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攀龍
摘要: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如何搶搭數字化時代快車?本文通過對財務轉型背景、方向進行分析,提出了7數“智”化轉型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轉型
財務轉型背景
一、復雜環境下國有企業必須主動作為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國有企業必須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挖掘發展新動力,探索組織管理新路徑,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財務轉型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必經之路
在新形勢下,只有擁有世界級的財務能力,企業才能夠應對全球化經營帶來的風險,為了幫助企業管理者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財務部門必須以全局性的視角為企業的戰略變化提供服務支持,從核算型向管理型、戰略型轉變。從資源的籌措到資源的配置,再到配置過程中的管控,以及最后資源使用的評價,財務部門必須擁有相匹配的分析能力和決策水平。
三、數字經濟時代為財務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數字經濟時代,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財務部門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進一步細化管理顆粒度,加強內外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孤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事前預測、規避經營風險,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進行更加有效的預算管控、資產配置和經營布局,將企業管理創新落到實處。
財務轉型方向
一、人機協同,降低成本,提升質效
規范化、標準化財務作業,充分利用智能化工具高效處理財務作業,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將財務人員以從繁雜的財務基礎核算中解放出來,把精力放在更有價值和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上。
二、業務賦能,業財相融,整合內部資源
財務部門應提升數據挖掘能力,采集和存儲有關業務的詳細數據,從數據中發現規律,發掘數據價值;重視非財務數據信息,充分運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類信息,厘清生產要素之間及其折射在業務、管理、會計中的信息關系,為管理者以及業務部門提供及時的、與決策相關的報告。
三、決策支撐,加強集團管控,有效控制風險
以技術有手段,財務部門對各子公司的數據能進行有效、及時、準確的掌控,同時財務部門從“幕后”不斷走向“臺前”,通過數據處理可以對企業風險形成一定的預判能力,能夠進行事前的預算管控和事中的規范管理,從而提升企業風險應對能力。
財務轉型建議
一、以財務共享為抓手,引導財務管理朝著管理會計方向轉變,推動組織轉型和人員轉型
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一是優化組織架構,打造由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組成的財務管理體系;二是重構流程體系,實現業財高效融合;三是將會計核算人員培養為財務共享服務人員、財務與風險管理人員、符合業財融合要求的“業務合作伙伴”。
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強信息平臺的建設力度,推進智能化財務建設
信息系統是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一是組建跨職能專業化團隊。將財務和IT、人力、戰略、法務等人員進行整合,搭建跨職能團隊,協同為財務提供信息和業務支持。二是應用信息化技術最新成果促進智能財務發展,建立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構筑戰略決策、業務驅動、數據經營、科技賦能四項能力,推動智慧財務轉型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財務轉型不是簡單理想式的口號,而是思想的解放、架構的調整和流程的再造,是一項專業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國有企業財務部門可以借助包括遠行云科技公司在內的專業外部力量,來實現數“智”化轉型。 編輯/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