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當下,正是師生矛盾家校矛盾的高發期。在連綿不斷的媒體報道中,教師們一次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經歷著一波波社會的角色拷問。網絡上屢屢出現對教師種種惡意的吐槽、貶斥和污名,現實中針對教師的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
教師的尊嚴,儼然已成了一個“問題”。
從何處找回我們身為教師的尊嚴?
這尊嚴,首先來自于公民權利的自覺。
人人平等地享有尊嚴,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尊嚴不可侵犯,權利不可讓渡,這是現代文明的共識。
我們自應清醒地重識自我。這已是一個現代化世俗化去魅化的新世代,教師的知識壟斷者角色已被徹底顛覆,在數千年文化傳承中享有的那種讓人仰望的社會地位、自帶光環的神圣權威,如今已再難維系。
教師的職業平凡。自然,我們和其他職業的從業者一樣,付出的是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都是在為社會增添財富,也都有其可以持續開掘的人生價值。我們不必妄自菲薄。教師的負擔確實沉重。種種形式主義不斷侵襲校園,各種攤派亂象紛呈,嚴重擾亂教學秩序。令人欣慰的是,各地的“減負”清單業已陸續出臺,高層的教育評價改革也已加速啟動,我們不必過度焦慮。教師的待遇也常常是其表達的痛點。自然,離開謀生,何談事業?教師也食人間煙火,也當理直氣壯地去爭取自己體面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也不必無限悲情。縮小貧富差距,遏制階層分化,為普通民眾爭取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恰是全社會正在勉力破解的一道改革發展中的難題。
這尊嚴,也來自于責任倫理的堅守。
近年來的師德師風備受矚目,有教師有償補課屢遭社會詬病,索賄受賄激化家校矛盾,傷害霸凌導致師生反目……諸多問題觸目驚心。校園自非世外桃源,各種誘惑不期而至,加之社會期待過高,精神壓力山大,一些教師心頭失去準星,以致違規違紀,相關部門自應依法依規從嚴整治。沒有“師道”,何來“尊嚴”?自私自利自毀形象,如何贏得社會普遍尊重?
在社會的紛擾喧囂中,我們當始終能聽得清、記得住自己從教的初心。
從事每一種職業,擔當每一類角色,有各自的行為規范,也有鮮明的責任倫理。于從業者,這一倫理是其源自職業道德與價值追求的內心召喚和自主抉擇。回望2020,在奮勇阻擊新冠病毒疫情的“逆行者”隊伍中,無數教師們勇敢地投身于線上教學的全新實踐,悉心安排每一個孩子的居家學習,量身定制個性化的“健身課表”……這就是其責任倫理最樸素的詮釋。
這尊嚴,還來自于職業精神的閃光。
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又是特殊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生命,一個個茁壯成長的學子;我們矚目的,是他們的當下,還有他們的未來;我們擔當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中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因而,我們需要付出的不僅是力,更有愛,不僅是汗水,更有心血,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有人文關懷。在這樣的平凡之中,一樣可以收獲教師群體應有的體面和尊嚴,生成教師職業應有的崇高感和榮耀感。
這些,我們能做到嗎?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素質高了,卻把愛丟了。
不!看看那些無數的深山溝里的鄉村先生,教學點上的一校一師,扶貧路上的支教青年,他們不曾停下過自己行進中的腳步,默默地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殉一個瑰麗的理想,把自己如火的青春、透亮的摯愛、執著的誓言,播撒在那一片片依然貧瘠、孤獨的村落。他們伸出粗糙的雙手,努力地將一個個還很稚嫩但卻清純的孩子高高地舉過頭頂,讓他們眺望到生命中,還有另一個更廣大的世界,讓他們去追尋那世界上,還有別一樣更斑斕的人生……
教師的尊嚴是自己給的。它來自于我們在良知、激情和責任激勵中的堅守和奮斗,來自于我們在政策、法律和制度護佑中的自信和抗爭。它是一束生命之光,將照亮我們面前的每一天生活和每一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