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能 周宇 潘晗艷

在行動 2020年12月,由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小康》雜志社、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指導,FM93浙江交通之聲主辦承辦的大型融媒系列主題報道——《走進“浙”里的小康生活》正式啟動。
總有一些年輪,注定被時代銘記。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021年,全面小康,一朝夢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在哪里?重農強農是最鮮明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怎樣落實這一重要要求?“堅持用新時代浙江‘三農工作‘369行動推進‘十四五農業農村工作。”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通林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專訪時介紹說,迭代升級的“369”行動是推動“三農”工作的載體,是浙江爭當農村改革探路者、城鄉融合先行者、鄉村振興排頭兵,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的行動方案。
迭代升級的“369”行動是什么?王通林解釋說,“3”是爭當農村改革探路者、城鄉融合先行者、鄉村振興排頭兵“3大定位”;“6”是抓統籌、保安全、補短板、促改革、強隊伍、創品牌“6項要求”;“9”是穩產保供、安全生產、數字“三農”、共同富裕、美麗鄉村、集成改革、兩進兩回、肥藥兩制、四治融合“9大重點工作”。
從推進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到探索實施農業標準地、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等“三權分置”新模式,從推進農民建房“一件事”辦理,到深化國有農場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十三五”期間,浙江啟動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布局形成現代農業、農村經濟、人居環境、鄉村治理、農民發展等5大方面16個項目的鄉村集成改革矩陣。
“針對發展中存在農業農村體制機制缺陷和障礙,我們要勇于跳出‘三農看‘三農、抓‘三農,堅持長短結合、重點突破,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統籌推進‘三農數字化改革、鄉村改革協同集成。”王通林說。
如何做好探路者?在王通林看來,要圍繞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以開路先鋒的姿態推進農村改革突破,著力打開農村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通道,形成一批充滿生機活力的農業農村體制機制創新標志性成果,讓土地、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各類要素的活力在浙江廣袤農村大地上競相迸發。
土地要素如何激活?浙江將深化帶權進城集成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做好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體系;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進一步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賦予宅基地使用權作為用益物權更加充分的權能。
資本要素如何激活?浙江將全面推廣農戶小額普惠貸款,推行“政銀保擔”合作模式,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
“浙江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68.8%,居全國第一,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王通林介紹,數字化正在深刻變革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
接下來,浙江首先會加強“三農”新基建,重點支持農村5G網絡、農業物聯網、農業遙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會重點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強鎮、種養基地等平臺加強數字場景設計應用,創建數字農業工廠50個,數字化改造種養基地100個以上,?“浙農碼”賦碼量累計100萬次以上,進一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就在記者采訪王通林廳長的前一天,2020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比出爐,為1.96:1,全國各省區最小。
“這個數據背后是浙江系統推進城鄉要素交換平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基礎設施建管一體化,打造的一批城鄉深度融合的標志性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王通林說。
2019年以來,浙江大力實施“兩進兩回”行動,暢通科技、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下鄉通道,激發全社會推動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方面,浙江突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綠色智慧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與生命健康三大主攻方向,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施農業科技成果協同轉化推廣項目,構建全鏈條技術協同指導推廣機制。
“營商環境不只是城市的任務,同樣要重視優化農村的營商環境。”王通林指出,浙江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突出短板,加快謀劃和布局實施一批牽引性強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王通林介紹,浙江將組建浙江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研究院,建立鄉村振興智庫;健全“省鄉村振興學院、市鄉村振興分院、縣(市、區)鄉村振興學校、鄉(鎮)鄉村振興講習所”四級聯動人才培育體系;在加強鄉村人才培養方面,實施新時代高質量鄉村人才培育計劃,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培育鄉村人才振興先行縣。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作為全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最快、鄉村經濟發展最活、鄉村環境最美、農民生活最優、城鄉融合度最高、區域協調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當前,浙江正著力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怎樣成為排頭兵?王通林認為,要圍繞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著力打造形成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的高地,使浙江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的重要窗口、一流窗口。
農業高質高效方面,王通林強調了加快發展現代種業的重要性,“我們要深化育種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制度創新,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組建浙江種業集團,加快分子設計、基因編輯等先進育種技術研究,積極推進育種科研成果轉化,邁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堅實一步。”同時,浙江還將依托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建成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0個,加大地理標志農產品、綠色食品培育力度,做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浙江農業品牌影響力。
鄉村宜居宜業方面,浙江將啟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五年行動,深化農村環境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進一步建立健全村莊保潔長效機制,讓美麗宜居成為浙江美麗鄉村的常態;挖掘鄉村生態、文化、教育、旅游等多種價值,加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經營好綠水青山、田園牧歌、民俗風情、鄉愁小吃、閑置農房,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夜經濟等業態,多渠道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跟著節氣游鄉村就是很典型的案例。”王通林介紹,這項活動不僅弘揚了農耕文化,也為鄉村聚人氣、做產業找到了抓手。
在百姓富裕富足方面,王通林介紹,浙江已經率先高起點探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下來將加快建立先富幫后富、推動共同富裕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具體包括實施低收入農戶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行動、推進山區跨越式發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行動等。
“‘369行動是一個開放的、可持續落地的、與時俱進的載體和平臺,既管長遠,又管當下,不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方案。”王通林指出,面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的時代大考,浙江已拿出應考姿態,“農業農村是很有潛力的一塊熱土,我們要打一場農業農村領域的‘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