、知識競答等活動為主,宣講國家發展戰略、科學家精神以及前沿科技成果,用科學家的語言感染引領更廣泛的科技工作者,形成價值認同作品。
三是支持學會黨建硬件建設,為學會黨建更好開展提供支撐。主要以支持全國學會開展黨員活動室、黨建陣地建設、探索學會組織體制改革等為主。
四是開展建家交友活動,構建交流新渠道。連續8年舉辦的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乒乓球賽、2019年開展的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羽毛球賽吸引各學會會員的廣泛參與,增強了中國科協的凝聚力和會員的歸屬感。
(二)特點
通過認真梳理,相較于其他領域的傳統黨建活動,中國科協指導全國學會及個別地方科協開展的“黨建強會計劃”具體實施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項目實施內容和形式多樣化,服務成效逐步提高。隨著特色活動開展的深入,“黨建強會計劃”資助的內容也逐年豐富,涉及學術交流、科普宣傳、為民服務、陣地建設、學會“四服務”相關的各項內容。項目堅持突出重點扶持和廣泛資助并舉、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手抓”;同時也不斷嘗試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凝聚學會的資源和人才優勢,擴大特色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形成集中效應;對資助范圍、標準等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二是項目策劃實施與學會主流業務結合緊密,以黨建促會建,深入基層,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社會影響力。黨建和業務結合的思想與理念在項目實施中得以鞏固,并在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實施當中貫穿始終。“黨建強會計劃”實施項目充分結合學會人手少、業務多的特點,緊緊圍繞學會的重點工作,進行科普宣傳、學術交流、服務會員、科技志愿、創新助力等具體活動,使黨員在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學會黨組織牽頭組織或協助,指明政治方向,凝聚骨干力量,在特色活動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使學會黨的工作在學會重要工作環節中得以充分體現,避免了黨務和業務脫節的“兩張皮”現象,對學會業務發展,特別是學會黨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是黨建活動品牌效應明顯,推動學會業務發展,服務科技創新。“黨建強會計劃”實施以來,有的學會黨組織連續數年得到專項經費的資助,有的學會黨組織抓住學會重點工作項目連年推進,做成系列,形成特色,初具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會黨組織增強凝聚力、影響力、戰斗力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黨建強會計劃”的經驗
“黨建強會計劃”實施以來,不斷總結提高,充分體現中國科協及其所屬全國學會特點,成果豐碩,其中受普遍認可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項目設計結合學會實際,體現學科特點
黨建特色活動推動黨建和學術、黨建和智庫相結合,更加推動了學會黨建與學會主體業務的深度融合,切實發揮出了學會人才資源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優勢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科普和服務基層主題的各個活動規模日益擴大,受眾面日益增加,形成了比較成熟、可推廣的特色活動模式。
(二)立足項目出發點,與學會業務緊密結合
“黨建強會”的最大亮點就是各項目的實施,學會按照中央指示和自身工作職責將活動融入中國科協“四服務”“三輪驅動”的部署要求,形成了“黨建+科普”“黨建+學術”“黨建+智庫”“黨建+服務基層”等類型的主題,創新黨建項目形式,豐富活動內容。
(三)在傳統學會業務活動中融入黨建元素
很多全國學會以“黨建強會”項目實施為切入點,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提升原有傳統學會業務活動的水平和質量。
(四)以目標為導向,充分整合學會各方資源
“黨建強會計劃”實施的最直接效果就是以黨建團結凝聚了學會理事會、分支機構、地方學會、單位會員和院士專家等各方力量,服務更多地方,顯著增強了學會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
(五)項目專項經費帶動作用明顯
“黨建強會計劃”每年專項經費雖然平均到每個具體項目相對較少,但是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使項目實施學會找到了開展活動的方向和抓手。超過半數的學會自籌經費比例超過200%,十幾家學會的自籌經費比例高達10倍。六、“黨建強會計劃”實施典型案例
(一)廣泛開展各類科技志愿服務,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1中國航空學會持續搭建黨建平臺,堅持面向貧苦偏遠地區開展國防科普行系列活動,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力。依托之前打造的成熟“黨建強會”航空科普行品牌,從2015年開始,由中國航空學會黨支部牽頭,中國科協軍民融合學會聯合體以及相關的兄弟學會黨組織積極參與,搭建黨建強會服務平臺,整合資源。先后在寧夏紅寺堡,廣西桂林、來賓、梧州、賀州、南寧、百色、河池、防城港、欽州、北海,四川巴中,廣東恩平、珠海、深圳,陜西漢中、寶雞、渭南,江西德興、南昌、吉水、九江,黑龍江哈爾濱、黑河,山東聊城、濰坊、煙臺、威海、青島等地開展“黨建強會”科普行活動,活動集科普報告、國防形勢報告、科技惠農、科技咨詢、公益捐贈、航模制作、航模表演等于一體,效果顯著。搭建16次服務平臺,總計開展科普報告超過150場、科技咨詢活動9場,捐贈圖書32萬余本(冊)、航模51萬余架、電子實驗套件32套,捐贈價值超過150萬元,活動直接受眾超過25萬人。
