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閣
[河南省平頂山煤業(集團)十二礦職工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為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點,臨床癥狀以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為主,可導致氣道阻塞,影響呼吸功能[1]。急性發作時,臨床癥狀加重,呼吸系統黏膜可出現充血、水腫等癥狀,甚至會引起呼吸衰竭。西醫目前以止咳化痰、抗感染等治療為主。CB屬中醫“喘證”“咳嗽”“哮證”等范疇,認為發病與外邪侵襲、素體痰盛等因素有關,病機較為復雜,治療應以平喘化痰、潤肺止咳為主[2]。本研究用清化止咳湯輔治CB急性發作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12例,均為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B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女23例,男33例;年齡57~78歲,平均(67.83±4.96)歲;病程2~9年,平均(5.61±1.44)年;急性病程1~6d,平均(3.60±0.98)d;合并癥為高血壓16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8例。觀察組女27例,男29例;年齡57~78歲,平均(68.73±4.52)歲;病程2~9年,平均(6.01±1.37)年;病程1~6d,平均(3.73±0.87)d;合并癥為高血壓2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CB,并經肺功能、X線胸片等檢查確診為急性發作;②就診時伴有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癥狀;③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④治療依從性良好;⑤免疫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肺部腫瘤;②支氣管畸形;③心肺功能不全;④肝腎功能障礙;⑤近期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使用史;⑥本研究用藥禁忌證;⑦哮喘、肺結核等、肺膿腫等其他呼吸系統疾??;⑧血液系統疾病。
兩組均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包括抗感染、祛痰、止咳、緩解支氣管痙攣、吸氧、平喘、調節水電解質、糾正酸堿平衡、基礎疾病對癥治療。
觀察組加用清化止咳湯治療。藥用黃芩12g,桑白皮10g,枇杷葉10g,全瓜蔞10g,仙鶴草10g,杏仁10g,桔梗10g,魚腥草10g,浙貝母10g,丹參10g,甘草6g。加水600mL,煎至300mL,早晚分服,每日2次,日1劑。
兩組均持續治療7天。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改善時間。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采集患者10mL靜脈血,其中5mL血液離心后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CRP,剩余5mL血液使用血細胞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LH750)測定WBC。
觀察不良反應情況。
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X線胸片正常。有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減少,肺部聽診呼吸音清或稍濁,實驗室指標基本恢復,X線胸片結果顯示肺部點狀、斑片狀陰影消失大于等于50%。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

表2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d,±s )
肺部啰音改善時間觀察組 56 3.15±1.28 4.50±0.98 5.04±0.83對照組 56 4.93±1.67 5.68±1.03 6.27±0.96 t 6.331 6.211 7.253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 喘息改善時間 咳嗽咳痰改善時間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CRP(mg/L) WBC(×109/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6 30.15±8.49 5.94±1.06*16.04±5.31 5.02±1.17*對照組 56 27.69±7.35 8.77±1.29*14.83±4.97 8.39±1.48*t 1.639 12.684 1.245 13.367 P 0.104 <0.001 0.216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出現胃腸道反應2例、心悸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6%;對照組出現胃腸道反應6例、心悸4例、手腳冰涼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2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χ2=7.292,P=0.007)。
CB急性發作病因尚未明確,現代醫學認為其是由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營養因素等內因,空氣污染、粉塵及煙霧感染、吸煙、職業性接觸有害氣體等外因共同作用引起。若未作有效的及時處理,易進展為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危及生命,降低生活質量[4]??垢腥尽⒒?、鎮咳等為對癥治療的主要手段,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
中醫治療CB急性發作不僅注重清熱宣肺、止咳祛痰,還重視整體調理。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觀察組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改善時間較對照組短,提示清化止咳湯治療CB急性發作效果較好,能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清化止咳湯方中黃芩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桑白皮味甘、辛,性寒,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枇杷葉味苦、微辛,性微寒,可清肺止咳;全瓜蔞味甘,性寒,有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潤肺化痰,滑腸通便,散結消腫之功;仙鶴草味苦、澀,性平,能解毒補虛;杏仁味苦,性溫,能祛痰止咳,平喘;桔梗性平,味苦、辛,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作用;魚腥草味辛,性寒涼,可發揮清熱解毒功效;浙貝母味苦,性寒,能化痰止咳,清熱散結;丹參味苦,性微寒,可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甘草味甘,性平,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諸藥合用,可共奏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白皮具有祛痰、鎮咳、平喘、抗炎等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不僅能直接松弛氣管平滑肌,還能抑制乙酰膽堿、過敏原引起的氣管痙攣。黃芩能抵抗病原微生物。枇杷葉能促進氣管纖毛黏液流運動,并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杏仁、桔梗均能止咳、平喘、抗炎。浙貝母能松弛氣管收縮、鎮咳。甘草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鎮咳、祛痰等作用[5]。
研究指出,CB急性發作與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關[6-8]。本研究分析發現,治療后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降低,且觀察組血清CRP、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其中,CRP為急性時相蛋白,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但其不受紅細胞、年齡、脂質等影響,檢測其水平可反映炎性感染程度、預后效果;檢測WBC水平有助于了解機體感染情況,指導臨床用藥。清化止咳湯治療CB急性發作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另外,研究還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清化止咳湯治療CB急性發作安全性高。
清化止咳湯輔治CB急性發作效果較好,能促進臨床癥狀緩解,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