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霞 鄭嫦娟 吳艷媛 黎嬌娜 呂韻紅
結合管理方法和計劃管理理論的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新興學科, 其主要是指通過采用規范化的管理流程, 綜合利用當前各種資源、系統、人員, 在規定的時間、質量目標和預算內完成項目[1]。項目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古人對長城、金字塔等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實踐[2],項目管理是現代管理的發展前沿,在歐美國家應用于各行各業,隨著臨床護理學科的發展,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優化護理流程,保證護理質量將項目管理應用于臨床護理中,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術中低體溫是麻醉期和術中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可達 50% ~70%[3]。術中低體溫指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發生的對機體有害的體溫下降,核心溫度<36℃[4]臨床上把輕度低體溫定義為核心溫度在34~36℃ ,臨床中大約有 50% 的手術患者核心體溫<36℃ , 33% 患者核心體溫<35℃[5]。醫護人員在術中對患者護理干預行為的缺失,是導致術中低體溫的原因之一[6]。有報道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會增加患者手術部位感染、麻醉恢復期延長、心血管系統并發癥、凝血功能延長、住院時間延長等直接傷害,并增加術后感染及發熱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這影響患者的康復及預后[7];是當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一大難題,所以人體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穩定代謝必須有恒定的體溫;因此,將項目管理應用于術中低體溫的預防護理,制定術中低體溫護理質量過程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實施方案,明確術中低體溫護理的各個環節,關鍵質控點和影響手術護理質量的因素,從而提高術中低體溫護理的整體護理質量,將實施的情況報告如下。
以2017年5月—2019年4月的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中420例未實施低體溫項目管理手術全麻患者為對照組,450例實施低體溫項目管理的手術全麻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57例,女163例,年齡 38~80 歲,平均63.4±2.1歲。觀察組男238例,女 212 例;年齡36~82歲,平均66.2±3.0歲。兩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備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僅給予常規的保暖措施。
1.2.2 觀察組
1.2.2.1 項目啟動過程 設立術中低體溫預防項目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選擇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優秀護理人員分別擔任顧問、組員和秘書;增強護理人員術中低體溫預防的意識及服務理念,強化護理責任和服務意識,嚴格規范預防術中低體溫發生的護理干預流程。
1.2.2.2 項目計劃過程 護士長做好小組的管理,項目管理預防低體溫發生過程中充分調動每位組員工作的積極性;與護士們一起并肩作戰,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解決預防術中低體溫遇到的問題。
1.2.2.3 項目實施過程 體溫預防項目管理小組制定低體溫預防專項計劃書與項目實施進度表。應用創新性的護理技術,邀請專家對術中保暖工作進行指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全面術前評估,指導術前飲食,制定保溫措施;有研究顯示,單層覆蓋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熱30%[8];制定保溫護理對策,手術室溫度嚴格規范控制室溫23~24℃,濕度在60%~70%并保持恒溫狀態,手術過程中注意覆蓋包裹。
1.2.2.4 項目控制過程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可對不同階段的項目進行總結評價,觀察其完成效果,及時矯正其中存在的問題[9],同時通過術中低體溫項目管理小組定期檢查術中低體溫預防工作的實施和效果如何,及時發現問題,合理糾正和解決,做好監督和控制。
1.2.2.5 評估和收尾 項目收尾就是通過實施項目管理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對術中低體溫預防進行護理干預,所有工作是否順利完成,通過多個周期的實施比較,完善相應的護理工作制度,優化督查考核方案使得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逐步下降;分析術中低體溫預防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做好評價考核與跟蹤反饋,對項目實施整個過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完善術中低體溫的管理制度、指引及上報流程,匯編成冊,將術中低體溫預防護理由終末質量管理轉變為全程管理。
術中低體溫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
采用SPSS 13.0軟件包完成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中低體溫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項目管理在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項目管理有利于改善復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另一方面能夠更好的節約醫療資源。
在護理質量方面,項目管理是精細化管理的一種探索,主旨是實行全面質量管理[10];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是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對比項目管理前后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明顯下降,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也相應降低。護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生命質量以及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項目管理能有效降低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相應規避了多種并發癥的出現,同時加強了病房-手術室的整體護理,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服務質量,改善了醫患關系,避免了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11-14]。
在資源上,項目管理是指向在當前條件有限的情況下, 項目管理者在配以適當的管理策略下所開展的科學、有效的管理[15]。作為一門綜合管理技術,項目管理被引入到術中低體溫預防中,是一種較新的管理模式,為臨床護理管理以服務為中心的思想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管理工具;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有效形式貫穿于護理質量改善全過程,避免了因術中低體溫發生而導致的住院天數的增加,醫療費用的增高,以及術后病房護理難度及工作量的增大,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最終達到患者受益的目標。
項目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管理科學,是項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16]。作為護理管理精細化的一種探索將項目管理用在術中低體溫預防中,主要是實行全面優質護理管理,規范護理人員的行為、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更好地服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