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晉中學院經濟管理系 山西晉中 030619)
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簡單易行,利益相關者可通過分析關鍵性財務比率指標來做出決策,但隨著財務粉飾手段的增多,單純利用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去判斷公司財務狀況會發生決策失誤,為此,本文在回顧國內外財務比率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現行方法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改進的建議,該研究成果對改進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財務比率分析最早起源于美國,銀行家為了評價借款者的信用、保證貸款安全,提出了參考的財務評價指標。據Alexander Wall(1928)在《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一書中的觀點,銀行可以利用流動比率、產權比率、存貨周轉率以及應收賬款周轉率等來評價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以及能否按時償還債務,這是最早的財務比率分析方法。隨著資本市場的興起,Salmi(1997)認為應該從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維度去分析財務報表。Palepu & Healy(2000)認為財務分析應涵蓋戰略分析、會計分析以及財務分析,并且應該將非財務因素也納入分析體系,即著名的“哈佛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不再拘泥于過去的財務比率分析方法,搭建了一套綜合評估企業狀況的財務分析體系。在此體系中強調了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需要廣泛利用財務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并且在財務信息中特別強調財務比率方法以及現金流的重要性。在實踐中,非財務信息由于存在評價的非定量性和主觀性,利益相關者更愿意采用財務比率分析幫助自身做決策。但是如何系統地利用財務比率分析以增強決策效率和效果并減少誤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國內的財務分析體系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在實務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具體是通過一些能反映企業盈利、營運、償債以及發展能力的指標來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張新民(2003)認為可以采用項目質量分析方法,從資產、資本結構、核心利潤以及現金流等項目來綜合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分析者更好地挖掘財務比率背后的真實含義,突出企業的個性化。黃世忠(2007)認為以哈佛分析框架為邏輯切入點,應同時從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這三個層面進行系統分析。張先冶(2019)認為應該從財務信息分析、財務效率分析以及綜合分析幾個方面展開。這些方法框架中仍然包含財務比率分析,但是綜合性比較強,在實務中推廣起來有一定難度。也有一些學者從實踐角度出發分析如何增強財務分析的實用性。楊旭群(2019)認為傳統的共同比分析法將共同尺度限定為報表具體項目所屬的總體項目,有一定的局限性。應該重構共同比分析法概念,將共同尺度擴展為可取報表的任一總體項目,各項目的構成比率不會改變各項目間基于絕對數的邏輯關系和勾稽關系,適用于不同報表間關聯項目的直觀比較分析,也可作為進一步比率分析的基礎,重構之后的共同比分析法大大增強了應用價值。陸興鳳(2019)認為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需要對海量數據進行價值挖掘,應該構建智能化財務分析體系,應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方法,使企業財務分析人員從繁雜事務中脫離,便于深入挖掘價值鏈每一個環節,將業財數據、企業內外部數據有機對接,做好經營業務分析,實現動態分析,真正挖掘出企業價值鏈的價值。倪可(2020)認為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數據來源、分析方法、分析內容以及分析結果都會發生變化,與以往的財務分析注重因果分析不同,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分析更加注重相關分析。從注重結果分析轉而向過程分析,通過分析獲得真正有意義的結論。
第一,較少有論文對財務比率指標可靠性進行研究,本文詳細研究了如何增強指標的適用性,減少決策失誤情況的出現。第二,將財務質量分析的思想運用到財務分析中,以償債能力指標以及盈利能力指標為切入點,將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的內涵擴展,增加指標在實務中的可應用性。第三,在新經濟形勢下,比如對于一些互聯網企業,引入了一些新指標來對這些企業展開更好的分析。
財務比率分析產生于傳統工業時代,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涌現出了許多新的經濟業態和商業模式,比如集團公司、跨國公司、互聯網公司和共享經濟等。集團公司會下設很多職能、經營不同的子公司,比如格力電器是經營主導型的企業,但其子公司涵蓋了制造、金融、研發、銷售、運輸等不同類型。首先,從數據獲得方面來看,如果是從合并報表的數據中選擇一些數據開展比率分析,這樣反映出來的情況會和實際情況不一致。因為這樣的數據是被平均化、被雜糅的數據。其次,對于跨國公司在外幣交易以及外匯風險規避這些方面目前也缺少相應的財務分析工具分析其效果。最后,一些關鍵性的財務比率分析指標往往也會被企業管理層重點關注并利用于粉飾、操縱財務數據。如何通過系統的財務比率分析識別這種財務數據粉飾行為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評價短期償債能力時,實務中經常采用營運資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以及現金比率來分析得出結論。比如格力電器,其流動比率基本趨勢是逐年提升,但基本維持在1左右,和經驗值2相差很大。在實踐中如果僅僅根據流動比率低于經驗值2的結果就得出短期償債能力不佳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格力電器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詳見表1。同樣,在房地產企業中,資產負債率都很高,甚至有的企業達到80%,比如萬科的資產負債率在2020年6月30日為83.87%,其他年份這個指標也非常高,如果僅根據這一個比率結果來得出長期償債能力差的結論就會發生誤判。

