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燕
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安全與塑造是學生成長成才、社會發展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在發生悄無聲息的變化??傮w而言,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主流價值觀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分析網絡時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受到沖擊的原因,提出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思想陣地、加強網絡監管力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運用能力、提升大學生自身的素質等策略,強化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
主流價值觀反映出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的基本取向,反映出一個國家主流社會的基本意愿。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后備力量,其主流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如今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已離不開網絡環境,審視網絡時代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狀況,已成為當前重要的時代課題。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碑敶髮W生可以說是“握著鼠標出生的新一代”,對網絡的融入性、依賴性、適應性比較強。但是海量化的網絡信息紛繁復雜,對涉世未深且分辨能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說,其主流價值觀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會受到多元價值觀的挑戰。
極端個人主義興起
集體主義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轉型時期所一直提倡的價值觀,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當今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不斷發展,與集體主義背道而馳的個人主義沉渣泛起,尤其是極端個人主義肆意泛濫。他們主張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不加關懷,對集體生活毫無熱情,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把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和社會之上,喜歡自我表現卻不善于團隊合作,很難適應需要相互合作完成的任務。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自身甄別能力較弱,容易被魚龍混雜的信息所影響,造成自身價值觀的異化。這種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與我們所一直提倡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背道而馳,弱化我們所宣揚的主流價值觀的效力。
拜金主義興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但是這種傳統美德在今天部分網絡信息道德坐標系中已變得很是模糊。隨著我們步入網絡社會,大學生與網絡之間產生了眾多的契合點,正是這些契合點使大學生對網絡“一網情深”。大學生作為眾多網民的主體,習慣于通過網絡來獲取各種信息。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部分網絡信息大肆鼓吹所謂“日揮千金”的富裕社會生活,傳達不加掩飾的拜金主義,使“整容”“燒錢男”“雅閣女”等眾多名詞直接“植入”大學生頭腦中。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看待這些錯誤信息,于是片面放大金錢在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對金錢盲目追求,甚至把金錢看作是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尺。在拜金主義思想的沖擊下,對于生活閱歷淺薄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精神世界會受到一定熏染,內心世界發生扭曲,從而弱化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陷入價值取向選擇的困境。
享樂主義興起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如今在大學校園中,卻越來越難看到艱苦奮斗的身影,享樂主義正在慢慢滲入高校生活中。中學時期的高度壓力與大學時期的輕松自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畢業后學姐學長描述的各方面的壓力,也使不少大學生把大學作為難得的享樂世界。按常理來說,學業應該是大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但在現實表現中卻不盡人意。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老師的督促,遠離父母的監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學習轉移到玩樂上。隨著智能手機大學生的普及化,網絡成了大學生逃避學習、排解壓力、享受快樂的一種重要方式,長期與網絡相伴成長。由于受網絡上及時行樂思潮以及西方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價值衡量的天平逐漸傾向享樂主義,奉行人生苦短,應及時行樂的信條,陷入了享樂主義的泥潭而無法自拔,致使自身社會責任感淡薄,艱苦奮斗認同感下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弱化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是由違反社會道德的信息泛濫、缺乏正確價值觀引導、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現行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大學生自身素質水平不高等所導致。
違反社會道德的信息泛濫
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處在一種“空間、時間、資訊無屏障”的狀態中。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和接收者,政治觀點、生活背景、學歷等不同的人可以同時通過網絡匿名交流,抒發情感,這就使得網上交往環境變得異常復雜。不僅一些暴力、色情、種族歧視等違反社會公德的信息不斷滋生,西方意識形態、思想觀念等無空不入,甚至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思潮也在肆意擴散。對自身辨別信息能力尚弱的大學生來說,還不能完全正確的對龐雜多樣的網絡信息進行甄別處理,容易陷入選擇困境,出現理想信念動搖,致使主流價值觀在頭腦中的扎根變得愈發困難。
缺乏正確價值觀引導
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為人們開拓了一個新的自由發表言論的空間。但是網絡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它和現實世界一樣,都需要秩序,都需要一種主流價值觀的引導。我國的主流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由于有關部門的宣傳和監管力度不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今正受到多元價值觀的強烈沖擊。在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態勢下,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極易受到西方思潮的蠱惑,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大學生思想觀念混亂,價值取向紊亂,陷入迷茫的境地,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在不良價值取向的慫恿下,容易被眼前的誘惑所誤導,做出傷害自己、家人和社會的錯誤行為。
西方社會意識形態的滲透
網絡的出現使世界各個國家日益聯系起來,不同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等在網絡新陣地交流交鋒。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通過話語霸權和絕對的網絡技術優勢,潛移默化的傳播他們的政治觀點、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鼓吹資產階級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觀念。有關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多種迂腐的價值觀念隨著網絡不斷地涌入我國,如同毒物一般侵蝕著青年人的心靈。政治辨別能力尚弱的大學生,在當前這種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下成長,很容易受到這些不健康思想的影響,致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出現偏差。
