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稅永波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統籌規劃課程與教材建設,對接最新行業、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要求;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統籌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很多學校在招生時會把職業技能大賽成績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風向標。為了貫徹職業教育文件精神,各高職院校紛紛開展教學改革,嘗試課崗對接、課證融通和課賽融合,試圖通過課程內容的融合來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1)課崗分離。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往往不能滿足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的教學與企業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有差距,有些課程設置已經不符合市場的需要。雖然這些年,高職院校也在課崗對接上下了功夫,但是效果還是不太理想。
(2)課證分離。就汽車檢修類專業而言,目前主要有兩大類職業資格證書,一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推行的汽車維修工職業資格等級證書;二是正在試點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1+X證書。目前職業院校實際的做法是并沒有將證書的要求嵌入到平時的課程中,而是考前臨時組織人力、物力開展培訓。特別是1+X證書的模塊較多,有培訓學時要求,臨時培訓的工作量較大,對平時的正常教學秩序有一定影響。
(3)課賽分離。為了提升學校的專業影響力,學校是愿意積極投入競賽以期望獲得較好的競賽成績。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做法是遴選優秀學生進行長時間集中培訓,實訓設備等教學資源向參賽團隊傾斜,參賽學生也不上其他課程。這說明平時的課程教學與比賽要求沒有很好地統一起來。
“課崗證賽”融合是指專業設置的課程體系融合職業崗位的需求、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和技能大賽的賽項內容,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要求對接,構建既有利于學生發展,又有利于學生習得職業知識和技能的課程體系,實現專業性、職業性和技能性的和諧統一?!罢n崗證賽”融合式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課崗證賽”融合式課程體系
“課崗證賽”深度融合包括課崗對接、課證融通和課賽融合三方面內容。課崗對接是指根據汽車檢修類就業崗位的需求,構建符合工作崗位要求、行業要求及學生職業發展要求的汽車檢修類專業課程內容;課證融通是指將人才培養規格對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課程內容對接資格證書考試標準,按照職業資格考試標準確定理論與實訓內容,使學生在完成汽車檢修類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能夠順利完成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任務;課賽融合是指將職業技能大賽各種賽項的競賽內容按照課程進行劃分后,分門別類地嵌入相應課程中,以競賽內容為項目驅動,以此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三階段九環節”的方式來實施“課崗證賽”融合式汽車檢修專業課程教學,具體實施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課崗證賽”融合式汽車檢修專業課程的實施路徑
(1)崗位調查。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最終都會走向工作崗位,所以課崗對接是“課崗證賽”融合里面最為重要的。對于定位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崗位調查尤為關鍵,通過對行業、企業專家及一線工作者的訪談,調研與專業相關的崗位群,分析這些崗位需要哪些崗位能力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的主要依據。
(2)畢業生追蹤。崗位能力分析的另一個有效辦法就是畢業生追蹤。通過對近幾年畢業生的持續追蹤,特別是對崗位與專業匹配度較高的學生的追蹤。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來調整優化課程設置,由于本校畢業生對母校的教學模式、實訓條件、師資隊伍比較了解,所以他們的建議得以落實的可能性更高。
(3)匯總調查結果。經過崗位調查、畢業生追蹤、收集資料之后,課程組的教師要對資料進行匯總。匯總可以依據以下幾個維度進行。維度一,匯總與專業相關的哪些崗位需求量較大,就業質量如何;維度二,上述崗位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有哪些要求;維度三,上述崗位對非專業素質的要求,比如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
(1)分析工作任務。崗位能力分析完成后,需要提煉典型工作任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實現對崗位能力的培養。將工作任務按照應知和應會的維度進行劃分。應知內容是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具有的專業情感;應會內容是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和專業情感是專業能力的支撐。
(2)選擇并融合課程內容。分析汽車維修工職業資格等級證書、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1+X證書的考證要求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或影響力較高的行業大賽的競賽規程,將相關的考證或競賽內容挑選出來,融入到不同課程中去。
(3)研討課程標準。將典型工作任務、考證大綱及競賽要求融入到多門課程中去,這些不同的課程將承擔著不同的培養目標。加上課程學時和學期安排,最終形成課程標準。
(1)形成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確定好后,就基本形成了“課崗證賽”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再加上其他基礎課程和綜合素質等課程,最終形成了整個汽車檢修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落實授課教師。在“課證崗賽”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這也倒逼師資隊伍要提升雙師素質。
(3)課后反饋跟蹤。課程結束后,需要從學生那里搜集反饋信息,為課程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依據。
學生就業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目前正在職業院校汽車檢修專業火熱推進,學生競賽獲獎也成了專業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這些工作的高質量完成依賴于課程功能的多樣性。但是目前大部分課程卻存在課崗分離、課證分離、課賽分離的現象,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為崗而學”“為證而學”“為賽而學”的重復性學習現象。這種學習既浪費了教學資源,也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壓力。改變此現象的關鍵是實施“課崗證賽”深度融合式課程。在實施時可以通過“三階段九環節”的路徑來完成教學和實訓任務,以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滿足“課崗證賽”對人才的高質量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