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浩,余 晶,文榮初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內科,廣東 云浮 527300)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慢性疾病,血糖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可對各器官及組織造成慢性損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有效的控制血糖、延緩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糖尿病的重點??诜堤撬幬锛白⑸湟葝u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但長時間口服降糖藥物易出現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1-2]。本研究用穴位注射聯合燙熨包輔治降糖藥性胃腸道反應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云浮中醫院住院口服降糖藥物伴胃系癥狀評分1~3分的患者,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32~76歲,平均(54.63±2.74)歲;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7.61±0.84)年。治療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3~79歲,平均(55.01±2.13)歲;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7.72±0.8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專家共識》[3]中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食、多尿、煩渴及其他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隨機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大于等于7.0mmol/L;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2h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服用降糖藥物后出現惡心嘔吐、納呆、腹脹腹痛、腸鳴、腹瀉、矢氣頻多等胃腸道癥狀中的1項或多項,治療后好轉等。中醫符合《中醫病癥療效判定標準》[4]中脾胃虛弱證診斷標準,表現為脘腹痞滿、噯氣、食后加重、食欲不振、疲乏無力、惡心欲吐、大便稀溏,舌質淡,脈沉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近期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且血糖水平控制較好;③加大服藥劑量后出現便秘、腹脹腹痛、胃痛、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1周后癥狀不緩解;④病例資料完整;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②存在肝、腎、心、肺功能異常;③既往存在消化系統疾?。虎軈⑴c本研究前7天服用其他影響胃腸道運動的微生態制劑;⑤精神疾病,無法完成研究。
兩組均用西藥治療,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5mg,日3次,于飯前服用。腹瀉嚴重者加用復合乳酸菌腸溶膠囊(江蘇美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84)口服0.66g,日3次;和(或)蒙脫石散(浙江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050)6g,日3次。維持糖尿病基礎治療,同時控制血壓、合理飲食等。
治療組加用穴位注射聯合燙熨包治療。①穴位注射:雙側足三里注射維生素D2注射液(1mL:5mg)及維生素B12注射液(1mL:0.25mg),用5號針頭抽取藥液,對穴位行常規消毒后垂直進針,在進針過程中不斷提插,待出現酸、麻、脹感后,無回血時注射藥液。②燙熨包:小茴香200g,紫蘇子30g,肉桂30g,鹽補骨脂30g。熨燙包表面用噴壺均勻噴濕后置于微波爐中,用中火加熱3min,隨后將發熱的熨燙包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肚臍上下,每次熨燙20~30min,日2次。
兩組均兩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中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兩個療程后對脘腹脹滿、噯氣、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癥狀進行評估,依據癥狀輕度、中度、重度賦予0、2、4、6分,癥狀越嚴重則總評分越高。
血糖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兩個療程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mL,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另于餐后2h測定餐后2h血糖水平。
不良反應:觀察治療期間腹脹、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腹脹、噯氣癥狀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95%為臨床控制。腹脹、噯氣癥狀明顯好轉,大便次數每天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每天僅1次,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70%~94%為顯效。腹脹、噯氣癥狀較治療前好轉,大便次數及性狀均好轉,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30%~69%為有效。未達“有效”標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60 13.36±3.54 3.49±0.72 21.164 0.000對照組 60 13.40±3.62 6.88±0.79 13.631 0.000 t 0.061 24.567 P 0.951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s )
組別 例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60 8.20±1.26 6.08±0.52 8.83±1.64 7.35±0.58 7.62±0.65 6.90±0.49對照組 60 7.98±1.87 7.11±0.76 8.80±1.58 7.91±0.81 7.59±0.53 6.68±0.44 t 0.756 8.664 0.102 4.354 0.277 2.588 P 0.451 0.000 0.919 0.000 0.782 0.01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過程中,易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等問題,如腹脹、惡心、泄瀉等,而小部分由于無法耐受口服降糖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導致其隨意停藥、換藥等,因降糖方案的不穩定,使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住院率及門診復診率均明顯增高。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消中”等范疇。飲食不節、五臟虛弱、情志失調、外感六淫等是消渴的病因病機,由于長時間過食肥厚,導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而發為消渴[5]。口服降糖藥物在糖尿病治療中獲得較好效果,但口服藥物后出現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可歸于中醫消渴病及脾胃病范疇,脾胃失調、中焦壅塞、氣機郁滯、升降失常、脾氣下陷、胃氣上逆是導致降糖藥相關胃腸道反應的病機,在治療中將脾胃升降理論作為指導,調節脾胃氣機升降,以改善病情[6]。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不良反應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應用穴位注射聯合燙熨包在降糖藥相關胃腸道反應治療中獲得確切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安全可靠。究其原因可知經足三里及內關穴注射維生素D2注射液及維生素B12注射液有助于營養神經、改善消化道癥狀。其中燙熨包采用的燙熨法利用溫熱藥力,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入血脈、經絡,達到活血行氣、溫經通絡、散熱止痛、祛瘀消腫的作用。此外,燙熨包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經濟簡便等優勢,患者在家中便可操作,使用微波爐加熱即可[7]。燙熨包中小茴香溫腎散寒、理氣和胃、祛寒止痛,紫蘇子降氣消痰、行氣和胃、解表散寒,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鹽補骨脂補腎壯陽、溫脾治竭。諸藥合用,有助于調理脾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8]。
綜上所述,穴位注射聯合燙熨包輔治降糖藥相關胃腸道反應中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臨床癥狀,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