表1 格力電器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分析表 單位:千元
廣度不夠、深度不夠是目前財務比率分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財務比率分析方法較簡單,在實務中應用也最廣泛,但是它只能幫助利益相關者粗略地做出一個判斷。這種照貓畫虎式的分析割裂了企業經營整體觀,通過簡單分析得出的結論對于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貢獻較小,通過財務分析給企業提出經營建議的相對較少。原則上企業的經營情況會反映在數據中,但真正能通過財務數據來反向還原企業的經營活動,這在實踐中還有一定困難。目前在實務中的很多財務分析工作還是停留在過去的財務比率分析階段,沒有引入現代比較先進的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與思維,也沒有建立、完善智能財務分析的意識,更難以給企業經營和決策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參考。
本文基于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結合共性、個性以及行業特征,有序分析改進評價企業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分析,以增強財務分析的可靠性,減少單純依靠財務比率分析法導致的決策失誤。
1.同步分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這是利用短期償債能力經典的三比率評價指標做出初步判斷。從流動比率到現金比率,指標保守性在慢慢增大,其對于短期償債能力的證明力也越來越強。隨著數據越來越充分,這種出錯的概率也會減少。以格力電器為例,近幾年其速動比率維持在1左右,現金比率維持在0.7左右。速動比率接近經驗值1,而現金比率高于經驗值0.2,能看出單個指標流動比率并不能全面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情況。這會提醒利益相關者僅靠流動比率分析得出的結果可能過于片面,需要進一步繼續展開分析。詳見上頁表2。

表2 格力電器短期償債能力具體分析表
2.分析債務具體構成。格力電器2019年流動負債總計大約1 636億元,其中金融性負債(短期借款)大約111億元,經營性負債(應付票據及賬款、預收賬款)大約799億元(這些項目金額高不僅不代表負擔重,反而說明了格力電器在行業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和競爭力),其他流動負債643億元(銷售返利),強制性負債主要集中在短期借款,占總負債比重大約為6.78%左右,占比并不高,這說明格力電器本身的短期債務對企業造成的壓力并不大。
3.分析貨幣資金以及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對短期債務的保障程度。短期償債能力除了通過流動、速動以及現金比率來分析以外,還可以通過貨幣資金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對短期債務的保障程度來分析。真正決定短期債務是否能償還實質是現金的存量和流量問題。首先,截至2019年12月31日,格力電器貨幣資金1 219億元,短期負債大約111億元,對同期短期債務的保障是10.98倍。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79億元,對其保障是2.51倍。無論是從貨幣資金還是從同期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來看,都可以很好地保障短期債務的償還。其次,在分析中,如果貨幣資金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無法保障短期債務,還可以通過籌資活動現金流入來進一步分析。
4.分析所在行業平均數據。根據Wind數據庫行業均值可知,家電行業的流動比率均值為1.5,速動比率均值為0.9,結合電器行業的特點來看,格力電器的指標表現相對較好。事實上,除了計算機、食品等行業的流動比率超過標準值2,其他行業都低于標準值2。所以分析各個行業不同的均值對于做出正確判斷也有很大的影響。
為說明問題,本文結合同時期、同行業美的的指標進一步進行分析,見表3。從美的短期償債能力可以發現,其流動比率也沒有達到經驗值,但是同樣從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上來看,表現比較好。進一步看貨幣資金(709億元)對金融性負債(其中包括57億元短期借款和14.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為9.85倍,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386億元,保障程度較好。對于短期償債能力的分析,再次說明要在流動、速動以及現金比率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配合債務構成、現金流以及行業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幫助企業發現自身的財務危機并且及時地進行規避。