2中國水產學會黨支部深入基層,解決群眾實際問題,連續多年開展“讓黨旗飄揚在田間地頭”為民服務活動。從2011年起,形成了“四個一”的長效機制,即“搭建一個平臺”,把科技下鄉、科技扶貧等活動作為主要載體,累計捐贈水產養殖系列叢書、病害防治掛圖6000余冊(張),贈送電腦8臺,援建“漁民書屋”3座;“建立一種機制”,邀請20余位知名專家面向基層水產科技工作者、漁民開展培訓班,構建三方聯動機制;“確定一批幫扶點”,先后將8個村鎮作為學會踐行“兩學一做”的服務基層幫扶點,并與當地水產學會簽訂《“黨建強會”特色活動合作書》;“實現一個目標”,通過活動,提升了學會黨員干部、專家責任感,堅定了助力漁業產業發展和服務漁民增收的決心,推動學會工作開展。
3中國抗癌協會黨支部從2013年起持續組織全國腫瘤專家在江西、貴州等十余個革命老區、貧困地區開展癌癥救助活動。協會舉行20余場大型義診咨詢,參與專家共計百余人,受益群眾5000余人。通過帶教查房、疑難病例會診、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對當地醫師進行技術培訓,受益醫師2000余人,資助進修20人。開展科普講座10余場,發放科普資料及圖書3000余份。依托地方醫療機構,對江西省革命老區的適齡婦女開展乳腺癌及宮頸癌的免費篩查,每年免費普查群眾達4000人。活動中,包括協會理事長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長詹啟敏院士在內的黨員專家們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幫助革命老區人民除疾解困、遠離癌癥,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4中華口腔醫學會黨支部將扶貧與黨建強會緊密結合。自2013年起,學會組織專家黨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健康扶貧活動,為基層口腔醫學工作者和人民群眾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和科普咨詢,精心打造“西部行送健康”活動品牌,提升服務能力,保障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口腔健康。目前活動已覆蓋內蒙古、云南、四川、山西、江西等中西部省份,免費培訓基層口腔科技工作者上千人,咨詢檢查群眾上千人,發放科普宣傳資料上萬份,提升貧困地區的口腔醫療服務能力,提高群眾的口腔健康知識水平,得到了當地政府、口腔醫學界同仁和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5多家全國學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脫貧攻堅。中國醫學會黨委和中國防癆協會黨支部等學會黨組織與山西省嵐縣簽訂了三年幫扶協議,從醫療共建、專家交流、病人救助等方面給予嵐縣支持,把“露一面”變成“常見面”,“幫一把”變成“常扶持”。實現精準扶貧的制度化、常態化。活動中,贈送價值82800元的助聽器、醫療圖書、醫用防護口罩等,開展了義診和科普宣傳。中華口腔醫學會黨支部向當地群眾贈送口腔護理用品800余套。中國通信學會黨支部、中國作物學會黨支部、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發揮學會的資源優勢,組織舉辦“2017縣域經濟轉型·科技扶貧發展研討會”“臨縣紅棗產業·科技扶貧發展研討會”、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論壇,組織開展醫療幫扶和科普圖書贈送活動,有效促進當地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當地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轉型升級。中國規劃學會助力嵐縣貧困村優化建設,中國公路學會調動行業資源集資為嵐縣貧困村修建脫貧橋梁。
6中國石油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揮學科優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國石油學會黨支部充分發揮學會和企業黨組織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組織開展以“石油院士走基層,科技傳播進廠礦”為主題的院士專家科普報告會,搭建起院士專家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平臺,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報告會將“黨建強會”和科技傳播結合起來,發揮了黨組織的作用,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增添了新動力,受到基層單位的熱烈歡迎,并通過視頻直播設立分會場,觀看人數多達上萬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黨支部積極創新形式,學會搭臺企業唱戲,為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持續開展“科技下基層、進廠礦”活動,共深入10余家廠礦企業,提供專家支持和技術指導,使儀器生產企業、儀器用戶、設計院緊密結合在一起,使新技術和實際生產相結合。這項惠民惠企舉措對基層工作人員能力的提升和儀器儀表制造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與地方結對共建,實現黨建業務雙贏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黨支部把黨建工作與學會重點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啟動了與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實驗區、全國低碳國土實驗區、全國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和“百佳深呼吸小城”等團體會員單位黨支部的共建聯動工程。目前,已與云南省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黨支部等7個基層黨支部簽署黨支部共建協議,以京地信息聯動、強化科學普及、創新經驗交流、開展咨詢服務、著力宣傳推動、共同學習實踐等6項活動平臺為載體,有條不紊、扎實有效地開展共建服務工作,助推勐庫整合茶葉資源打造產業品牌,幫助其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旅游品牌等,形成了一系列的品牌成果,推動學會中心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開展建家交友,構建交流新渠道
