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浩,孟文明,王麗娟,婁艷蕊,呂海江,崔紅培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眼科,河南 鄭州 450008;3.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河南 鄭州450003)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指視網膜裂孔,液化的玻璃體通過視網膜孔進入視網膜下導致視網膜脫離,主要以閃光感、飛蚊癥等為臨床癥狀[1]。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可致盲,對患者視覺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并在手術治療后合理用藥可治療幫助快速恢復[2]。五苓湯具有解表健脾、行水化氣等功效,能夠改善蓄水、痰飲等癥狀,以達到消除治療后視網膜下積液的目的,從而使手術后視覺功能康復[3]。本研究在視網膜脫離術后用五苓湯加減治療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5~78歲,平均(54.3±2.1)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9~74歲,平均(54.5±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視網膜脫離診斷與鑒別診斷圖譜》[4]診斷標準,用視網膜脫離術治療,為單眼病變,簽署意向書。
排除標準:心臟、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合并精神異常、心理障礙等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在治療前3個月內用過激素治療,合并由于視神經疾病、白內障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視覺異常,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血液系統相關疾病,對所用藥物過敏。
兩組均手術后給予抗生素以及激素靜脈點滴,并給予抗生素滴眼液以及阿托品散瞳治療。
觀察組加用五苓湯。桂枝7g,豬苓10g,白術10g,夏枯草10g,生薏苡仁20g,柴胡10g,車前子20g,川芎10g,澤瀉10g,當歸10g。陽虛加菟絲子15g,沙苑子15g;肺郁氣滯加廣郁金15g,制香附10g;黃斑較多加昆布10g,浙貝母10g。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150mL,于視網膜下積液全部吸收后1周后停藥。
視網膜下積液吸收時間、視力恢復行數、視力水平、黃斑水腫高度。
黃斑水腫檢查采用光學相關斷層掃描儀,內固視位,以黃斑中心的凹點為中心,進行掃描測量,觀察黃斑區神經上皮層脫離的高度,共測量3次,取平均值。
視力檢查測量距離為距視力表燈箱5m,先左眼后右眼。
用SPSS20.0軟件輔助計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視力超過1.0,視網膜下積液吸收完全,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有效:癥狀顯著改善,視力上升2行及以上,視網膜下積液明顯吸收,并未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無效:癥狀均未顯著改善,并出現癥狀加重情況,出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水平以及黃斑水腫高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水平以及黃斑水腫高度比較 (±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水平以及黃斑水腫高度比較 (±s )
組別 例 視力水平 黃斑水腫高度(μ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0.43±0.12 1.69±0.15 351.03±5.21 131.45±8.23對照組 35 0.43±0.13 0.85±0.12 351.06±5.22 81.23±6.15 t 0.000 0.000 25.870 0.024 28.918 P 1.000 1.000 0.001 0.980 0.001
兩組視網膜下積液吸收時間以及視力恢復行數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視網膜下積液吸收時間以及視力恢復行數比較 (±s )

表3 兩組視網膜下積液吸收時間以及視力恢復行數比較 (±s )
對照組出現惡心1例,觀察組未出現不良反應;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視力恢復行數(行)觀察組 35 4.3±0.3 4.3±0.4對照組 35 5.1±0.6 3.2±0.3 t 0.000 7.055 13.015 P 1.000 0.001 0.001組別 例 視網膜下積液吸收時間(d)
一般情況下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之間存在著互相貼合力,在視網膜裂孔周圍存在牽拉時,如液化玻璃體接觸到視網膜裂孔時則可能導致玻璃體進入視網膜下,從而導致視網膜孔源性脫離?;颊呖擅黠@感覺到眼前視野被遮擋,或出現漂浮物、某一方位閃光感,其中閃光感是視網膜脫落的早期癥狀,其主要是由于玻璃體后脫落時產生的視網膜刺激癥狀。
中醫認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主要是由于脾腎陽虛,水濕停驟、上泛于目所致,也可由于肺腎兩虛,元氣不固,視衣無以依附而脫離[5]。五苓加減治療可改善水液內停等證候,提高身體抵抗能力,去除視網膜下積液[6]。
視網膜脫離術后用五苓湯加減可明顯提高術后康復效果,改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