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能 周宇 董科娜
他是改革者,推動中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結束了延續2600年的“皇糧國稅”;他是實踐者,研究并參與推進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中國走向世界;他是參謀家,鄉村復興的研究課題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線索,中農辦寄來感謝信。
浙江省一位老領導稱他是“省級農民”,原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贊譽他是“超級農民”。他就是浙江省農辦原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軟科學委員會專家、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
如今,74歲的顧益康依然在為農民謀幸福的道路上奔走,不遺余力地推動農民基礎養老金和低保并軌。“農民是國家的貢獻者,讓農民無憂、讓農村幸福是我一輩子的夢想。”說到這里,顧益康的眼里充滿了光。
在浙江,熟悉顧益康的人不在少數。同事和朋友都說他三句話不離“三農”。

行者無疆 除了繼續當好政府“三農”工作的參謀,他還把浙江創造的“三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經驗帶向云南、貴州、山西、山東等地。圖為顧益康(中)接受《小康》專訪。
1968年,顧益康作為知青來到農村插隊。10年的農民經歷讓他對農村的窮、農民的苦有了切身體驗。“為什么勞累一年,年底‘分紅卻是負數?為什么種棉花的收入比種水稻要翻一倍,可偏偏不讓種?”帶著這樣的疑惑,32歲的顧益康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經系。
畢業后的顧益康一直在浙江省農口部門工作直至退休,最突出的特點是潛心調研,每年都有2/3時間在農村基層。在《求是》《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報紙雜志發表了300多篇調研報告和論文。
這些調研報告圍繞的都是農民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為農民講實話、爭實利、辦實事。其中,不少觀點影響著改革方向,成為歷史的選擇。意義最深遠的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農村土地改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廢止農業稅。
1999年,顧益康到云和縣調研扶貧工作,在與農民和鄉鎮干部的交流中,他注意到,農村的干群矛盾,很大原因來自征收各種稅費。
在農村稅費改革之前,基本上形成了“村級三項提留(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農業四稅(農業稅、屠宰稅、牧業稅、農林特產稅)”和“鄉級五項統籌(教育費附加、計劃生育費、民兵訓練費、鄉村道路建設費和優撫費)”的稅收模式,共計12項稅費,農民必須依法繳納,導致農民負擔不斷加重。有人把干部下鄉收費的行為形象地比喻為“人跑生了,狗跑熟了”。
當時,中央已經高度重視減輕農業稅費負擔的問題,提出了破解黃宗羲定律的命題。縱觀中國古代稅收制度的發展歷程,人們會發現,在很多時候,稅制每改革一次,人民負擔就加重一層,這一歷史規律就是“黃宗羲定律”。“要破除這個定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廢除一切農業稅費。”2000年,在省扶貧領導小組會議上,顧益康提出把減免農業稅費作為普惠性扶貧政策的建議。2001年,浙江率先在欠發達地區緩征農業特產稅和屠宰稅,次年又對低收入農戶減免了農業稅。2005年開始全面停征農業稅。浙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停征、免征農業稅的省份。在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起草中,顧益康帶著浙江的改革成果向中央提議:對有條件的地區減免農業稅。這一建議最后被寫進“一號文件”。2005年底,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廢止《農業稅條例》,延續2600年的“皇糧國稅”成為歷史,國際輿論一片叫好,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時期。
與顧益康共事20多年的浙江省農辦原副主任、現任省供銷社主任邵峰說,顧益康善于調研,是個有方向感的思考者。他有雙明亮的“宏觀眼”,能從問題機理中看到解決之道。
上世紀80年代,顧益康建議出臺農業法的觀點引起了農業部重視,受邀成為《農業法》的起草人之一;鄧小平1992年南方談話后,顧益康敏銳覺察到鄉鎮集體企業必須進行產權制度改革的時間到了,提出浙江要先行實施產權制度改革,為浙江鄉鎮企業轉制為產權清晰的民營企業探索改革發展之路,也為全國鄉鎮集體企業的改革提供了樣本;他總結提煉的“破窮障、改窮業、挪窮窩、挖窮根”的浙江扶貧模式在全國欠發達地區和第三世界廣為傳播。
2003年,浙江開始探索統籌城鄉興“三農”之路。針對浙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顧益康等農辦“智囊”拿出了一套村莊整治的方案,為浙江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
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鄉村振興,顧益康的研究從未止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起草階段,起草組赴全國各地征求意見。新時代的“三農”工作方向在哪里?中農辦參與起草的同志找到了顧益康。
當時,顧益康遞交了一份名為《從德清的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看鄉村復興之路》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應該把推動鄉村復興作為下一步“三農”發展的戰略方向,并提議要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文化復興、鄉村治理現代化、鄉村生態綠化等工程。這份報告成為黨的十九大報告起草過程中重要的參閱資料,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線索。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之后,顧益康便收到了一封來自中農辦的感謝信,感謝這份研究報告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提出的有關政策建議。
這次訪談顧益康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探討如何看待2020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出的新信號。顧益康認為,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在新發展階段,把“三農”工作重心轉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意義非凡,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與億萬農民血肉聯系,這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特別重要的一條經驗。
