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海君
上海石化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打造技術先導型企業。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工作會議提出,要著眼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全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國家綜合科技實力提升貢獻石化力量。
加強對碳纖維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加快碳纖維核心產業的發展,是黨和國家對中國石化的要求,是中國石化對上海石化的信任和重托。
1月4日,上海石化總投資達35億元的“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打下樁基。這是上海石化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踐行中國石化“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全力打造上海“碳谷綠灣”產業園的重要舉措。以此為契機,上海石化將認真貫徹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打造技術先導型企業,科學謀劃落實“五個推進”。
上海石化將加快結構調整,積極謀劃布局氫能、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探索碳達峰后的碳中和發展之路,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潔凈高效發展。
上海石化是產氫、用氫大戶,目前擁有22.8萬噸/年的氫產能。此外,借助互通的管廊,聯通上海賽科和浙江獨山港化工園區的富余氫資源。同時,利用緊靠杭州灣的優勢,積極發展海上風力發電;依托較大的廠區面積,規劃光伏發電;積極采用新技術,持續推進節能減排。
“十四五”時期,上海石化將順應時代大趨勢,統籌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布局發展,抓住重要窗口期,搶占市場的制高點,蹄疾步穩地踏上能源革命新征程,并有效發揮資本投資、運營部門在結構調整、資本運營、服務主業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當前,上海石化正密切關注研究氫能源發展趨勢,與周邊化工園區融合發展,推進氫能源開發,合作打造“氫源碳谷”。
我國國有企業面臨的最大短板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放在重點任務之首。集團公司提出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做技術驅動型企業,成為能夠引領科技發展潮流、向行業輸出成熟技術、在創新鏈中占據“樞紐”地位的企業。
上海石化要牢牢把握住國家和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創新發展的有利機會,聚焦碳纖維產業發展這一核心,集中力量抓好碳纖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協同創新機制,集聚產業鏈上下游、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加快推進近期能夠產業化的技術攻關,力爭在“攻出來”和“用起來”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努力打造以碳纖維產業為核心,以聚酯、聚烯烴、彈性體、碳五下游精細化工新材料為突破和延伸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上海石化建設成為長三角區域、中國石化系統乃至全國范圍的中高端新材料創新基地。
唯有改革,才能增強內生動力、培育競爭優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新階段做出的重大決策。
上海石化將按照集團公司深化改革三年行動總體部署,系統謀劃推進改革。扎實開展“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加強與世界一流企業、行業先進企業對標,努力推進管理能力現代化。
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特別是聚焦企業重大攻關任務,靈活選人用人制度,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的原則,以足夠大的力度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并同步強化考核管理。
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
要突出抓好安全責任落實,大力排查整治各類隱患,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將專項整治工作任務與促進HS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結合起來,與深化過程安全管理結合起來,嚴控“三小”、杜絕“三非”,抓緊解決影響本質安全的深層次矛盾。
要以更高標準打造綠色企業,在環保治理上采取嚴于國家和行業的高標準,確保環保過得硬,展示企業綠色發展的良好形象。
2020年,上海石化開展全天候、全過程、網格化環保溯源管理,實行常態化走航監測,持續開展LDAR監測、檢修和開停車環保管控等措施,現場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廠區邊界VOCs濃度已經降到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下。
上海石化將緊緊圍繞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突出“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融合互促。堅持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供圖/譚啟亮
堅持把中心工作的重點難點作為謀劃推進黨建工作的著力點,持續健全目標融合、過程融合、考核融合機制。
以黨支部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圍繞“抓班子、帶隊伍、強管理、促發展、保穩定”的主要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狠抓關鍵環節,強化工作落實,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工作覆蓋力、組織凝聚力、發展推動力、廉潔自律力。
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石油精神、石化傳統,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
深入實施人才強企工程,以工程思維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樹立旗幟鮮明的用人導向,把好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把政治忠誠作為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把敢不敢擔當、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
要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選出來推上去,要先行先試干部、人才的選聘機制,在內部公開招聘干部、外部引進成熟人才,公平公正擇優選才,激發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