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麗 (本刊記者)
當下,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席卷各行各業,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當然也不例外。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為新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在宜春市袁州區中州米業有限公司展示廳內,電子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分布在不同村鎮的稻米基地情況。旁邊的貨柜上擺放著一系列產品。拿起手機掃一掃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這一袋米是在哪塊地里種植的、氣候條件如何、什么時候收割的。
“我們希望借助一物一碼溯源系統的翅膀,將中州米業的優質大米和企業文化,傳遞給更多的消費者,讓‘宜春大米’成為真正的農業品牌。”中州米業總經理梁文晉如是說。
稻田養育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幾千年來,大米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食。但是,最近幾年卻接連出現安全事件,以致一些健康有機稻米難被消費者認可。
擁有30萬畝優質稻種植基地的中州米業也曾被市場上的大米濫象困擾。中州米業董事長李九根曾表示,“硒土生,天然長;長壽地,硒泉養;小塊田,精耕作”,就是宜春大米最天然、最大的優勢。這一優勢如果不能深入消費者心中,就無法提升產品的品牌認可度。
將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展示給消費者,成為了中州米業的突圍利器。
方向是明確的,但道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
大米從原材料、存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都會影響到大米產品的安全,對各環節的安全保障是必要的。大米溯源系統可以幫助追蹤大米從生長到存儲、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從而達到有據可查,有據可依,提高食品安全系數的效果。
雖然目前我國溯源系統眾多,但是以大米為主的溯源系統卻很少,而且我國對大米的溯源編碼體系和識別技術也沒有統一的規范。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我國大米溯源系統的發展。
在采訪中,梁文晉也講述了企業在引進溯源系統過程中遭遇的一系列無奈。經過幾次波折和在全國范圍內的多次調研,中州米業最終引進了一物一碼溯源系統,實現對大米的全程溯源。
這一溯源系統就是以二維碼為數據載體,通過對大米建立唯一的標識來對大米生產加工信息進行記錄的系統。每一個二維碼都可以查詢到產品的生長環境、生產過程、流通區域等相關信息,提示查偽次數、時間、地點信息,如遇到一碼多查的情況消費者可以維權,而商家數據系統能實時預警,鎖定偽造信息,及時調查案件,實現防偽防竄溯源的閉環操作。
梁文晉介紹道:“60多個‘監控設備’覆蓋了公司所有的生產基地、物流倉儲、加工生產的每個環節。公司通過對生產全過程實行全程監控,在每一個包裝上都有可溯源碼、二維碼、條形碼,確保每一粒米都有記錄,讓消費者購買放心,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在介紹溯源系統內容之時,梁文晉告訴記者,一物一碼不僅有利于展示產品信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精準定位客戶,創新營銷模式。
大部分企業管理者在銷售產品時,都會產生這些疑問:購買我們產品的是哪些人?他們為什么會選擇我們的產品?他們的消費是臨時性的還是持久性的?要回答這些問題,依靠傳統的線下問卷調查肯定不行。
在營銷活動中,消費者掃碼參與促銷和互動,并通過移動互聯網對品牌進行反饋。二維碼系統將營銷數據,消費者反饋的相關信息等各類信息進行整合,企業可以通過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實時總結營銷經驗,分析消費者心理,建立真實高效的人群畫像,從而為企業精準營銷更進一步服務。
“通過對后臺數據的分析,我們也能知道哪些區域的客戶對產品溯源不在意,后期就可以減少這些區域二維碼包裝產品的投入,為企業降低成本。”梁文晉介紹道。
在中州米業,通過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我們仿佛看見了一粒優質的宜春大米的成長過程。在種植環節,完善智能化作業,利用物聯網技術聯網機械設備,動態監測稻田的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等,以數據支撐科學種植,用手機等移動設備執行田間管理,實現對設備的作業、田間監控等遠程控制和實時數據采集。在生產環節,利用設備作業留痕、智能標識碼、視頻監控等手段,實現稻米從播種到收獲、質檢、包裝、倉儲等作業全程的可追溯,確保產品質量,打造優質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在營銷環節,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安排生產計劃,以銷定產,滿足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實時化、個性化和低成本。
小小的米粒遇見新浪潮,走向數字化之路,也讓我們共同見證了宜春大米全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