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鳳
公立醫院在我國國家醫療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財務風險一直是其面臨的重要難題,對其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應對的策略,希望在一定意義上避免或減少財務風險,推動其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促進醫院持續發展。公立資源的公益性擁有著政府的支持,不容易面臨破產的問題,但醫院在現實經營的過程中,因為國內市場經濟的影響,以公益性為主的公立醫院面臨的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而通常來說,風險大致分為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所以,在制定對策時,也要理清風險的原因,“對癥下藥”,使防范更加的科學合理。
首先便是“原材料”的使用,就是說公立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時,需要消耗的資源,不僅僅是注射器、藥品等有形的物資,也有像醫生診療技能、護士熟練程度等方面的無形物資。因為受到政府的管理,市場的標準價格并不能約束以公益性為設立目標的公立醫院對醫療服務的定價,但其向外購買的藥品、醫療器械等這些產品都是受市場價格所影響的。此外因為物資需求十分之多,即使是公立醫院也會面臨著收受回扣的情況,造成財務上的風險。第二,提供非標準的產品,比如疾病的難度高低、醫療技術的高低等不同的“產品”是不同于市場的,因為受著行政的管理約束,公立醫院沒有大部分產品的定價權,不能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進行定價,也無法根據自身的財務風險來進行定價,彌補自己資金的短缺,而且因為醫院提供的產品關乎著病患的生命安危,所以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相比別的行業而言,更容易造成產品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糾紛。第三,公立醫院的背后是政府,作為我國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其目的是給予公民更加便捷與優質的醫療服務,屬于重資產型的組織,需要大量的高價醫療設備來服務人民。
外部影響
1.受到外部的影響。公立醫院財務受到的影響種類很多,被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影響,對醫院財務正常運行的影響十分巨大,很有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狀況。例如曾在我國發生的非典就對公立醫院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很長一段時間內,醫院的就診量大幅度下滑,不利的傳言更加深了人們對公立醫院的誤解,導致了醫院的業務量直線下降,經營比較困難,醫院的財務風險也隨之增高。
2.政策的影響。伴隨著醫療改革的進行,國家陸續出臺了諸多的政策與法律法規,以來解決民眾就醫困難的這一問題。例如包括醫藥分開、大型設備的收費降低、藥品零差價率降低、醫保新農合等等具體的政策。可是在現實的應用過程中,政府部門的財務收費狀況依舊是維持原狀,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公立醫院財務上的風險。
3.不健全的補償體系。政策的補貼、醫療服務的收費與藥品的加成這三個方面是如今公立醫院財政收入的主要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便是政府財政的補貼,但面對著目前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助金逐漸減少的狀況,對醫院財務部門帶來了十分大的影響,經常不能維持正常的醫院運營,而為了彌補這一方面的虧空,公立醫院經常從其他兩個方面來平衡自己的財政。可在我國各項政策法律的約束下的,公立醫院的收費的程度并不能夠按照市場所規定的標準進行價格的制定,其中的服務費也與私立的醫院相比更加的低,這種大幅度削減其收入的現狀,對醫院正常的運營會產生十分大的影響,加深公立醫院的財務危機。
4.醫療服務市場行業競爭。如今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的逐漸改變,病患從原來聽從醫囑的被動就醫選擇,到如今的自主選擇醫生的醫療服務,通過不同醫院的對比,選擇最為合適的醫療服務。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也必須適應這種社會環境,滿足人們的需求,如果并不能適應,就會造成無人選擇的局面,產生財務危機,讓醫院的經營狀況舉步維艱。
內部影響
1.資源浪費。如今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現狀,公立醫院在財務運營方面被迫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取得較高的競爭地位,公立醫院常常不按照正規審批去購置醫療設備,反而去收購那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以來提高自身對病患就醫選擇的概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提高了財務收入,但也讓公立醫院陷入了一種惡性的循環競爭中,在地區的病源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經濟的效益往往會下降很多,因為大量透支預算購買先進設備,導致資金無法回流,產生財務風險。
2.風險意識淡薄。作為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公立醫院在現實的管理中,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常常以服務質量以及醫療質量作為主要的重視目標,卻忽視了財務風險上對醫院運營的損害問題,讓醫院在不知不覺中出現財務風險。同時,醫院的管理者對經濟性人才也不夠重視,不去主動引進和招錄,使得財務上的風險不能及時預防,把其消滅在萌芽之中,導致財務風險愈演愈大。