現行教育方式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效方法,但隨著大學生與網絡聯系越來越密切,通過網絡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效用大打折扣。首先,教育方式陳舊。部分教育工作者仍采用枯燥單一的灌輸授課方式,教育手段陳舊,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其次,教育內容缺乏創新。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不能熟練掌握網絡技能,忽視網絡上的各種社會熱點事件和具有教育意義的最新時事。大學生是網絡的愛好者,對于網絡上的最新信息往往會迅速知道,并且對網絡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興趣濃厚,對許多網絡新聞有自己的看法。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使大學生身處網絡其中,而且教育者也根本無法回避網絡。因此,教育者如果不結合當前最新時事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便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教育效果差強人意。
大學生自身政治素質水平不高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塑造性。高校大學生作為網民隊伍中的主力軍,由于政治覺悟低、政治敏感性不強,對我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加學習,對我國的各種時事不加關注,一旦有負面信息被惡意炒作,特別是發生某些消極事件時,很容易被網上一些虛假信息所迷惑。特別是隨著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高校的不斷滲透,使得部分大學生盲目的崇洋,在網上妄議國家政策并散播一些敏感的信息,使自己的思想認識被迷惑和占據,動搖自身既有的價值觀念,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腐朽低俗網絡信息的肆意泛濫,會給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帶來強大沖擊,導致價值取向畸變。因此,為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當務之急是要合力開方,對癥下藥,強化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思想陣地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網絡加緊了對我國,尤其是高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滲透。西方意識形態正在強烈的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加強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培育。首先,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在網絡上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面宣傳活動,大范圍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引領社會思潮,凝結社會共識;其次,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悄無聲息的深入大學生心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庇蒙鐣髁x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領域制高點,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的網絡大環境,促使大學生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監管力度松懈,就會導致不良信息的滋生和泛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笔紫?,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一樣,需要良好的道德建設規范網絡行為,將傳統的道德規范與網絡相結合形成新的網絡規范體系,并通過對用戶的及時宣傳教育加強自律,自覺遵守網絡倫理道德,抵制不良誘惑;其次,加強網絡立法約束。光有道德規范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立法加以配合,對于道德規范無法約束的行為,可以通過法律加以懲戒。提高網絡執法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對不良信息進行有效過濾和封堵,利用法律約束,堅決杜絕不良信息的散播,優化網絡生態,為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法律保障。最后,加強網絡“把關人”的道德法律意識。許多網站為了博得眼球,吸引大眾,不惜讓網上一些庸俗的信息肆意傳播,這不僅破壞了網絡世界的秩序,而且嚴重污染了網絡的生態環境。因此,必須提升網絡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的自身素質,做到對自己發布和傳播的信息負責,增強守法意識,維護網絡生態環境,為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供干凈的網絡環境。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運用能力
近年來,網絡的高度普及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對信息控制和傳播的地位面臨挑戰,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各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及時轉變認識,跟上時代發展的變化,學會熟練的運用網絡,掌握相應的網絡技能,了解和掌握網絡給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方式帶來的各種變化。以便快捷、準確的了解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做好引導和疏導工作,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生中的關鍵時期,對畢業生來說,大學是他們從“學校人”轉變為“社會人”的最后一站,在大學中形成的較為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大學生以后進入社會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需要不斷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網絡技能,引導大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強化主流價值觀認同
大學生是祖國之未來,民族之希望,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因此,要不斷加強大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大學生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以增進對我國歷史的了解。通過理論武裝頭腦,增強辨別是非、抵抗誘惑的能力,強化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對西方滲透的免疫力。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一定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努力提升自我能力,自覺遠離不良內容,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強化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當前我國國內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所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多,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國際政治風起云涌、變幻莫測,西方敵對勢力不愿看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總是想方設法加以阻撓。在發達的網絡時代中,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極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誤導,做出錯誤的價值選擇,從而強烈沖擊著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為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塑造,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定信念。
(東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6.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