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杰,王麗,丁芳芳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03)
系統性紅斑狼瘡疾?。╯ystemic lupus erythema tosus,SLE)是一種累及多種系統器官的慢性免疫疾病[1],因體內自身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損傷自身器官,如大腦、肝臟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SLE表現出多種臨床癥狀,不同時期癥狀不同[2]。SLE患者疾病活動度對機體組織器官的損害較嚴重,且治療時間較長[3]。ESR 和NLR 為新型的評價指標,對相關免疫疾病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4]。本研究選取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5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疾?。⊿LE)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探討SLE患者的ESR和NLR水平與SLE疾病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患者(SLE組)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63例;患者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中心提出的診斷標準[4]。另選取105 名檢查健康者為對照組,其中男49例,女56例。SLE組患者就診當天根據SLE疾病活動評價指數(SLEDAI)分為無活動組(n=23,活動評價指數<3)、輕度活動組(n=38,活動評價指數3~6)、中度活動組(n=27,活動評價指數6~10)、重度活動組(n=22,活動評價指數>10)。無活動組平均年齡(38.26±7.19)歲,活動組平均年齡(39.52±6.47)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者;近期感染性疾病者;惡性腫瘤患者和長期吸煙者;中途退出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不符合年齡者。
1.2 方法 采用魏氏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所有參試者入院當天或次日早晨空腹采集靜脈血清,置于魏氏紅細胞沉降率管100 mm刻度處,管垂直放置至少1 h。注意事項:避免劇烈晃動、風吹和陽光直射,讀取柱中1 mm處結果,即紅細胞沉降率,正常值為男0~18 mm/h,女0~22 mm/h。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E-300型血細胞分析儀器檢測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數目,由以上資料計算得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并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采用SLEDAI評分系統評估患者疾病活動度。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非正態分布資料用中位數表示,正態分布用“”表示,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相關變量用Spearman軟件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LE 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SLE患者NLR、ESR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LE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SL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SLE組NLR、ESR比較 SLE患者無活動組、輕度活動組、中度活動組、重度活動組中NLR、ESR數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SLE 組治療前后NLR 和SLEDAI 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SLE組NLR和SLEDAI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NLR、ESR、C3和C4與SLEDAI評分的相關性 NLR和ESR的相關系數r分別是0.257 和0.29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變化無常,病因多變,臨床表現不同,因此,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需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疾病活動度及免疫功能狀態下SLE 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也不同。目前,SLE 患者的生存率可達70%左右[5]。ESR 作為一種常用的檢測手段,應用廣泛。臨床上一般將其作為系統性疾病的標志物,多采用魏氏檢測法[6]。該方法受患者年齡、性別及紅細胞形態的影響,多數用以輔助相關疾病診斷。此外,NLR 是近年來新發現的一種炎性指標,是由兩種不同但卻相互彌補的免疫途徑的比值構成,其中中性粒細胞能分泌多種炎性因子,作用于非特異性炎性反應,而淋巴細胞則主要代表免疫系統,兩者結合能有效反映機體狀態[7-8]。
表2 SLE組NLR、ESR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NLR,ESR in SLE group()

表2 SLE組NLR、ESR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NLR,ESR in SLE group()
項目NLR ESR無活動組(n=23)6.16±1.45 17.24±12.82輕度活動組(n=38)4.22±3.56 20.62±24.46中度活動組(n=27)11.35±7.27 36.54±9.37重度活動組(n=22)2.21±1.50 26.97±15.06 U值7.257 6.142 P值>0.05>0.05
表3 SLE組治療前后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NLR and SLEDAI scores of S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SLE組治療前后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NLR and SLEDAI scores of S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LEDAI評分(分)4.13±2.64 2.08±3.43 4.689<0.05時間治療前(n=110)治療后(n=110)t值P值NLR 5.24±1.68 2.52±1.42 4.752<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SLE患者NLR、ES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紅細胞沉降率雖具有特異性差的缺陷,但對于某些疾病的鑒別和動態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可持續大量產生免疫復合物和免疫性抗體,引起患者組織損傷、腎臟及血液系統性疾病。通常情況下,該疾病患者多數具有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的癥狀,且隨著患者病情的變化而產生波動[9]。因此,紅細胞沉降率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檢測的常用方法之一,與該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一致。但該指標不具有特異性,因此,聯合其他特異性檢測指標會進一步提高檢測準確性[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SLE組NLR和SLEDAI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LR 和ESR 與SLE活動評價指數(SLEDAI)評分的相關性系數分別是0.257 和0.29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NLR 和ESR 可作為反映SLE 疾病活動性的評價指標,能對SLE 患者的病情作出有效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