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琪 謝瑞峰(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 100192)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根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為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對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以及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融資貴、融資難等瓶頸,為此國家設立了中小板資本市場,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但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和強度,加大技術創新,培養核心競爭力,但研發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研發需要成本投入,企業必須衡量研發所帶來的收益和成本,確定研發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為例,研究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結果不一,大多數學者認為研發投入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績效,例如潘雄鋒、張靜、孔新男(2019)利用2011—2015年198家中國的上市公司面板數據,對R&D經費支出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企業R&D經費中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均有促進企業績效增長的積極作用,研究階段的資金支出對企業績效的促進程度相對更大;劉睿智、張魯秀(2018)利用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得出研發投入對企業市場價值和經營績效有正向的影響作用,并且企業聲譽能夠顯著增強這樣的關系;郝杰莉(2019)認為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研發投入正向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且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均促進了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的正相關關系。李佳霖(2018)認為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有利于企業創新績效的增長,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時,創新績效會降低,而且資本結構對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的正相關關系具有負向的調節作用。Rafiq(2015)等對168個美國和中國礦業公司的數據實證研究后發現,企業R&D的投入每高出4%到11%,企業利潤將提升4%至13%;Ehie和 Olibe(2010)對1990—2007 年間美國服務業和制造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不論是否出現較大的經濟動蕩,R&D經費投入對企業的市場績效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也有少數學者得出與前述不同的結論,例如蔣衛平、劉黛蒂(2016)分析2010—2014年創業板企業數據,實證分析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得出我國創業板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與當期績效顯著負相關,而與滯后一至三期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Kyeock(2009)利用亞洲國家中小企業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企業的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不存在線性關系。
本文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首先從92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剔除了ST和*ST類公司,因為這類公司的數據存在異常,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適合作為實證分析研究的樣本。其次剔除了數據不全的樣本,數據不全的樣本會引起分析結果存在偏差。最后采用系統抽樣法從中抽取100家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分析。
1.自變量的選取。自變量需要選取可以衡量企業研發投入力度的相關數據,企業研發投入包括資金、人力、精力的投入,考慮到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可計量性,本文以研發投入的絕對值指標研發投入資金金額和研發投入的相對數指標研發投入強度來衡量。研發投入金額可以從Wind數據庫中直接獲取,研發投入強度等于企業當期研發投入資金金額與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
研發投入強度計算公式為: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
2.因變量的選取。本文探討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因此企業績效為因變量,本文對企業績效的衡量主要通過企業盈利性相關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
計算公式分別為: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本期營業收入-上一期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率=本期凈利潤/(本期凈利潤-上一期凈利潤)。
3.控制變量的選取。首先,企業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企業規模對企業融資能力有著很大影響,如果企業規模較大,則更容易融資,規模小的公司則存在一定困難,由此可見,企業規模會影響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所以將企業的總資產作為控制變量之一。其次,企業的經營策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高風險、高收益的政策,另一種為低風險、低收益的政策,不同的經營政策對企業獲取研發資金的難易程度也會產生影響,例如高風險也就意味著企業負債比率較高,企業采用高風險政策就會面臨較大的債務壓力,債務壓力所帶來的資金壓力會對企業研發活動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企業選擇的經營策略也會影響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所以將資產負債率也作為控制變量。
研發活動產生的新技術應用到產品生產中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研發活動也能夠改善產品的包裝、設計和外觀,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研發活動也能夠推出新服務,新服務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從而擴大企業的客戶群體。因此研發活動對于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獲取利潤、提高凈利潤具有積極影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研發投入金額和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正相關。
H2:研發投入金額和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正相關。
將從Wind數據庫獲得的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凈利潤、總資產、總負債等數據通過Excel進行相關處理后得出研發投入強度、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等相關變量數據后輸入SPSS 20數據分析軟件,對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
自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從研發投入金額和研發投入強度均值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在2014年至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是逐年增加的,與此同時,企業2014年至2018年研發投入的相對值指標研發投入強度也是逐年增加的。這說明企業對研發活動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
