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玉芳

(供圖/省人社廳)
“人力資源服務在鄉鎮推廣服務難度大,該怎么辦呢?”“可以借助當地村委的力量,把服務下沉到鄉鎮。”“在幫助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規劃職業道路,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12月13日,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走進攀枝花市,助力當地人力資源服務業健康發展。
當天,10家來自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都人才園)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代表和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都人才園)相關負責人組成了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團,先后前往攀西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米易縣,對人力資源現狀和服務情況作了深入調研,并就如何利用人力資源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了意見建議。這只是我省人力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期國家五部委印發的《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圍繞鄉村振興等戰略,以促進就業為根本,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水平。今年以來,我省各地人社部門結合實際,大力實施人力資源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提升人力資源服務質效促進群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積極探索構建“政府搭臺、市場主導、精準對接、高效利用”的鄉村振興人力資源服務新機制、新模式。據統計,各地舉辦農村勞動力專場招聘會600多場次,促進就業和流動500多萬人次。人力資源的“盤活”讓創新活力不斷被激發,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四川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才強則鄉村強。如何加強農村勞務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為鄉村振興助力?自貢市富順縣邁出了第一步。
今年2月,富順縣人社局和上海易盟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合作簽字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建立人力資源服務互通平臺和信息同步機制,組織開展就業招聘活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供高效便捷就業信息供給、規模化勞務輸出、高技能人才推介流動等人力資源服務,推動富順縣人力資源服務快速發展,促進就業服務量與質的提升。
“這次簽約打響了2021年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第一槍’。”在四川省人社廳人力資源流動管理處處長葉華看來,此次政企“牽手”合作,能促進推動人力資源產業穩健發展,向勞動者提供優質可靠的人力資源服務,樹立打造富順縣人力資源產業標桿,創新勞務人口組織化、規范化輸出與輸入機制,探索新型農民工經濟發展,為富順縣人力資源產業建設發展賦予新內涵、拓展新增長點。這“第一槍”打響后,四川各地人社部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行動,紛紛邁出了踏實且有力的步子。
對于大部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群眾而言,外出務工是他們就業增收的主要途徑,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接觸大量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更懂市場需求,能夠精準實現供需匹配。如何讓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助推當地經濟發展?12月,涼山州一場特別的對接會給出了答案。
雖已是冬季,涼山州西昌市仍溫暖如春、陽光明媚。12月14日,四川省人社廳組織開展的促進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增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結對幫扶對接會在此舉行。會上,9家優質國有人力資源公司分別與涼山州鹽源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簽訂了《促進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增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結對幫扶協議》。

結對幫扶會現場。
在與普格縣代表完成簽約儀式后,成都恒信人力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成建迅速定下了第二天前往普格縣的行程安排。“我想把積累的成功經驗帶給普格縣,幫助當地群眾實現高質量就業,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隨著結對幫扶的推進,幫扶公司將補足涼山州縣域人力資源服務短板,聚焦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增收的現實需要,創新方式,精準施策,為促進涼山州穩就業保就業、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實有力的人力資源服務支撐,提高涼山州脫貧人口就業服務能力,促進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為涼山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強勁動力。
“促進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增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結對幫扶工作,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需要,是服務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的需要,是發展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需要。”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田杰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為勞動者就業和職業發展,為用人單位管理和開發人力資源提供相關服務的專門行業,在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2021年度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于今年10月啟動以來,已先后遴選30余家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前往樂山市、巴中市、宜賓市、自貢市、攀枝花市、涼山州,通過搭建溝通平臺,促進當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

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走進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很有前景,我計劃下一步在這邊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一家分公司。”四川省和信原創勞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林已多次參加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在參加了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走進攀枝花市的活動后,他表示,通過這個活動能更好地了解其他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情況,為人力資源服務擴展以及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產業園打造全產業鏈條,構筑人力資源服務業‘生態圈’,可以助推公司實現良性發展。”目前,張曉林已在洽談攀枝花的相關業務。

攀枝花市人才綜合服務專窗。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4+6”現代服務業體系中六大成長型服務業之一。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推動成都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一批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四川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要“建設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10個,創建中國川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近期省政府印發的四川省“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進一步確立了“強主體、建園區、創品牌、優業態、聚人才”的“十五字”總思路。其中,“建園區”被列在了重點任務中。
建園區,可以聚集整合資源、培育市場、孵化企業、服務人才;強園區,可以強鏈延鏈補鏈,形成規模優勢和集群效應,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如何建好園區,助力鄉村振興?四川各地有自己的實踐。
在涼山,依托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產業園區建設,引進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一批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骨干企業,創建具有民族區域自治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或聚集區。西昌產業園已建成并形成良好效應,越西產業園已初步籌建完成,入駐企業7家,會東、會理依托新經濟產業園、有色金屬產業產業園和石榴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產業聚集區。其中,西昌市產業園落實新駐地5000余平方米,入駐企業35家,累計收入55億元,稅收1.9億元,服務用人單位21973家次。
在廣安市,總投資2.75億元的岳池縣輸變電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于7月正式投入使用。園區內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聚區、總部經濟區、技能人才培訓區三個區域,能為輸變電工人提供技能培訓、勞務輸出、技能提升等“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目前,園區已入駐各類人力資源服務企業10家、職業技能培訓學校1家、輸變電龍頭企業6家。依托岳池縣輸變電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將分散的勞動力資源與全國輸變電施工企業的人力需求結合起來,創新推行“粗放式”輸送、“訂單式”輸送、“菜單式”輸送,滿足輸變電安裝市場的不同需求。采取“園區+企業+人才”的協同發展機制,逐步建立起定點定向、雙向選擇、長期合作的新型勞務關系,克服施工隊伍分散、專業資質不高、行業自律不強等弱點,實現輸變電產業勞務輸出組織化、規模化、品牌化,并推動輸變電產業聚集發展,推動產值稅利聚集本地。
此外,各地還大力推動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設1個國家級、4個省級、5個市(州)級、3個縣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年內還有2—3家市(州)級產業園開園,激發了四川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市場活力。

