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友,王碧波,和 麗
(1.云南省麗江市人民醫院中醫科/普外科,云南 麗江 674100;2.云南省麗江市中醫醫院,云南 麗江 674100)
睡眠是機體調節及修復氣血津液、確保日常生活順利的重要生命活動。但是近年來的調查[1],約占27%的人存在睡眠障礙。非器質性失眠癥是常見睡眠障礙,典型表現是多夢易醒、醒后不適、難以入睡、醒后不易再睡等[2]。中醫認為非器質性失眠癥的病因主要是陰陽失衡、心神浮越、營衛不和、臟腑失調等[3],用中藥治療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共80例,均為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診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77歲,平均(50.5±17.5)歲;病程6~74個月,平均(40.2±5.1)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2~75歲,平均(49.6±17.1)歲;病程7~76個月,平均(41.5±5.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ICD-10非器質性睡眠障礙的分類與診斷標準在中國的應用情況與修改建議》中的相關標準[2];②中醫診斷符合《不寐(非器質性失眠癥)中醫診療方案(試行)》中的相關標準[3];③符合2013年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精神系統正常;②能主動配合觀察;③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精神分裂癥;②繼發性失眠;③臟器功能障礙;④研究涉及藥物過敏;⑤帕金森??;⑥藥物依賴或酗酒。
對照組:用艾司唑侖片(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522)1mg,每日1次,睡前口服;谷維素片(陜西頤生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026)10~20mg,每日3次。
觀察組:藥用法半夏60g,夏枯草10g,百合15g,蘇葉10g,生龍骨20g,生牡蠣20g,夜交藤15g,合歡皮15g,柴胡10g,茯苓20g,酸棗仁20g,炙遠志10g,炙甘草5g。胃不和加用薏仁30g 或秫米(小黃米)30g;心血不足加用當歸20g,白芍15g,益智仁15g,茯神15g;心腎不交加用黃連20g,肉桂2g;膽經濕熱加用竹茹、枳實、陳皮,肝氣不舒加用適量郁金、佛手、川楝子。水煎,早晚溫服100mL。
兩組均治療4周。
按照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4],取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日間功能四個維度,每一維度均是評分低則睡眠狀態佳。
中醫證候積分:對中醫癥狀進行量化評分,取多夢易醒、神疲乏力、健忘、頭暈目眩4項癥狀[5],癥狀從輕到重記為0~6分。
負性情緒評分:包括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超過53分時表示存在抑郁心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超過50分時表示存在焦慮心理)[6]。
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PSQI減分率不低于75%,癥狀消失。顯效:PSQI減分率50%~74%,癥狀顯著好轉。有效:PSQI減分率25%~49%,癥狀有所好轉。無效:PSQI減分率低于25%,癥狀無好轉或是惡化。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時間 睡眠質量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日間功能對照組 40治療前 2.44±0.31 2.31±0.48 2.32±0.30 1.92±0.23治療后 1.50±0.39 1.24±0.32 1.46±0.39 1.24±0.18觀察組 40治療前 2.41±0.30 2.27±0.43 2.28±0.27 1.94±0.24治療后 1.13±0.26 0.88±0.12 0.97±0.26 1.02±0.20 t(組間治療前/后) 0.439/4.992 0.393/6.662 0.627/6.612 0.381/5.171 P(組間治療前/后) 0.661/0.000 0.696/0.000 0.533/0.000 0.705/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時間 多夢易醒 神疲乏力 健忘 頭暈目眩對照組 40治療前 4.82±0.51 4.96±0.62 1.85±0.31 2.26±0.25治療后 2.15±0.46 2.27±0.41 0.97±0.13 0.94±0.19觀察組 40治療前 4.81±0.54 4.91±0.72 1.90±0.33 2.22±0.23治療后 1.77±0.21 1.56±0.41 0.65±0.15 0.54±0.13 t(組間治療前/后) 0.085/4.753 0.333/7.744 0.698/10.196 0.745/10.989 P(組間治療前/后) 0.932/0.000 0.740/0.000 0.487/0.000 0.459/0.000
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分,±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時間 SDS SAS對照組 40 治療前 62.26±8.56 60.23±7.72治療后 45.71±7.52 44.84±6.86觀察組 40 治療前 61.67±9.85 60.32±9.59治療后 37.61±7.41 36.92±6.44 t(組間治療前/后) 0.286/4.852 0.046/5.324 P(組間治療前/后) 0.776/0.000 0.963/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非器質性失眠癥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也會產生心理問題,提升預后不良風險[8],非器質性失眠癥與生存環境、疾病并發癥、藥物食物、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9],王碧波主任醫師結合天地陰陽變化,認為失眠從主要由陽不入陰所致,從而夜不寐而晝不精[10],治之亦當調其陰陽,從陽引陰,使陰陽復歸于正軌。中藥方中半夏消痞散結,夏枯草清熱瀉火、明目,百合、蘇葉鎮靜,生龍骨可以鎮靜安神、平肝潛陽,生牡蠣重鎮安神,潛陽補陰,夜交藤寧心安神,合歡皮抗焦慮抑郁,柴胡傾瀉肝膽郁火、疏肝解郁、除煩止驚,酸棗仁養心益肝、安神斂汗,炙遠志安神益智,茯苓寧心安神,炙甘草復脈定悸、滋陰養血。全方兼具調和陰陽、潛陽安神、疏肝解郁之功[11-13],能夠改善睡眠障礙,提高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