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巧鳳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對于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在于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是否達到500萬元,不超過500萬元的是小規模納稅人,反之就是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后對一般納稅人的有利影響就是可以擴大增值稅進項稅額,得到更多抵扣和減少增值稅稅負,制造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可以抵扣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有明顯的減稅效應。但對于新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的其他行業一般納稅人來說,由于稅率提升幅度不一,稅基減小幅度也不相同,從稅率提升與稅基減小兩方面來考慮,對于個別企業稅負有可能會上升,而對于服務企業來說有一定幅度的減稅效應。在全面營改增的經濟環境下,金融業與生活服務業一般納稅人征收率降低較大,減稅效應也比較明顯,在進一步打通了抵扣鏈條后,企業成本降低,一般納稅人的業務在一定程度也會受到影響,但對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影響,有些行業稅負可能會有所增加,但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稅負還是減少的。
營改增政策出臺以來,根據政策規定,小規模納稅人還是采取簡易征收方式,一并按照3%征收率征稅,我國將近70%的中小型企業來自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可以直接降低將近50%的稅收,這對國家對企業來說顯然是有益的。據統計90%以上的中小微企業每年貢獻稅收雖少但卻可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和創新,因此對中小微企業實施科學合理的減稅政策,有利于我國中小微企業整體經濟的發展,還會促進我國就業人口數量的增加,為實現我國經濟轉型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對我國總體企業的稅收影響較小,看來營改增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是最有效的政策。
如今很多企業為了保留小規模納稅人減少稅負和管理成本的利益,采取了極端的做法,當企業快要成為一般納稅人的時候就開始一個新的企業,如此循環處理看得出來很多企業會為了利益不惜想盡辦法和國家出臺的政策斗智斗勇。外聘財務公司也會受此影響增加財務開支,小規模公司也要找代理記賬公司來處理此類事宜,或者需要聘請專人來處理營改增以后帶來的各種繁雜事務。
在營改增試點過程中,有部分服務企業的稅負不降反升,而使其稅負增大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將通過某上市企業公司的財政報表來進行分析。X公司集團一家上市公司,實行營改增后X公司的增值稅計稅依據有銷售收入、應稅發行收入、營業稅的計稅基礎為銷售收入、服務業務收入、廣告收入等,以下是該公司的主要適用稅率表。

表1 稅率表
該公司2019年度的財務報表,報告中指出該公司2019年的營業總收入為389761.6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3百分點;營業利潤為負的75700.13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2.75百分點;利潤總額為負的69772.5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4.89百分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98561.71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9.00百分點。從這些數據來看,近年來該公司表現突出,利潤都是呈負數的,可能是初期營改增的實施對其有利有弊,而導致其稅收增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子公司的企業增值稅較重,營改增政策使其稅負反而加重了。譬如銷售收入由原來適用的營業稅5%改為適用增值稅6%,使其納稅金額不降反升,雖然營改增有利于大量低毛利率的企業,但對于毛利率較高的X公司來說,可能會繳納超過營業稅時所征收的稅額,不過大體上對于公司的稅負降低是有幫助的。通過對以下X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財務報表上看,營改增后該公司的應納稅額總體大幅度下降,對于其名下的子公司看來稅負是微增,但大體對于X公司來說是降低的,增值稅的轉嫁有利于其利潤的增加,稅負的減少仍大于其他稅負增加的總數。

表2 X公司2017年至2019年財務報表
對于服務業產業結構升級,長期發展工業消耗的自然資源,使工業再增長上受資源的約束越發明顯,經濟發展必須依賴新的增長點——服務業。由于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加深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聯系,幫助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所以企業家們也會根據營改增的政策對公司進行納稅籌劃。根據數據表明,沒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一國的工業化只能停留在原始的初級階段,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產業的收入彈性會下降,國民收入就會隨之轉向第二產業,隨著經濟的再發展,國民收入和勞動力最終會逐步轉向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產業升級離不開企業的稅收籌劃,稅收籌劃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在沒有違背法律政法規下對企業在運營時期內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協調的財務管理方式,稅收籌劃具有五個特性:一是全局性, 二是風險性, 三是合法性, 四是前瞻性, 五是專業性。如果服務業想要在產業升級的同時能夠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降低稅負,就得在稅收籌劃領域方面下功夫研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來源,建設創新型國家,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所強調的。我國一直在推崇發展創新型服務產業,并推出相關的營改增政策幫助其實現結構性減稅,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說, 我國實體經濟現代化水平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跨越關口的門檻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的,我國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行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同時也要建立以企業創新為主體的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業務上的支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改革可以優化稅制結構,避免多重征稅,大幅度地降低了服務企業的稅收負擔,尤其是降低了上下游產業鏈條上的稅負,促進了我國各行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稅制環境,同時也有效地打通了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之間的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中小型企業可以根據判斷是否申請小規模納稅人,畢竟3%的稅率要比之前的5%的營業稅低了不少,服務企業還可以獲得退稅,增強了眾多納稅人轉型的影響。增值稅能夠有效地將以前環節繳納的稅款得到抵扣,采取扣除已繳納的部分稅款稅收方式,使商品所擔負的增值稅部分保持不變,進一步使得商品的稅率更加接近真實稅收情況,按照這種稅率計算方式進行納稅,讓稅款更明確清晰,有效減少了以往多退或少退稅現象,而且現代服務業的稅率沒有沿用固有增值稅17%稅率,也不是13%的低稅率,而是使用新設的6%更低的稅率。