表3 美的短期償債能力分析表 單位:千元
綜合以上,本文改進的思路是:從簡單財務比率分析,到短期債務結構分析以及現金存流量對債務保障程度等企業內部分析,以及最后的外部行業對比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單個償債能力指標的局限,幫助財務分析者做出正確決策。
隨著科技、信息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新型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凸顯自身的特點。互聯網獨特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最大的特征是少固定資產、高科技含量、強人力資本。這就對過去分析傳統行業的盈利能力指標產生了挑戰。如表4所示,如果從凈利潤的角度去分析京東、美團以及搜狐的財務成果,或者用各種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比如凈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等來分析,這些互聯網企業盈利能力不強。但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在運營方面存在很大區別,在初創以及發展階段,互聯網企業往往通過大量投入來打開市場、吸引用戶,在占領市場之后再追求盈利。比如滴滴、美團等企業,很多互聯網企業熬過了最初的虧損時期,慢慢走上正軌。當然,有的企業可能會在實現盈利前就已經破產。

表4 部分公司凈利潤一覽表
以京東來看,近年來其運營穩健,經過了前期的連年虧損階段,盈利指標逐漸向好,市值也在不斷上升,市場占有率高,活躍用戶數不斷增加,客戶粘性指數也比較高。詳見下頁表5。
需注意的是,表5中凈營業收入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稅金及附加的差額。對于盈利能力評價體系的改進,與以往比較注重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等傳統財務比率指標方法不同,改進的方法更加注重分析同期現金流指標、營業收入以及研發投入等指標,對于互聯網企業,也應將其客戶關系分析納入其中,通過活躍用戶人數、客戶人均貢獻收入與企業的未來盈利聯系起來。

表5 京東利潤及現金流情況一覽表 單位:億元
1.分析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京東在2019年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247億元左右,不僅能滿足自身的經營活動所需,剩余部分還可以用來償還部分債務或投資,2019年之前,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表現也比較好。這說明京東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的能力較強。
2.分析營業收入增長率。一直以來有很多分析都強調利潤的重要性,忽視了主營業務收入的重要地位。比如營業收入增長率,這個指標越好,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該企業的未來發展以及盈利性會越好。京東2019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達到24.86%,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達到27.51%,2017年以前的營業收入增長率維持在40%左右,2019年雖然比過去幾年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拼多多的崛起以及對下沉市場的發掘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但從側面說明京東的強勢的盈利地位。
3.分析單位活躍用戶收入貢獻率。對于互聯網公司,其運營邏輯就是“用戶經濟”,特別是活躍用戶的數量直接決定其存亡。活躍用戶數量增加會帶動成交總金額的增加,分析單位活躍用戶收入貢獻率(營業收入/活躍用戶總數),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京東活躍用戶數達到3.87億,與此同時,一季度阿里凈增年度活躍用戶數僅為京東的一半,2019年京東單位活躍用戶收入貢獻率為1 490.6元。
4.分析企業研發比重。2019年僅前三個季度京東對于研發的投入已經達到130億元,這樣的研發投入在互聯網行業已經非常高。傳統型企業格力2019年研發投入達到60.11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03%。華為2019年研發投入高達1 31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5.34%,比國際公司因特爾和蘋果公司還要高。這樣高比重的研發勢必能加速其未來的發展,保障其未來的盈利能力。
對于新興互聯網企業而言,在評價盈利能力時,不能僅僅從傳統的盈利指標入手去展開分析,更應該結合它自身的特點,從發展投資戰略、現金流、活躍用戶數量以及貢獻率等方面著手,從而對企業的盈利以及未來發展有一個比較正確的判斷。
本文基于財務比率分析現狀,以短期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為切入點,通過系統構建評價體系來減少僅依靠單個財務比率指標導致決策失誤情況的出現。通過有序分析財務比率以及其他指標,可以從各個方面相互印證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多個指標共同分析也有助于發現企業財務造假和粉飾行為,因為從整體來看,整個財務數據之間都有一定的勾稽關系,利益相關者可以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做出更優的決策。雖然目前在財務比率分析的具體應用中還面臨諸多問題和考驗,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知識的進步,對于財務比率分析方法的完善,將會使其更好地應用到企業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