2011年以來,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黨支部聯合中國鐵道學會黨支部、中國公路學會黨支部以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黨支部,連續8年舉辦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乒乓球賽。這個賽事平臺獲得學會大力支持,廣泛動員會員參與,不僅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身體素質,更是向全社會展現了中國科協系統科技工作者“勇于創新、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良好風貌,增強了中國科協的凝聚力和會員的歸屬感。該項活動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歡迎,增強了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的聯系與友誼,搭建了學會之間、會員之間的交流平臺。2017年,共有來自55個全國學會和中國科協機關、直屬單位的369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比賽。
(四)宣傳優秀黨員典型,增強黨員黨性意識
中國防癆協會黨委開展主題為“借互聯網新媒體平臺,樹結核病防治共產黨員先進典型”的“黨建強會”活動。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防癆協會、中國防癆協會各團體會員單位以黨員的思想品質、精神風貌、優秀事跡和工作業績等作為衡量標準,推薦和發現了一批長期工作在防癆工作第一線優秀共產黨員。中國防癆協會黨委在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唯一一份綜合性新聞畫刊《中國衛生畫報》上對72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專題宣傳,公開發行近萬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防癆協會積極組織開展向“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優秀共產黨員”學習活動,許多可歌可泣、鮮為人知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形成較好的反響,成為廣大基層結核病防治工作者的楷模。
中國煤炭學會黨支部大力加強黨建宣傳陣地建設,作為發揮黨委政治引領作用的重要舉措。學會成功舉辦院士、優秀科技人員宣講會,充分利用《當代礦工》雜志,設置“堅強的堡壘”“讓黨徽在煤炭科技事業中閃光”等專欄,宣傳黨組織發揮核心作用的典型事例,宣傳了優秀黨員先進事跡,讓優秀黨員科技領軍人物成為典范,營造創新爭先的濃郁氛圍;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利用期刊、網站、微信等渠道創建全方位黨建學習宣傳陣地,不斷擴大學會黨建學習宣傳的效果和影響力。
七、對策和建議
“黨建強會計劃”在引領學會黨建工作開展、促進學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通過項目總結、縱向梳理和調研,也發現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一)緊密結合學會業務,增強活動創新性
少數學會黨建活動與學會主流業務結合不夠緊密,缺乏學會自身特色,活動創新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一些項目誤將紅色傳統教育作為“黨建強會計劃”的主要內容,有一些項目總結就是學會的業務工作、一系列的學術會議,與項目要求相距較遠。“黨建強會計劃”實施應注重內容和實效,努力破解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現象,具體活動實施需要不斷思考、探索和實踐,積極謀劃找準黨建和業務結合點,更多更好地發揮學會黨組織作用。
(二)圍繞科協工作重點,提升服務效能
承擔項目的全國學會應圍繞中國科協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中國科協大黨建的總體布局,以推動新時代學會黨建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抓住重點,立足推動黨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服務世界一流學會建設、服務學會價值認同建設、服務廣大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以科學謀劃推進學會黨建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效能,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建設科技強國、建功新時代。
(三)加強項目管理,提升活動質量
部分學會黨組織項目管理意識不強,一些學會黨組織對黨建活動項目化的認識不深,在具體實施委托項目時,存在進度延緩、預算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部分學會黨組織由于人員變動、工作調整等問題,項目具體落實人交接工作經常不到位,致使項目執行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扶強帶弱,提高整體水平
每年承擔項目的學會偏多,重點不夠突出,部分學會項目成效偏弱。應該加大對重點活動和服務平臺的扶持,讓有能力、有經驗的學會黨組織帶領經驗不足的學會黨組織一起活動,提升整體活動執行力和影響力,促進整體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