現代服務業目的總體來說就是為了減稅,毋庸置疑節稅有利于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的改善,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等,而且在營改增全面推行之后,中小型企業的稅收效果立竿見影。例如,某服務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該企業2021年的營業額是200萬元,運營成本費用是100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為7%,教育費附加為3%,所得稅稅率為25%,則該企業的稅收情況是如何呢?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200×5%=10(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10×10%=1(萬元),稅前利潤=100-10-1=89(萬元),應繳所得稅=89×25%=22.25(萬元),總計33.25萬元;而營改增之后,應納增值稅=200×3%/(1+3%)=5.83(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5.83×(7%+3%)=0.58(萬元),稅前利潤=200/1.03-100-0.58=93.59萬元,應繳所得稅=93.59×25%=23.4(萬元),總計29.81萬元,顯然營改增政策后納稅總額減少了3.44萬元(33.25-29.81),大大減輕了服務企業的稅負,促進了企業發展潛力和活力的充分釋放。
雖然營改增有諸多好處,帶給服務企業許多有利的影響,但是沒有一項政策的制定是沒有缺陷的,畢竟在機遇和挑戰共存的時代,尤其是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的政策更加沒有絕對存在。在營改增初期的問題,特別是對服務業的也是急需解決的,有很多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不良影響,服務業對比其他行業稅收政策單一,缺少專業的行業規范管理指導,而且納稅人對于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尚未參透清晰,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損失。營改增的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了一些麻煩和不安全感,例如餐飲服務企業, 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扣除很嚴格,凡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法規,其進項稅額一律不得進行抵扣; 納稅人資料不齊全的,沒有依照規定開出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提供應稅服務中止、開票有誤等情形存在的,以上任何情形之一的都不得扣減銷項稅額。由于部分餐飲業的采購源于農民和個體商戶,而農民或者個體商戶是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餐飲企業也無法抵扣進項稅。通過調查還是有許多服務企業的營運成本主要由人工費、房屋租金等構成,這部分支出不能抵扣,而其他抵扣進項稅額也較少,因此此類服務企業在試點過程中總體獲益也不多,這就讓營改增存在的意義不大。
營改增前我國的增值稅只有兩檔17%和13%,而營改增后又增加了兩檔,這就需要企業財務人員細致區分企業涉及的稅目和分類了,相對于操作原來簡單明確的營業稅申報,現在增值稅的申報就顯得更為復雜了些,尤其是對于會計行業的新手來說,更是來了個措手不及。對于信息化稅務稽查系統操作能力不夠強,稅收籌劃知識知之甚少,進而在稅務核算繳納等工作中出現失誤,也會給我國稽查工作大大增加了壓力。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不斷地完善稅收體制。在財政部和稅務局聯合發布《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后的幾年來,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效果很明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結構性減稅等方式減輕企業稅負。雖然大部分的企業稅負得到減少,但從它產生的效果方面來看,有很多企業反倒是增加了稅負,就拿物流服務業來說,它的收稅由原來的營業稅的3%改為了增值稅的11%,增加的明顯太多了,但是實際可以抵扣的部分又不多,綜合算下來物流行業的稅負是增加了的。那對于物流服務行業來說就是不劃算,其實還有很多像物流行業的這個情況,所以說這個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使企業的稅負一部分增加,一部分降低,不存在絕對性的傾向。
現代服務業企業要想通過營改增稅收政策來降低企業自身的稅收負擔,應當密切關注國家稅收相關政策的變化,時刻關注國家行業政策調整、稅收政策調整方面的變化,利用相關政策,在合法范圍內來降低自身稅負。現代服務企業還應當密切聯系所在地區的稅務管理部門,通過與稅收管理部門的溝通交流來保證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科學合理性,在減少可能存在的稅收風險的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收益。服務業還要應對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政策,要將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同時保持良好的狀態,要做好財務流程的處理和規范發票的使用,同時利用好政策的優惠力度,降低服務業企業的稅負。
服務業企業要了解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和稅率。營改增可以說是一種政府在做減法的政策,雖然緩慢但屬實適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在當前的經濟壓力下,營改增的全面實施可以促進有效投資,推動供給,拉動內需。營改增的最大變化是避免雙重征稅,減少了不可抵扣和不可退還的營業稅征稅的弊端,達到增值稅征稅逐層扣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營改增已悄然改變了市場經濟在交易中的價格體系,營業稅的“價內稅”已經成為增值稅的“價外稅”,形成增值稅投入和銷售,扣除關系也將從更深層次上影響企業的產業結構和內部結構的調整。
由于我國會計電算化的不斷普及,財務人員的工作條件有了很好的改善,企業則更注重規范會計的核算體系,同時要時刻了解和掌握國家發布的相關規范條例及政策。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普及,國家財政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整規劃內容,服務企業應當清楚掌握國家政策,進一步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此外,經濟業務復雜多樣化,財務人員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態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競爭環境,企業財務人員要有競爭的緊迫感和強烈的競爭意識,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企業稅務管理的目的是在稅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稅收籌劃,稅收籌劃是企業在稅務管理部分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稅務管理的價值體現。通過系統的規劃實施稅收籌劃,為企業提供更加主動靈活的發展空間。稅收籌劃除了能夠有效規避納稅義務之外的稅務成本,降低企業的稅負,還可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且企業通過對納稅事務的系統性分析和檢測,為企業稅收籌劃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與實施環境。稅收籌劃是一門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學問,要求企業財務人員熟悉的財務管理制度,具備扎實的稅務知識與實務處理能力,使企業擁有一支業務精專、能力突出的稅務處理團隊規范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