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獲得新活力、新突破的核心途徑是創造智能產品,提供智能服務,實現管理科學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財務與會計研究室主任張金昌在主持高峰對話“活力·效率——國企管理大提升”時表示。
隨著《創建一流企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文件的發布,標志著國有企業三年管理提升行動計劃全面啟動。
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并按計劃返回,全過程自動化操作,進一步證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的新階段、新高度。類似于嫦娥工程為代表的重大科技項目和其他中央企業實施的一系列重大專項工程的實現,將帶動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企業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調整,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需要提升。
中國企業要想領先世界,需要找到一種能夠十倍速提高效率的管理技術,這種技術現在看來是基于智能化的技術。實現管理工作智能化,才有可能實現企業效率和效益的十倍速提高。
企業管理的智能化,當前主要關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這種應用實際上還處于數據處理的階段,并沒有向管理智能化方向發展,能快速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的應該是基于“決策智能化”的管理科學化。依靠智能化技術實現決策科學、管理高效。只有做到精準決策,才能實現成功經營。
具體而言,所有決策問題均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大類,其中,定量決策問題的解決要靠準確計算法,定性問題的解決要靠因素窮盡法。
因素窮盡就是需要將各種可能情況窮盡,在每種可能情況下找到最科學、最正確、最高效的決策。所謂“窮盡”,就是要不斷試錯,不斷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不斷提高準確率和效率,實現類似于嫦娥探月工程那樣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才不會在決策中犯錯誤,才能從技術手段上保證實現科學決策。
從國內當前情況來看,許多企業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努力,正在尋求技術上的突破,推出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最終走向智能管理,創建智慧企業。到那個階段,中國企業必將走在世界前列。
編輯/孟媛
特殊當口,深刻的鏈接。只為唱響,新的“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