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培 祁佳妮

李迅雷
中國證券市場上有那么幾位經濟學家,他們每次發表的觀點都備受市場關注。他們是業內最受尊重的行業研究人員。李迅雷便是其中之一。
1989年,李迅雷在讀研期間就開始從事國內證券市場研究,隨后就職于上海財經大學研究所。1996年,他加盟君安證券研究所,從此開啟了長達25年的證券研究工作。
從國泰君安,到海通證券,他現在的身份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對于研究工作,他是專注的,很少有人可以在證券研究行業堅持30年以上。
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年,證券研究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賣方市場從無到有,到如今這般繁榮,李迅雷功不可沒,他是最早提出轉型賣方研究服務模式的探路者及實踐者。
2020年4月,李迅雷不再兼任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一職,開始專一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他的市場觀點、投資視野也多從宏觀的經濟學角度出發,在時代脈搏下敏銳捕捉資本市場的變化。
2019年末以來,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橫掃全球,給全球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2021年國內與全球的宏觀經濟是否得以重振反彈,能否保證經濟增長成為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年之際,李迅雷接受了《財經》記者的專訪,講述他對資本市場改革以及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感受與見解。
他也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直接融資比重、對外開放程度、市場化程度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數量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財經》:您從1989年就開始從事證券研究,是資本市場建立30年的重要親歷者和參與者。資本市場建立30年,您認為最重要的變革是什么?
李迅雷: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年以來的變化是突飛猛進的,過程也是波瀾壯闊的。我認為30年中最有意義的改革無非是兩大改革,一個是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另一個是2019年的注冊制試點。這是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走向全球化、走向規范發展的兩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
股權分置改革之前,有很多股票的市場定價是不一樣的,并不能反映出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上和直接融資上的積極作用。股權分置改革使得我們的資本市場更進一步的市場化了。
注冊制則能夠推進直接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們過去的直接融資最初是審批制,后來是核準制。這種背景之下,上市要求就比較高,使國內很多優秀企業或者潛在優秀企業難以通過A股市場獲得融資。注冊制的推出,意味著大量公司可以在A股市場上市。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它必須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只有這樣,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才能夠在A股市場上出現,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
《財經》: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年,上市公司數量從幾家到4000余家,市值從幾萬億到幾十萬億,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李迅雷:我們的資本市場發展還是比較快的,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突飛猛進,波瀾壯闊。目前,滬深兩大交易所的規模也都居全球排名前列。
但是,我們還是存在一定的缺憾,就是中國的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在我們整個社會融資當中的占比沒有顯著上升,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中國經濟還是靠間接融資為主,靠巨額融資推動的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還存在一定的缺憾。美國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占比大概在80%左右,我們的占比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幾。為了中國經濟將來健康發展,直接融資占比還應該繼續提高,間接融資占比還應該不斷下降。只有這樣,全社會的宏觀杠桿水平才能下降,整個社會的風險也就會下降。
《財經》:中國的證券研究模式經歷了不同的歷程,從對內服務,到轉向外部,再到現在的內外兼顧,其中,您最早提出了向賣方研究轉型的理念,推動了整個行業向這一方向轉型。當時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想法?
李迅雷:賣方研究服務模式建立在2000年左右。當時,券商研究機構的服務模式不清晰,主要是對內服務,這實際上是壟斷性服務,壟斷行業一般都做不好,服務質量比較差。
因此,我當初提出我們要對外服務,因為對外服務是競爭性服務,通過競爭性的服務才能提高研究質量、提升研究價值,才能給公司帶來賣方研究服務的收入。我當初寫了《讓客戶改變我們的研究模式》,我們首先要找到客戶。
那個時候正好遇到公募基金誕生并迅猛發展的黃金期,雖然市場規模很小,但是公募基金的規模擴張非常快。
“讓客戶改變我們的研究模式”,這句話到現在為止還是成立的,因為客戶在變化。我們過去以公募基金為主,現在可能以非公募為主了,非公募的整個規模要超過公募。所以我覺得賣方研究的模式是隨著客戶結構在變化,從散戶時代推進到機構時代,從證券市場擴展到整個金融市場。
此外,目前公募傭金的傭金率水平還不夠市場化,這也是很多中小券商研究機構去爭搶這塊蛋糕的主要原因。但公募基金之外的那些機構,它的傭金率是市場化的,在這一塊還有很大空間。而且隨著科技的廣泛應用,賣方研究原本就處在一個供過于求的狀態,今后生存壓力更大,通過機器學習來替代研究是一個大趨勢。因此,賣方研究還需要進一步轉型,去擁抱我們的互聯網時代,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財經》:如何看待注冊制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李迅雷:注冊制的推出速度以及進程還是十分超預期的。對于整個資本市場而言,注冊制的推出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現在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市場無一例外都是采用注冊制。注冊制之下,公司上市的門檻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也會進一步加強,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核準制之下,上市門檻雖然高,但是研究追蹤發現,企業上市之后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這說明有些企業當初上市時一定有包裝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