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芳,王巖,吳曉杰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03)
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SLE)是一種損傷多種器官的慢性免疫疾病,可形成多種抗體和免疫復合物,但其發病機理尚未明確[1]。C-反應蛋白(CRP)作為重要的炎癥指標,在感染及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臨床實驗中可協助診斷、監測疾病活動度[2]。中性粒細胞數/淋巴細胞數比值(NLR)作為一項新型的評價指標,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評估中的應用研究成果較少[3]。本研究選取2012 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疾?。⊿L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SLE患者的CRP、NLR水平和SLE疾病活動評價指數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 例SLE 患者為實驗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10名為對照組,SLE患者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診療中心提出的診斷標準。實驗組男56例,女54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35.2±14.5)歲。對照組男55 例,女55 例;年齡16~71歲,平均年齡(36.7±13.9)歲。依據SLE疾病活動評價指數(SLEDAI)將實驗組分為兩組:SLEDAI≥10 為活動組(n=54),SLEDAI<10 為緩解組(n=56)?;顒咏M男 26 例,女 28 例;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36.1±14.3)歲。緩解組男28例,女28例;年齡14~69歲,平均年齡(34.9±15.4)歲。根據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將實驗組分為合并感染組(n=55)和未合并感染組(n=55)。實驗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免疫性疾病者;近期進行輸血者;近期合并感染者;患有惡性腫瘤者;語言障礙或精神障礙而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血清5 mL,常規分離血清,采取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CRP,2.0 mg/L≤CRP≤6.0 mg/L為正常;同時,采集所有入選者血清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采用日本Sysmex 公司XE-300 型血細胞分析儀器檢測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數目,計算NLR,并根據SLEDAI評分統計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的活動評分。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例數、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及CRP 和NLR 水平;②比較活動組與緩解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情況;③比較實驗組治療前后CRP、NLR和SLEDAI 評分情況;④比較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例數、平均年齡、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CRP 和NLR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110 110平均年齡35.2±14.5 36.7±13.9 0.783>0.05性別(男/女)56/54 55/55 0.018>0.05 CRP/(mg/L)3.6±0.4 1.4±0.2 51.596<0.05 NLR/(mg/L)6.8±1.2 2.2±0.6 35.960<0.05
2.2 活動組與緩解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 活動組SLE 患者CRP 與緩解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NLR、SLEDAI評分與緩解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活動組與緩解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tween active group and remission group()

表2 活動組與緩解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tween active group and remission group()
SLEDAI評分(分)13.6±4.2 2.6±0.8 18.906<0.05組別活動組(n=54)緩解組(n=56)t值P值例數54 56 CRP/(mg·L)9.1±2.7 8.7±2.3 0.829>0.05 NLR/(mg·L)1.5±0.8 1.0±0.5 3.895<0.05
2.3 活動組治療前后CRP、NLR 和SLEDAI 評分比較 2 個療程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CRP、NLR和SLEDAI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活動組治療前后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active group()

表3 活動組治療前后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active group()
SLEDAI評分(分)4.1±1.6 2.1±0.4 8.911<0.05時間治療前(n=54)治療后(n=54)t值P值CRP/(mg·L)6.2±1.4 2.2±0.4 20.188<0.05 NLR(mg·L)4.3±1.6 2.2±0.4 9.357<0.05
2.4 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CRP、NLR 和SLEDAI 評分比較 合并感染組SLE 患者CRP 水平明顯高于未合并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NLR、SLEDA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nfection()

表4 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CRP、NLR和SLEDAI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CRP,NLR and SLEDAI scor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nfection()
SLEDAI評分(分組別 例數CRP/(mg·L)NLR(mg·L)55 55)8.1±3.2 8.5±3.3 0.639>0.05合并感染組未合并感染組t值P值5.9±2.5 2.3±0.5 10.376<0.05 3.1±1.3 3.2±1.1 0.432>0.05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多樣,起因方式多變。因此,對不同活動度及免疫功能狀態SLE 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4-6]。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發病期間關節及肌肉酸痛,且有游走性及對稱性等特點,此外,面部會出現僵硬不自然狀態。該疾病的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尋找有效診斷及評估該疾病的行為指標對后續的治療和預防尤為重要[7]。1930年,美國洛克菲勒研究院研究發現,CRP作為SLE 炎癥指標,是由于CRP 可與肺炎雙球菌細胞壁上的C多糖發生沉淀反應。NLR 在多項疾病研究中被認為可反映系統的免疫和炎癥狀態[8]。
CRP作為一種急性反應蛋白,能有效激活人體內的補體系統,其對血管炎及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活動度密切相關。此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自身抗體能使中性粒細胞釋放特定的復合物,提高體內相關炎癥細胞含量水平,從而使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循環免疫復合物,堆積在患者的器官及體內組織中,并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9];同時,高疾病活動度人群的免疫系統較為活躍,炎癥程度更嚴重,患者補體降解更快、更多。通常情況下,高疾病活動度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炎癥細胞會增加,整體的補體水平較低[10]。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NLR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項指標的診斷價值較高?;顒咏MSLE 患者CRP 與緩解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患者CRP 含量能有效評估患者的活動度?;顒咏MNLR、SLEDAI 水平明顯高于緩解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活動組CRP、NLR 和SLEDAI 評分均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感染組CRP 水平明顯高于未合并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并感染組與未合并感染組NLR、SLEDA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CRP 和NLR 可作為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度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