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陳芳榮,方海蘭
(1.屯昌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海南 屯昌 571600;2.海南省人民醫院婦產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前置胎盤是一種妊娠期常見的嚴重并發癥,發生原因主要與高齡、子宮內膜炎、刮宮次數等因素密切相關[1-2]。與其他類型的前置胎盤比較,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發生產后出血的風險較小,但嚴重時仍會發生產后大出血,可危及產婦及嬰兒的生命安全[3-4]。因此,采取有效的術式和方法對控制邊緣性前置胎盤產婦產后出血尤為重要。當前,臨床常采取陰道試產、宮腔紗條填塞、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法等方式處理前置胎盤出血情況[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婦產科收治的132例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陰道試產與選擇性剖宮產對邊緣性前置胎盤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2 月至2018 年11 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132 例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為兩組,每組66 例。對照組年齡24~35歲,平均(34.52±4.42)歲;孕周38~41周,平均(39.21±0.13)周。研究組年齡24~36歲,平均(34.61±4.53)歲;孕周38~41周,平均(39.30±0.15)周。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孕周>37 周者;②單胎頭位妊娠者;③超聲檢查提示邊緣性前置胎盤者;④產婦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超聲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盤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疾病等多種疾病者;③羊水過多者;④臀位、橫位等異常胎位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選擇性剖宮產,研究組行陰道試產。陰道試產條件:①足月妊娠;②產婦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和妊娠期心血管疾病;③B超顯示瘢痕連續,厚度均勻,且≥3 mm;④上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無新剖宮產指征;⑤上次剖宮產為子宮下段橫切口,術后切口愈合良好;⑥距離上次剖宮產時間>2年;⑦骨盆徑線正常,無胎兒窘迫、頭盆不稱等陰道分娩禁忌證。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并比較兩組產后2、24 h出血量。
(2)比較兩組新生兒Agpar評分,評分標準:①心率是評估新生兒心臟活動的強度和節律性指標。心臟聽診未聽見心音者為0分;心臟跳動微弱且<100次/min為1分;心臟跳動強有力且>100次/min為2分。②呼吸是反映新生兒中樞和肺臟成熟情況的指標。新生兒無呼吸為0分;新生兒呼吸節律不齊為1 分;新生兒呼吸節律正常且哭聲響亮為2 分。③反應(插鼻管或彈足底)是評估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有效指標。新生兒無反應為0分;新生兒有低聲抽泣或有皺眉等動作為1 分;新生兒對外界給予的刺激表現為大聲哭泣為2分。④肌張力是反映新生兒中樞反射和肌肉強度的重要指標。新生兒肌張力松弛為0分;新生兒肌張力低下或亢進為1分;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為2分。⑤皮膚顏色是反映新生兒肺部血氧交換的重要指標。新生兒全身皮膚顏色呈青紫或蒼白為0分;新生兒身體皮膚紅潤,四肢青紫為1分;新生兒全身皮膚紅潤為2分。新生兒窒息程度判斷標準按照Agpar評分判斷: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3)觀察并比較產后并發癥情況,包括宮腔粘連、產褥感染、子宮恢復不良及新生兒窒息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 產后2、24 h,研究組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mL)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mL)
產后24 h出血量386.78±113.45 709.36±241.58 9.819 0.000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6 66產后2 h出血量336.74±177.32 494.02±184.42 4.994 0.000
2.2 兩組新生兒Agpar 評分比較 兩組新生兒Agpar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Agpar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新生兒Agpar評分比較(,分)
5 min Agpar評分10分34(51.52)32(48.48)0.121 0.727組別研究組對照組χ2值P值例數66 66 1 min Agpar評分6分7(10.61)11(16.67)1.029 0.310 1 min Agpar評分9分25(37.88)23(34.85)0.130 0.717
2.3 兩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邊緣性前置胎盤是一種妊娠中晚期常見的并發癥,產婦常有陰道出血等表現,若嚴重出血將會危及產婦及嬰兒的生命安全[6]。剖宮產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法[7]。但是由于術中和術后宮縮乏力、胎盤附著面的血竇閉合較差等因素的影響,可引發產后子宮下段大量出血,增加產后感染、出血性休克等風險的發生率,嚴重時可導致產婦死亡[8-9]。因此,臨床對于邊緣性前置胎盤的處理需結合產婦的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
產后出血是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分娩期間最嚴重的并發癥[10]。張矛[11]研究結果顯示,產后2、24 h,邊緣性前置胎盤經陰道分娩出血量與剖宮產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邊緣性前置胎盤的試產成功率達60.0%,提示邊緣性前置胎盤均可陰道試產。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2、24 h,研究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在符合陰道試產的條件下,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行陰道分娩的可行性,并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預防盆腹腔粘連、產褥感染,有效縮短產程,提高分娩成功率,對保障母嬰健康安全有積極意義。因此,臨床建議在嚴格掌控產婦陰道試產指征的前提下,鼓勵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行陰道試產,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降低剖宮產率,保證母嬰的生命安全[12]。
綜上所述,陰道試產與選擇性剖宮產是治療邊緣性前置胎盤的有效方法,在符合陰道試產分娩指征的前提下行陰道試產可有效減少產后出血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在明確產婦的分娩適應證時,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可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