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博文 王新華



摘 要:中國是世界上大豆進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國際大豆進出口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匯率變動是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在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從而導致人民幣匯率持續波動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大豆進出口更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選取2005年9月-2019年12月人民幣兌美元和大豆進出口的月度數據,通過構建VAR模型,探求人民幣匯率對中國大豆進出口貿易的關系,并得出以下結論:匯率對大豆進出口具有單向因果關系;通過脈沖響應得出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大豆進出口貿易具有負面影響;通過方差分解得出中國對于大豆需求具有穩定性,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大豆消費較小。并通過上述結論從人民幣匯率、大豆進出口貿易等角度提出相關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大豆進出口;國際貿易;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25
1 文獻綜述
匯率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自2005年中國匯率改革以來,從以往的固定匯率制度變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在國際經濟政治的影響下人民幣波動性增強。從國內研究來看:大多數研究的是匯率升值對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例如賈海燕(2013)、吳均(2009)研究發現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沒有造成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對進口有影響。而專門針對某一農產品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孫夢瑤等(2014)、陳倩(2019)研究發現,盡管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的玉米進口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但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卻對其產生了消極影響,且這種影響是長期穩定的。而人民幣匯率與谷物類農產品進出口總額之間僅在短中期有較為明顯的相互作用關系,且這種影響是單向因果關系。中國大豆貿易研究主要涉及大豆進出口貿易模式,供需分析等。關于人民幣匯率對大豆進出口的影響,袁潔薇(2019)通過中國大豆及其產品的相關貿易數據,發現了豆油和豆粕對大豆進口方面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綜上,已有許多文獻對影響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大豆進口貿易的因素進行了研究。然而自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強,對大豆的進出口貿易也產生了新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構建VAR模型,研究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大豆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進而對中國大豆進出口貿易提出新建議。
2 中國大豆產業與匯率現狀
至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就是大豆的主要的出口國和生產國,對世界大豆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影響,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政策的放寬,人們對大豆的需求不斷提高。大豆不僅作為人們的糧食和飼料,還可以榨油,生產豆油和豆粕等副產品所以深受人們喜愛。至1996年中國已從原來的大豆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從1995年的逐年增加。到2019年,進口量達到8851萬噸,年進口額達到35,336,867,000美元。美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是中國主要的大豆進口國,進口占據世界大豆貿易量的60%。中國大豆2005年9月-2019年12月進出口額月度數據如圖1所示。有以下原因導致中國大豆進出口量增加。(1)首先,放寬進口配額制度:自1996年以來,中國放寬了進口約束關稅,并在加入WTO后取消了關稅。隨著大豆進口政策放寬,導致大豆進口增加。(2)美國、歐盟、墨西哥、巴西是中國主要的大豆進口國占據世界貿易總量80%以上。這些國家擁有相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并依靠大規模生產和轉基因大豆的技術優勢,大豆產量持續增長,規模持續增長,生產成本降低。具有價格優勢。而中國大豆出口貿易基本保持穩定大豆生產地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播種面積為1382萬畝,并逐年增加。2019年全年出口量達到11萬噸,累計出口金額92269美元。主要出口地為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地區,由于中國非轉基因作物的質量,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已開始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中國經濟持續不斷發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不斷深入,西方國家的壓力的背景下,波動性加大。2015年811匯改實施了人民幣中間定價機制:貨幣籃子的收盤價+匯率變動機制。這樣使得人民幣匯率透明度和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逐步實現雙向浮動,也促進了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加強。而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從6.5貶值到6.86,貶值幅度達到5.4%,這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中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
