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坤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許多城鎮社區組織建設過程中,發現了較具代表性的老齡化社區。這些老齡化社區除了居住人口為老年人之外,社區本身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十分陳舊。倘若不對這類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那么居住其中的老年人就無法擁有高質量生活體驗。進入智能時代后,智能化社區建設也開始逐步興起,對于行動受限的老年人而言,對其居住的老舊社區進行智能化改造是很有必要的。論文對此進行研究與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phenomen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many cities and towns, some representative aging communities have been found. In addition to the elderly residents in these aging communities,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itself is also very old. If this kind of community is not suitable for aging transformation, then the elderly living in this kind of community can not have a higher quality of life experience. After people's life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has begun to rise gradually. For the elderly with limited mo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ntelligentize the old community where they liv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it.
【關鍵詞】智慧社區;老舊社區;適老化改造;應用
【Keywords】smart community; old community; aging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5.12+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1-0122-02
1 引言
早在2017年,我國有關政府部門機構,就針對老齡化問題以及老舊社區適老化改造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信息技術也逐漸在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問題上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于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需要考慮到老年人的日常行動以及對新型基礎設施的理解接受程度。故而相關技術人員需要把控好智能化進度與老年人接受程度之間的界限,成功進行相關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
2 老舊社區改造的重難點分析
想要對老舊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首先要對老舊社區改造的重難點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2.1 基礎配套設施落后
以“九朝古都”河南省洛陽市為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將洛陽確定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業建設城市,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7項安排在洛陽,有拖拉機廠、礦山機器廠、滾珠軸承廠、熱電廠、銅加工廠等,形成了以澗西區為主的工業基地。這些“共和國工業長子”,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創造著洛陽工業的輝煌。第一拖拉機廠選址洛陽后,吸引了相關企業在此聚集,洛陽自此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由于建設的需要,國家開始安排全國范圍內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支援洛陽進行工業建設。這種由于工業建設遷移來的工業移民使洛陽的人口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
當年,工業是洛陽分量最重的一張城市名片。那么伴隨而來的,就是洛陽在五六十年代一個個大型廠礦社區的形成。
時過境遷,當那些50年代來到洛陽援建的技術工人們成為耄耋老人,當年的新興社區也變成了一片老舊社區。
基礎配套設施是衡量一個社區建設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相比較現代化建設的小區而言,老舊社區的共同特征是基礎配套設施落后[1]。許多老舊社區在城市規劃功用上僅僅滿足了其功能性的需要,在美觀程度以及精神需求滿足和日常生理需求滿足方面都遠遠無法與現代化建設的小區相媲美。而對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已經離開了相關的工作崗位,每天有大量的時間進行精神需求探索以及健康運動。故而相比較年輕人而言,老年人有更多的時間使用小區內的基礎配套設施。但現階段的老舊社區,不僅沒有科學合理的監控安全措施以及合理規劃的綠化面積,也缺乏了老年人所需要的必要基礎性設施以及活動場地。倘若基礎配套設施的落后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么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也就無從進行。
2.2 改造資金嚴重不足
許多老年人所居住的老舊社區,都是由其原本工作單位所投入建造的社區。但由于時代的更迭,許多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區其管理主體單位已不再存續,后續的社區改造以及完善工作無法進行[2]。中央有關政府機構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老舊社區的適老性改造措施,但卻缺乏具體的操作方式也沒有具體操作引導,故而有關政策在具體實踐上存在著許多困難。再者,在進行了相關老舊社區的改造后,許多基礎設施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來進行維護。但大多數老年人都不具備相關資金去進行其所居住小區的基礎設施維護。因此,即便進行了老舊社區的改造,其后續的資金投入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
3 相關措施分析
要想使得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問題得到解決,就應當對現階段改造過程中所存在的重難點采取具有可行化的措施進行突破[3]。
3.1 以共享模式發展基礎設施
由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導致現階段的人民生活進入智能時代。為了更加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用智慧化的改造理念對老舊社區進行適老性改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為此,針對基礎設施嚴重落后等問題,相關改造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信息共享模式來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相關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建設共享綠化面積、共享活動面積的方式在原本有限的小區面積中,盡量開發出不同的使用空間,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與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對于縫紉、洗衣以及購物等日常居民需求,可以通過智慧型數據共享的模式,讓相關商家提供上門服務。這樣一來,原本行動受限的老年人,也能夠通過智慧型數據共享模式,享受到正常的居民生活[4]。而共享活動空間的開發,也能夠使得老年人在日常的健康運動過程中,獲得社交體驗的滿足。對促進鄰里關系,緩解老年人的孤寂感都能夠取得較大的幫助。
3.2 降低改造成本
前面已經說到過,相對老舊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的。但現階段的老年社區通常都無法獲取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問題只能一再擱置。但由于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以及社會結構的不斷變革,老舊社區的適老化改造除了尋求政府的主導資金支持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商業改造資金籌集。以綠色、公益的性質將老舊社區的改造變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福利性項目。同時相關技術研究人員,還可以通過公共空間的開發以及公共設備共享模式的推進實施,來降低老舊化社區的改造成本,使得老舊化社區能夠在具有充足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進行順利的改造。
3.3 以老年社區為中心建立服務圈
由于大數據技術使用的日益頻繁,在城市功能分區進程中也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來針對不同功能分區的城市集中區域進行不同性質服務圈的劃分與建設。例如,在學區內可以通過大數據網絡建立與學生衣食住行相關的服務圈,用于滿足學院區內的日常生活。而在老年人所聚集居住的老年社區,也可以建立以老年社區為中心的服務圈。這種服務圈的建立,可以使得原本應當存在于老年社區當中的公用項目外放到服務圈內[5]。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來縮短服務距離,提升服務質量,使得老年社區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與快捷。
4 結語
總而言之,對老年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行之策。即便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情境下,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占有人口大多數比重的老年人,也不應當被排除在信息技術發展的生活圈之外。他們也需要通過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改造,來使得自身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樊靜靜.綠色智慧社區創建與老舊小區改造勢在必行[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9(24):63.
【2】王雅慧,王建廷.“社區老齡度”評價及社區適老化改造策略研究[J].天津城建大學學報,2019,25(04):233-238.
【3】仇保興.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要“整體設計先行”[J].城鄉建設,2019(18):26-27.
【4】馬磊,鄧海熒.淺談老舊社區智慧化改造方案[J].通訊世界,2020,27(01):55-56.
【5】王力.重塑社區空間謀劃“成長坐標”[N].中國建設報,2017-09-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