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我都籠罩在王秉剛主任去世的噩耗中,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這位值得深愛和敬重的中國汽車人真的離開了我們。
回想以往,我與王主任第一次相識記憶猶新。2014年“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實車測試的現場,對于像我這樣的后輩們,王主任關愛有加。“中國心”的項目活動,王主任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很嚴苛,但對于我們這些后輩給予的更多是鼓勵,寬容與支持。
從此以往,每年“中國心”大大小小活動十余場,王主任都會在百忙中不辭辛勞的支持我們。就像我們前出版人周麗娟所回憶的,王老師曾跟她戲謔地說“要是中南海讓我去開會,我不能不去。否則的話,‘中國心永遠排第一位,我寧可推掉其他活動。”可以說,“中國心”系列評選活動從艱辛地初創到如今的羽翼豐滿,每一步的成長都離不開王主任對我們的幫助與付出,他掌印評審團13年來,不改初衷,排除干擾,堅持公平公正原則,讓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立足世界三大發動機評選之一。
閑暇里,我喜歡聽王主任和藹可親的聲音,也很喜歡跟他聊天,更喜歡向他請教問題。王主任就像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無論是傳統內燃機,還是新興的乙醇、燃料電池,甚至是Sic等前沿技術,你想了解的問題,在他那里總能尋找到答案。
王老師經常鼓勵我說的一句話:“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淘汰固化思維。我現在80多歲,面對不懂問題我也一定要把他搞懂、吃透,人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王主任對我的影響很大,能與這樣一位學識淵博、值得尊敬又和藹可親的長者一起共事,也讓我對工作、對人生有了更高、更新的目標。
為了緬懷這位德高望重的中國汽車人和多年來給予“中國心”的支持與奉獻,我們前出版人周麗娟女士、“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主任許敏教授、“中國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主任殷承良教授與我們《汽車與運動》雜志也專門制作了一期專題《王秉剛與中國心》,表達我們對王主任的感激與哀思。
王主任經常說的這句:“我們這一代汽車人,應該為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奉獻終身。”也將成為我們這些新一代汽車人的畢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