3 實證分析
3.1 平穩性檢驗
本文的數據為2005.9-2019.12的月度時間序列數據,X,Y1,Y2分別代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國大豆進口額和中國大豆出口額。Y1,Y2取自中經網統計數據庫,X1取自英為才情網。為了檢驗此數據是否存在單位根,需要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時間序列數據存在單位根則說明此數據是非平穩的。為了除去單位根,獲得平穩序列,可以通過差分方法。只有通過了單位根檢驗才能進行后續的格蘭杰因果檢驗、方差分解等。所以為了避免偽回歸。首先使用ADF通過建立VAR模型來對此數據執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表格2所示。
在檢測數據的平穩性后應檢測穩定性,如不穩定則需判定回歸結果無效,不能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穩定性據圖2、圖3所示,單位內存在平穩序列的特征根倒數的值,因此可判斷VAR模型是穩定的。
3.2 格蘭杰因果檢驗
平穩性檢驗是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前提,現已證實了此時間序列具有平穩性。因此需判斷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X是Y1與Y2的單向因果原因,說明X擁有Y1和Y2過去的信息,所以Y1,Y2可以由X來解釋,并推斷出Y1、Y2的未來變化。由此推出大豆進出口額會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匯率變動不對大豆進出口額產生影響,模型合理。
3.3 脈沖響應
脈沖響應是用來解析一個變量上施加一個脈沖函數引起的時間響應(期數為10),檢測結果如圖4所示。
圖4表示的大豆進口額受到匯率沖擊的一個正向標準差脈沖響應,實線走勢的二倍標準誤差由表中的虛線所反映,大豆進口額在受到人民幣匯率的一個正向單位沖擊之后略有上升,在上升到第二期的時候開始下降,在第三期下降到最小值之后回升之后趨于平穩。圖5表示匯率對大豆出口額的一個正向標準差脈沖響應,首先人民幣匯率對大豆的出口額進行了一個正向單位沖擊之后,對出口價值產生負面影響,出口額增長率開始下降,規模也隨之減少,在第二期時降到最小值。之后逐漸趨于平穩。總體來看從脈沖響應圖4、圖5可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沖擊影響較小,由此推測大豆作為農產品對于我國人民的需求較為穩定,具有價格剛性。
3.4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以通過調查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的貢獻大小,來評估不同結構效應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定量的分析人民幣匯率在大豆進出口的貢獻程度。
大豆進口測量結果如表4所示,首先大豆進口量全部受到大豆自身的沖擊,人民幣匯率無影響。但隨著期數的增加大豆對自身的影響從初始的100%遞減到97.76271%。而匯率對大豆進口額雖小幅影響但整體呈上升趨勢。從長期來看,匯率變動對大豆進口影響會不斷增強直到達到峰值,在此期間大豆進口量也將進一步增加。大豆出口額如表5所示。方差分解得出的結論與格蘭杰因果檢驗以及脈沖響應分析圖分析的結果相同。大豆出口貿易主要是受本身因素影響,其次人民幣匯率也小幅影響出口貿易額,且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隨著期數逐漸增強,但總體來看影響較小。
4 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文基于中經網2005年9月至2019年12月的月度時間序列數據,通過VAR模型、脈沖響應、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大豆進出口的影響。基于以上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從格蘭杰因果檢驗來看匯率對大豆進出口有著單向因果關系。(2)從脈沖響應圖可可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沖擊影響較小,由此推測大豆作為農產品對于我國人民的需求較為穩定,具有價格剛性。(3)從大豆進出口總量來看中國明顯處于入超地位,對外依存度高。(4)匯率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使匯率波動更容易受到市場供求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放緩,中美貿易摩擦的時期,人民幣匯率更易受波動,因此需要我們加強外匯管理機制。
基于上述的研究結果:(1)從提高大豆國內產量的角度來看,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機械化水平,形成規模化生產。并通過扶持優秀的大豆生產企業,形成擁有生產、加工、出口的完整的產業鏈。(2)從人民幣匯率變動來看匯率是大豆進出口的格蘭杰因果原因所以需要深化人民幣匯率改革,穩定人民幣匯率,防止人民幣匯率對大豆進出口產生風險影響。(3)使用對沖和其他金融產品來合理規避外匯風險并保持匯率穩定。
參考文獻
[1]鄭燕.人民幣匯率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價格動態傳遞效應研究——基于TVP-VAR模型[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8,(01).
[2]陳倩.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國谷物類農產品進出口關系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06).
[3]張曉偉.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4]高穎,田維明.中國大豆進口需求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7,(05).
[5]余建斌,喬娟.貿易政策調整與中國大豆進口[J].新疆農墾經濟,2006,(05).
[6]鄭雨彤(時代經貿).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大豆進口貿易的影響研究,2018,(25).
[7]宋海英.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8]袁潔薇.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大豆貿易的影響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