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鉗海強
金銀細工技術是一項比較古老的首飾加工技術,主要分為鑲嵌和花絲兩部分,由于技藝本身的復雜性,導致這項技藝在古代只被供王公貴族使用,因使用范圍比較小,所以對其加工效率也沒有很高的要求。但在現代社會,金銀細工技藝是面向整個大眾群體的,在這個群體中任何人都可以要求他們的首飾運用相關加工工藝,這種需求的轉變給相關技藝帶來了新挑戰,金銀細工技藝只有與現代首飾相互融合才可能得到新的發展。本文從金銀細工技藝的概況、歷史發展以及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等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金銀細工技藝又叫作細絲技藝,這項工藝所應用的主要原料就是金銀等貴重金屬,在具體加工過程中,在金銀上鑲嵌珍珠或者寶石,在電視劇中我們也經常看見這種加工技藝的應用,在一些宮廷劇中妃子或者皇后的金釵采用的就是這種加工技藝。這項技藝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是花絲,二是鑲嵌。花絲就是用傳統工藝以掐、填的方式將造型堆疊或者編織出來,而鑲嵌則是用捶打敲擊的方式在金屬上做出凹凸,以便于固定“寶石”。這項技藝在實際應用時,需要先在貴重金屬上進行壓弄,然后再用相關器具完成整個拉絲的過程,最后再通過各種工藝使整個首飾達到造型優美的效果。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該項技藝的不少方面都能夠實現機械化操作,特別是捶打敲擊階段,機械化的發展能夠大大地節省人力成本,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機械化本身存在過于程序的特點,一些手工制造的優勢在機械化制造的今天也難以被發揮,因此手工制造仍是花絲、鑲嵌工藝的主要手法,但如今相關工藝所面臨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兩點。
金銀細工技藝本身就存在工藝比較復雜的特點,人工化的加工方式更是要求每一個步驟都由手工藝者親力親為,每個步驟要花費的時間成本是巨大的,這種較低的生產加工效率也使金銀細工技藝難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
金銀細工技藝比較復雜,想要培養一個專業化的人才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而在快節奏的今天,很多家長覺得讓孩子從事這樣的行業是沒有前途的,所以金銀細工技術的人越來越少,致使工藝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因此,要想使金銀細工技藝被大眾所熟知并真正成為一件尋常的藝術,還有很多困難要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銀細工技藝是一項有悠久歷史的首飾加工技術,最早出現在商王朝,從商王朝到漢代是金銀細工技藝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此項技藝雖然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是與同時期的青銅器有很大的差距。直到盛唐時期,此項技藝才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提到唐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國力鼎盛、國泰民安,正是這樣的國內外環境為金銀細工技藝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環境,而唐代相對開放的對外政策也為金銀細工技藝與國外相關工藝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到了元代,其統治者認為金是非常貴重的金屬,只有統治階級才能夠使用,因此這個時期的金銀細工技藝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王公貴族,這個時候的金銀細工制品也大多呈現出比較華貴的特點,大多作為宮廷用品被使用。明朝,該項工藝的一個特點就是沿襲元代,但不同的是通過創新這項技藝獲得了獨特的風格。清朝,金銀細工技藝更多地吸收了歐洲國家的工藝特點,在花紋和技藝上都呈現出更加國際化的趨勢。
在實際首飾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如何更好地應用金銀細工技藝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
將現代首飾特點與相關加工技藝進行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二者進行疊加,而是將二者的優點進行融合,讓現代的一些首飾同時具備現代工藝優美的線條和金銀細工技藝豐富的層次,如果能將現代工藝與傳統技術相互融合,則能夠給現代首飾增加一些華麗感,符合現代藝術設計的一些特點和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例如,比較出名的首飾“福祿雙全”,它采用的就是一種花絲工藝與現代技藝相結合的手法,主圖采用的是現代琺瑯工藝,藍色牡丹的背景采用的是掐絲工藝,兩項工藝在一件藝術品中達到了相互融合的美學效果,是現代首飾與金銀細工技藝特點相互結合的典范。
要想使傳統工藝更好地應用于現代,就必須創新傳統工藝的形態使其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上文也有提到,花絲工藝在古代主要被應用于宮廷,這也使雍容華貴成為這項工藝的一大特點,但事實是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在審美上更加偏向于相對簡潔的設計,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銀細工技藝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對其具體形態進行創新,在此過程中應始終瞄準大眾的實際需求,順應大眾的審美趨勢,在金銀細工技藝形態設計中選擇相對簡潔的形態,在材料上還是可以使用傳統的金銀為主要原材料,設計過程中除了簡潔還要凸顯中國人傳統思想中隨性的特點,這種對花絲傳統技藝形態進行創新的方式更有助于這項技藝更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金銀細工技藝在實際創新過程中不能僅僅繼承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工藝,還要進行發展,這種發展要在時代的背景下進行。例如,金銀細工技藝的設計過程中,我們應當運用比較環保的樹脂材料進行設計,這種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理念更有助于這項工藝擴大其應用范圍,從而更好更快地走進人們的實際生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項工藝的美。
綜上所述,在今天,這項鑲嵌技藝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但在實際首飾設計過程中這項技藝的應用還存在效率偏低、專業人才相對較少的問題,導致該項技藝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著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文中也提出了幾點好的建議,但需要意識到的是,其具體創新應用方式絕不僅僅文中提到的幾種,更多的方式還需要手工藝者根據實踐去不斷探索。

《福在眼前》香爐

《龍鳳呈祥》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