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健康碼成為了人們的出行必備之物。遼寧撫順的8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而被拒乘。健康碼的“溫度”在哪?

@9money:病毒不會和你講“溫度”,老人的家屬應該幫助老人做好出行準備。不過,疫情期間,最好少出門吧。
@不一不異:健康碼的“溫度”在于一顆同理心!每個人都會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哈迪斯的王妃: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手機了,點菜、買票……我們年輕人也很反感。
@兇猛的雪狼崽:不是健康碼沒有“溫度”,是人沒有“溫度”。可以給老人發放紙質的健康碼證明,或者讓老人小孩進行手動登記。
針對目前上海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小等問題,上海市婦聯擬提交議案,建議增設夫妻共用育兒假,強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兒假的1/3。男性育兒假是否有必要?

@駱騍駟:有必要,假期最好和女性產假一樣。這樣不僅能提高生育率,還能解決女性在職場被歧視的問題。
@七優:男性育兒假很有必要,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通力合作,每位爸爸都可能是帶娃高手。
@別吻我:政策是好的,就看企業是什么態度。女性生育后真的很需要老公的陪伴。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讓老師重拾“戒尺”,旨在對違規違紀的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那么,教育的戒尺究竟該舉多高?

@暖心人士:游走在“體罰”和“懲戒”之間的戒尺,用好了就是正當行使懲戒權,用不好就是體罰。舉起“戒尺”容易,落下去可能帶來麻煩,它應該只是一種“精神威懾”。
@小米大咖:嚴師出高徒,熊孩子不教還真不成器了。
@廖小利:相關部門應當給“戒尺”配發“使用說明書”,尤其要對可能引發的后果進行更充分的評估和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