對醫院財務風險的分析,其目的是讓醫院了解財務風險對自身的影響,經過分析,針對以上問題制定了一些對策。
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外部環境的變化對醫院影響十分的大,尤其是對財政方面,所以公立醫院在正常運營中要實時的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爭取把因外部環境所造成的財務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而在具體的預防對策中,公立醫院應當了解當前的環境,充分記錄市場需求與市場發生的變化,明確自身的定位問題,了解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外部環境與自身財務管理進行分析解讀,正確及時的把握外部環境變化規則與變化情況,積極主動的提高醫院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強化醫院的預算管理
醫院預算需要根據醫院發展目標計劃和任務而編制,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一般是以一年為一個周期來制定計劃。因此,公立醫院的財務部門要從多個方面,如預算經濟額度,預算執行方法等,以公立醫院的實際經濟狀況來進行編制。同時要在一年結束時,財務部門進行一年的總結,做出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統計出一些非預算項與不可控制原因產生的經濟預算增加等對計劃的影響,有效的總結,規避下一年中收入支出不能達到平衡的狀況。
應用多種渠道進行籌資
政府財政撥款減少很容易引起公立醫院的財政風險,一成不變肯定會帶來財政危機,必須通過多個渠道籌資的方法來維持自身的運營。第一,公立醫院目前仍然需要積極的爭取財政收入,因為公益性及其收費的嚴格把控,國家部門必須對其進行投入,一是對基本的支出及其項目支出進行補助,二則是對醫院大規模的基建工程進行補助。在補助過程中,國家相關的部門應該對其資金進行規劃,保證其資金的充沛,以免公立醫院在執行項目中因資金不足進行的自籌而發生財政的風險。第二,應該考慮各個人的捐款贈予,比如進行慈善捐款的自然人的財產。最后,可以利用自身公立醫院的商業信用進行擔保,購置大型醫療設備之時,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或者項目結束之時進行結算等方式進行結算。避免大量資金流出而產生財政危機,避免這一財務風險。
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
財務方面的人才招募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說要想保證醫院財政方面的正常進行,招募財務人才是基礎中的基礎,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有效地應對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是提前了解并做出應對策略的關鍵。強化醫務財政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招募現代化的經濟管理人才,可以有效地解決財政管理人員因專業水平不夠而產生的財務風險事件,通過財務人員了解參與醫院內的經濟流向,提前預備與解決有可能發生的財政風向,使得醫院在管理預算及其資金的能力得到提高,財政風險發生的概率也會逐步降低,讓公立醫院可以更快地適應外部的環境變化。而且要對全員進行宣傳和教育,使得他們能夠樹立濃烈的風險意識,防范沒有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財產風險。只有樹立這種風險意識,才能夠及時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應對風險,把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編織出一條有序安全的大網,把財務風險阻隔在外部當中。
在公立醫院的經營過程當中,各個環節都可能發生財務上的風險,在外部或者內部的影響下,預算的不足與過于支出都有可能發生財務風險,而為了更好地預防財政風險,公立醫院必須對已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經驗總結避免下次發生;對還未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積極預防,爭取把其消滅在萌芽之中;對即將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準備,科學進行布置管理,做好應對,以免制造出不可控的損失,做出提前規避風險的對策。總的來說,財務風險的避免預防與應對十分重要,醫院要積極面對并承擔其不可控的后果,通過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與發生程度,促進醫院健康的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南通市腫瘤醫院 )
參考文獻:
[1]楊茜.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和管理對策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8(14).
[2]張升發.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和管理對策探討[J].財經界,2018(07).
[3]張卿苗.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及管理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 2015, 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