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明志
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經濟形態已然發生了變化,為了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理論基礎以及發展方向的引導,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區域經濟學的發展與創新需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導。在新發展理念的背景之下,中國區域經濟學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以及新的發展挑戰。本文則是對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區域經濟學發展進行研究、分析。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區域經濟學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攜手并進是當前的必然趨勢,相關人員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之上,立足于現階段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新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為主要目標,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之下,進一步創新完善中國區域經濟學框架體系。
新發展理念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之下,促使中國區域經濟學逐漸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提升發展層次。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區域經濟發展觀必須要與新發展理念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有效銜接,才能夠促使中國區域經濟學穩步、良好、健康發展。綠色理念是中國區域經濟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而開放理念就是國家在發展過程當中實現繁榮昌盛這一發展目標的必經之路,共享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
通過將創新理念、協調理念、綠色理念、開放理念、共享理念進行有效銜接,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與機制。在中國區域經濟學發展的過程當中,新發展理念發揮著重要作用,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中國區域經濟學注入了更多新鮮的血液,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其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從而逐步完善中國經濟學內容框架體系。
中國區域經濟學自提出以來,在理論體系方面有比較明顯的進步,但是整體而言,區域經濟學的基礎理論體系還有很大的提升完善空間。而提出創新發展理念對中國區域經濟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同時也為理論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傳統的區域經濟學理論體系當中,主要是對傳統區位理論、區域經濟增長理論、區域關系理論和區域治理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創新改革的過程當中,應該立足于這一系列理論體系的基礎,結合區域經濟實際發展情況,深刻地分析區域經濟學顯著的空間屬性,探索中國當下區域發展的特點,然后從多個層面著手,進一步拓展、深化關于空間維度的區域理念,對區域創新的經濟效益進行深刻的剖析,確保合理開展創新活動,為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和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穩定的基礎,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學快速、穩定、健康、有效地發展。結合當前社會的時政熱點來看,區域創新系統在創新型區域理論的指引之下延伸出來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區域等創新性內容,而在創新的過程當中,為穩步實現經濟的長期、健康、良性發展,應該著重關注經濟效益問題,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銜接多方因素,對綜合效果進行評估。與區域創新的絕對差距相比,區域創新效率更為關鍵,是相關人員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在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的指導之下,“兩個大局”理論橫空出世:一個國家生產水平和經濟發展之間很難尋求到平衡點。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有規律可循,最先發展沿海地區。一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重點關注高梯度地區,這一地區的發展力水平比較高,然后再通過有效的幫扶,實現經濟的擴散,從高梯度地區逐漸向低梯度地區進行轉移,從而實現區域經濟發展逐漸趨于協調、平衡。由此可見,沿海地區帶動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另外,兩種理論主要包括梯度轉移理論和累積因果理論。在發展過程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梯度地區和低梯度地區在一定的時期之后會實現生產活動的轉移。而導致這種生產活動轉移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度城市化,使得原城市的負荷量過大,過度超載,從而不得不實現轉移,將部分城市功能轉移到周邊地區,雄安新區的建立主要是這一理論的主要表現形式。累計因果理論主要指的是生產要素之間存在著循環累積的因果關系,一旦某一經濟要素發生改變,會引起另外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累計因果理論引致的是回流效應還是擴散效應,一定程度而言,取決于政府的職能。而在新時代背景之下,領導集體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大支撐”帶戰略組合,這種戰略組合的核心目的是拓展我國經濟活動空間,進一步推動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綠色發展理念是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情形之下區而提出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在經濟建設的各個環節,主要追求“不僅要金山銀山,還要綠水青山”的目標。綠色發展模式與傳統的工業城鎮化發展具有明顯的差別。傳統的發展模式一定程度而言是以損害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為代價的,而綠色發展理念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所以綠色發展理念追求的是高效、清潔、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另外,綠色發展理念的成果更趨向于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自然服務。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首先應該從空間層面進行考慮,在立足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之上,樹立城市發展的觀念意識,然后社會各界通過協力合作,共同打造美麗、綠色的環境氛圍,為人類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并且長期、持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形成良好的綠色發展觀念。其次,在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傳統產業應該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綠色化改造。并且傳統產業應該加強創新和發展,逐漸向新型綠色產業靠齊,以綠色理念作為發展的重要導向,遵循綠色化的工作原則,從而使得綠色理念深刻地融入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體現其積極作用和絕對優勢。最后,制定完善的綠色發展評價機制,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經濟學當中,最重要的環節則是建立合理的評價、分析機制,明確發展的各個環節是否與綠色發展理念相契合、相匹配,并且及時發現區域經濟學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聯合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開放指的是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上解決內外聯動的問題,而區域經濟學主要是立足于區域經濟領域這一角度上,結合地理學、經濟貿易學等學科內容,聯系中國實際國情和區域發展的特點,共同打造更為開放的空間結構,優化內外布局,從而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開放區域經濟學研究體系。就開放發展理念而言,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聚集效應,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合作效應,開放發展理念主要是充分地利用參與國的新優勢,實現經濟發展。比如參與國際有對外貿易、對外投資與金融競爭的絕對優勢,開放發展理論主要是將此類優勢進行有機串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實現質的飛躍。另外,在區域經濟學發展的過程當中,所面臨的極大的挑戰則是應該加強國內區域開放與世界區域的聯系,從而加強內外結合,實現地區間的有效合作,從而達到互利互助、各取所需、互惠共贏的目的。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局面,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由區域非均衡發展理念切入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為進一步踐行中國特有的城鄉統籌理論,致力于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共享發展理念主要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指導如何落實具體的制度設計,并且根據實際情況解決社會財富分配問題,如何將這一塊“大蛋糕”實現有效的分配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共享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則是保證區域之間能夠達到相對均衡的狀態,人民福利水平達到基本一致,從而更接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因此,共享發展理念當中主要包括了全面消除貧困,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就業創業,完善社會保障等內容。區域經濟學當中融入共享發展理念應該將健全共享發展兜底制度、保障機制、分享機制和動力機制落到實處。此外,在共享發展理念當中,各個地區在接受國家政策幫扶的同時,還應該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地理環境、人文資源、社會條件、自然資源等,制定符合該地區發展規律的、科學的、合理的發展計劃實現,自力更生。而在區域發展的過程當中,區域經濟學是其發展過程當中重要的理論指導。
總而言之,文章主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切入點,然后對創新發展理念、協調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開放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與中國經濟學之間的必然聯系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特色的區域經濟學內容框架體系。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黃昳昕.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區域經濟學發展研究[J].商訊,2020(07):179.
[2]胡烈風.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區域經濟學發展探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9(02):118-119.
[3]吳傳清,董旭.新發展理念與中國區域經濟學科創新發展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39(01):84-91.
[4]胡艷,孟天琦.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區域經濟——“首屆全國區域經濟學博士后論壇”觀點綜述[J].中國工業經濟, 2016(0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