表1 自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表
因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均值水平來看,2014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率逐年上升;從企業的凈利潤增長率均值水平來看,2014年至2018年凈利潤增長率變化波動較大。
表2 因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表
從表3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person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研發投入金額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45,并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研發投入金額與凈利潤增長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20,但是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87,并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是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62,但是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
表3 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person相關性分析表
將研發投入金額與研發投入強度分別與營業收入增長率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從中可以看出,研發投入金額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呈正相關,且顯著性水平為0.029,小于0.05;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也呈正相關,且顯著性水平為0.000,遠遠小于0.05,所以說明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是顯著正相關關系。
表4 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回歸分析結果表
將研發投入金額與研發投入強度分別與凈利潤增長率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從中可以看出,研發投入金額與凈利潤增長率呈負相關,但是顯著性水平為0.588,大于0.05,所以研發投入金額與凈利潤增長率負相關關系不顯著;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呈負相關,顯著性水平為0.159,大于0.05,所以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負相關關系不顯著。
表5 研發投入與凈利潤增長率回歸分析結果表
以上回歸結果支持了假設1,但假設2不成立。
考慮到權益凈利率和凈利潤增長率都可以反映扣除成本費用后企業的盈利情況,所以最后利用權益凈利率指標對凈利潤增長率指標進行替換,將研發投入金額與研發投入強度分別與權益凈利率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上述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得出研發投入金額與權益凈利率負相關、研發投入強度與權益凈利率負相關的結論,與上述實證分析的結果保持一致,說明上述實證分析的結果具有穩健性。
本文通過梳理有關學者的相關研究,提出了假設,并對2014年至2018年10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的關系以及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如下:
在針對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的相關性實證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呈正相關,即假設1成立。原因是企業通過研發活動會提高企業的技術和服務,改善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質量,這無疑會增強顧客的忠誠度,從而帶來營業收入的增加。在針對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企業凈利潤增長率的相關性實證分析中,我們得出研發投入金額、研發投入強度與凈利潤增長率呈負相關,即假設2不成立。從實證分析的總體結果來看,企業進行研發活動有利于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但研發投入對于凈利潤增長率有一定的反向作用,但是顯著性水平很低,說明研發投入的成本并不是全部影響企業凈利潤的因素,還受到其他成本、費用的影響。所以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當中,應當注意成本費用的控制,加強對成本費用支出的監控,減少非必要的支出和浪費。與此同時,企業在研發活動中,仍然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對于風險的把控,因為企業在進行研發活動時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金和人力,這對于企業來說都是較大的成本投入,研發周期一般較長,一旦發生研發活動失敗,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這可能就會造成研發投入與企業凈利潤背道而馳的情況。
企業研發活動是國家科技進步的源泉和動力,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要高度重視企業的研發,本文從企業自身層面和政府層面提出兩點建議。
1.在企業層面,企業應當極力降低技術研發風險。一方面,加強對研發活動的全過程的監控。企業在進行研發活動前,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對可行性進行分析,盡量減少研發活動失敗給企業造成損失;另一方面,在研發活動中,企業應該充分發揮技術人才的優勢,揚長避短,盡量做到讓研發人員發揮最大的價值,以此來縮短研發周期,減少風險,因此企業要注重人才的選拔和激勵,無論是進行可行性分析還是進行研發活動,都需要技術過硬、思維嚴謹的人才的支持,所以企業應該要積極引入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只有這樣企業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由于技術研發活動對企業造成損失的風險。
2.在政府層面,應當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研發活動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目前,政府針對企業的研發活動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例如,對于符合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按照15%的優惠稅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對于企業研發活動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將相關損益金額加計75%在稅前扣除,研發成功形成無形資產的,可以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等。但是政府仍然需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進一步完善相關優惠政策,放寬相關條件,減少對相關費用扣除的限制,延長稅收優惠的時間。二是教育可以為技術發展提供人才,要把教育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實現教育、科技以及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三是企業研發的技術也存在被盜用的風險,政府應該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因為一旦研發成果被抄襲、套用,就會抑制企業進行自主研發的動力,所以政府只有制定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才會為企業進行研發創造提供安全保障,企業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進行科技創新。
總之,技術進步需要依靠企業的自主研發,只有企業的技術實力過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主動權,因此,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并注意對研發風險的把控,以為自身發展壯大奠定基礎,為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