授牌現場。(供圖/雅安市人社局)

(供圖/省人社廳)
在外務工多年的趙大哥回到老家內江隆昌市后,在招聘會現場找到了一份駕駛員的工作,而他的妻子李大姐則在隆昌人才網上找到幾個心儀的崗位并投遞了電子簡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與趙大哥夫妻一樣選擇回到家鄉就近就業。如何促進返鄉農民工實現本地就業?內江市人社局著力擴展就業渠道,完善人力資源服務。同時,鼓勵和引導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鄉村振興服務,使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揮職能優勢擴展,暢通招聘平臺,有助于進一步實現求職招聘區域聯通、數據共享、信息整合,充分挖掘鄉村豐富的人力資源。

技能培訓現場。(供圖/省人社廳)
“今年以來,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舉辦線下招聘會,幫助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幫助企業解決招工問題。同時,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等專項招聘活動,并整合內江就業云平臺、內江公共招聘網、‘內江就業服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加強招聘求職信息發布,實現‘線上+線下’人力資源服務不斷檔。”據內江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內江共舉辦招聘會427場,提供就業崗位9.39個,達成就業意向3.88萬人次。
此外,內江市還舉辦直播帶崗網絡招聘活動,通過“主播+企業展示+崗位推薦+互動”的形式,讓用人單位走進直播間宣傳企業、發布崗位,讓返鄉農民工能通過屏幕了解企業情況,知曉崗位信息,并在云端投遞求職簡歷。截至目前,內江市已舉辦9期直播帶崗活動,組織46家企業提供崗位4800余個,在線觀看收聽人數達45萬人次。
見微知著。自我省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以來,各地人力資源服務逐步提升,返鄉農民工的求職渠道逐步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不僅有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就業服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機構參與其中,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同時招聘求職的方式也逐漸多樣化,從線下招聘會到線上網頁求職,再到直播帶崗……這些線上線下招聘會構筑起了人力資源市場的“毛細血管”,讓人力資源服務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穩就業促就業,幫助求職者將現實與夢想對接,實現夢想。
專業技術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加快鄉村振興人才保障是關鍵。
“從事輸變電高空工作改變了我的生活。”家住廣安市岳池縣的奉士凱已進入輸變電行業十余年。他說,十年來跟隨四川騰烽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南征北戰”,每年都有十多萬元的收入,居住地點從過去的偏僻小山村搬進了縣城。
在廣安市,輸變電產業讓無數“奉士凱”實現了高質量的就業增收,生活水平也不斷優化。而這背后,是廣安市人社部門立足職業技能培訓,讓過硬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成為“岳池輸變電工”的有力支撐。
“從事輸變電產業施工需要高空作業證、電工證等多種證件,這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據廣安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初,外出務工的岳池輸變電工們只能從事抬電桿、拉線、組塔等基礎性體力勞動,缺乏人力資源優勢,工作可替代性強。為此,當地人社部門以就業為導向,引導輸變電工人參加輸變電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支持職業培訓機構根據輸變電企業需求拓展工種培訓范圍,加強培訓指導和過程監管,督促培訓機構完善制度、規范運行,進一步提升技能培訓質量。
廣安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月,“岳池輸變電工”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進一步打響了“岳池輸變電”的品牌。為給輸變電產業人力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廣安市攜手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院所,并加強與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合作,共同籌設特色高等專科教育學校,推進輸變電工程施工產業工人隊伍培育示范點、國網輸變電工程建設專業技能勞務供給核心基地建設,助推輸變電工人能力提升,打造輸變電“精兵”。同時,按照“一基地、一中心、一學院”的工作思路,采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方式,以廣安電力職業技術學校為依托,建設輸變電實訓基地、行業培訓中心、電力高職學院,推動“農民工”快速向新時代產業工人轉型。隨著技能人才隊伍不斷擴大,促進了岳池輸變電產業的發展、壯大,成為了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進器”。
一大批優秀“岳池輸變電工”的產生,是四川以培訓提技能,以技能促群眾實現高質量就業的一個縮影,也是四川以人力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未來,在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一核兩翼”總體布局下,四川將強化“極核”輻射引領,強化“兩翼”聯動支撐,統籌推進強主體、建園區、創品牌、優業態、聚人才“五大行動計劃”,切實增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創新力、供給力、競爭力,不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