“鄉村革命讓中國站起來,鄉村改革讓中國富起來,鄉村振興讓中國強起來。”顧益康說,要真正理解“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這句話,必須用大歷史觀看待鄉村振興。
顧益康的歷史觀研究要從上大學讀《資本論》開始。“做‘三農,光有情懷是不夠的,理論功底和戰略思維是基礎。”上學期間,顧益康最愛讀《資本論》,做了十幾萬字的筆記,一些重要章節都能背下來。深讀《資本論》之后,他悟出了《資本論》不僅是革命理論,也是市場經濟的“百科全書”。由此,他堅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念,并結合浙江實踐,獨創性地提出了大眾市場經濟模式。
“浙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探索了一條突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農民主體的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獨特路徑,人民大眾創造財富,人民政府創新環境的大眾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當被問及浙江鄉村振興背后的邏輯時,顧益康分析說,浙江的發展模式蘊含著極其深刻的理論創新,有其獨特的經濟學內涵,用民本發展經濟學的理論來解讀浙江在改革發展中形成的大眾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浙江鄉村振興的經驗,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提出“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期盼。
“‘解碼浙江這個主題很好,可以讓大家看到浙江現象背后的東西。”顧益康向訪談團隊豎起大拇指。這些年,顧益康也一直在支持“解碼浙江”工作:由他指導出版的《解碼美麗鄉村之浙江秘笈》系統梳理了浙江美麗鄉村建設10大政策創新、26個市縣模式、10個企業案例,可學可看可復制;去年,顧益康又為《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解決相對貧困的浙江樣本》撰寫總論,站在貧困治理的世界視角看浙江扶貧開發實踐。
在浙江干部眼中,顧益康是善于引經據典的睿智學者,但在浙江農民眼中,顧益康是愛說大白話的親民干部。
怎么理解城鄉關系?“城市和鄉村就像男性和女性,城鄉關系就像夫妻關系。”什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從什么品質產品供給誰的邏輯出發解釋說,“農民種出來的給自己老婆吃,那叫食品;賣給名人老婆吃,那叫名品;賣給富婆吃,就叫奢侈品……”顧益康經常“爆”出金句,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通過城鄉“三變”推動鄉村振興。
農村改革實現了城鄉“裂變”,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開啟了城鄉“蝶變”,讓城市的各種現代要素和資源深度介入鄉村、回流鄉村,推動形成城鄉融合、三產融合、產城融合、信息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多種所有制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以及城鄉改革融合的新態勢則是城鄉“聚變”的過程。
顧益康通俗易懂的理論,不僅在浙江得到采納和推廣,也為許多中西部省份的干部群眾所接受。
行者無疆。退休后的顧益康,仍然在為振興鄉村而忙碌。
除了繼續當好政府“三農”工作的參謀,他還把浙江創造的“三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經驗帶向云南、貴州、山西、山東等地。
“趨勢導向是浙江鄉村振興的重要秘笈之一,所以我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在不久前舉行的《浙江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立項會上,顧益康笑著說。事實上,早在2019年,顧益康就已經開始研究數字經濟對于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并發表了《數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省建設的主引擎》等理論文章。
“鄉村振興過程中,您認為還有什么短板?”《小康》雜志社副社長賴惠能在訪談的最后問道。
“真正解決農民養老金問題!”顧益康斬釘截鐵地回答。
細聊后,顧益康介紹,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經過6次上調,但是浙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也才155元,“這根本無法滿足農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很多老人不得不看子女臉色過生活。浙江目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為每人每月771元,如果能同標,農民生活會更有尊嚴。”
顧益康接著介紹,經過深入調研,他們研究了可行性方案,以長興和天臺為例,系統測算了個人補繳和政府財政支出的細化方案,最終形成了《關于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軌改革的建議》,并于2020年4月報送給了省政府。“此并軌改革建議對做好‘十四五期間基本民生保障意義重大。”時任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和副省長王文序都做出了肯定性批示。
“實施低收入群體同步現代化行動,積極推動農村養老制度改革,推動沒有社會保險的60歲以上老人參加城鄉居保,穩妥逐步推進基礎養老金與最低生活保障金并軌同標,增加轉移性收入,確保農村各類群體都能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2020年11月24日召開的浙江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現場會上,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又提到了這項改革。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就應該為老年農民建立退休制度,這是建黨百年應該做的一件實事。浙江是革命紅船啟航地,又是鄉村振興示范省,理應在共同富裕的目標導向下先試先行。”顧益康坦言,改革必然要克服眾多困難。
“《小康》理應提供助力!”賴惠能說,顧益康真正本著為廣大農民謀福利的初心讓他感動,長期關注鄉村振興的《小康》雜志將發揮資源整合的優勢,共同推動這項改革,開創新時代。在本文刊發之前,《小康》已實質性展開這項改革的推動工作,聯系相關縣域討論落地細則,并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出呼吁,不少專家、企業主動表示將努力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