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基礎活動項目,它能夠在健身強體的前提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樂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體育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心理健康方面潛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在社會層面獲得更多的關注。作為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的中職院校,首當其沖的成為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本文以中職體育生為研究對象,針對中職體育生的心理健康特點,進行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與分析,探索出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正確發展的有效策略,從而為中職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體育中職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引言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可能,身處大數據背景下的中職體育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引發了很多社會人士的關注。近年來,由于心理問題而導致的休學、退學現象在體育中職院校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網絡上看到的校園欺凌、自殺、兇殺等一系列的惡性事件,讓很多人對中職體育生產生了一定的偏見。作為一群00后群體,中職體育生擁有強健的身體和一腔對體育的熱忱。但是由于年齡處于青春期時段,所以在心理健康方面,潛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問題,給中職體育院校心理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與壓力。面對當前中職體育生的潛在的不同心理狀態,完善中職心理健康教學體系,梳理中職體育生的心理健康新問題,探索解決中職體育生心理矛盾的新方法,已然成為中職體育院校的工作重心之一。
1影響體育中職生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
互聯網與社會經濟的合作與發展,衍生出信息資源膨脹這個大問題。在這個大問題之下,人們的思想認知被外在事物不斷沖擊著,很多人在觀念意識和情感態度方面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作為年輕一代的體育中職生,它們根據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也開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體育生作為社會中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擁有自身的特長,心智卻尚未成熟。很多特長生在很小的年齡,就需要面臨學業、工作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目前,體育特長生群體已經成為心理健康潛在問題最多的群體之一。當下體育中職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潛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環境適應能力較弱
00后群體出生于國泰民安時期,成長于父母及老人溺愛之下,他們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什么是壓力與危機。所以,當進入中職院校后,普遍出現的問題就是環境適應能力差,不能獨自生活,更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的生活環境讓體育中職生適應不佳,成為了引發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主要誘因之一。與此同時,00后群體在心理方面的相同特性就是承受挫折能力較差。在社會的“過盛”保護,使得正值青春期的他們身處“溫室”之中,沒有經受過風雨,也無法獨立面對小小的挫折。一旦身邊出現了小挫折之后,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問題,從而產生焦慮、激進的不良情緒,進一步引發出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問題。
1.2學習與生活壓力過大
體育中職生作為專業體育生,主要學習的學科內容以體育為主,當然也包含其它相關學科的學習。由于學生們的身體素養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表現也不盡相同。部分體育生因為在學習過程中,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卻沒有收到等同的回報,而產生心理上的不安或不滿,當這種壓力逐漸增加,就會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有部分同學家庭條件相較差一些,在中職院校的獨立生活中,羨慕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并潛意識的認為,只有有錢了才能過上最幸福的生活,人生才能完滿。無論是從學習方面,還是從生活方面,他們的這些想法都是偏激的,也都會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當這些潛在的影響爆發出來,就極有可能引發大問題。
1.3不善于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與通信的一種最為主要的手段,也是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由于體育中職生普遍年齡偏小,他們對人際交往還沒有很深的認識,還沒有學會用圓滑的手段解決問題,往往都是用最單純的想法想事情,用最簡單的手段解決問題。一旦出現矛盾,也習慣于用自己最有利的武器去解決問題。
而且,由于體育中職學生們成長的環境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觀念,在同學或朋友之間的交往中,更多的學生偏向于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當作處理問題的重心點。如果什么事情不如意,就會無法忍受,怒火中燒。這樣,一旦在人際交往中出現交往危機,就很容易因為言語不和而導致矛盾激化。處于青春期的體育中職生,很容易把矛盾指向武力,從而導致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生,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1.4被外界所影響
近幾年,社會經濟的緊縮性發展,使得體育中職生在就業方面面臨極大的壓力與競爭。專業受限使得很多體育中職生無法找到很好的工作,經濟吃緊給體育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特長生社會需求量的下降,體育中職生人才市場混亂等原因,都直接影響了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學生面對就業、面對未來毫無頭緒,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到了社會能夠有什么樣的發展,也無法估計行業競爭下,他們應該如何面對現實生活的重重壓力。
對未來的無所適從,使體育中職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當心理上積壓過多的元素,就會引發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問題。與此同時,大數據和網絡生活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偏激性的誘導因素,讓他們覺得憑借自己的身體素養就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來,受到不良份子的蠱惑,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
1.5個人心理缺陷因素
體育中職生作為特長生,在身體素質上都有超乎普通人的表現,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個性使然,導致不同體育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有些學生過于自戀或是張揚,有些學生過于自卑或是消極,這些都是由于心理因素導致的。當然,還有一些學生在心理上是有缺陷的,他們錯誤的認為只有武力能夠解決問題,想象自己像電視中的黑幫老大一般,能夠統領若干兄弟行走江湖,過上醉生夢死的生活。為了達到自己的大佬目的,這些學生導演了一件又一件的校園欺凌事件,在扭曲自身心理的基礎上,也給別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由于學生內在的心理缺陷是很難被發現的,所以很多時候,中職院校對這類學生的偵破能力并不強,很多時候都是在危險已經制造后,才開始實施干預,從而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
2對體育中職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建議
體育中職生由于社會、家庭、年齡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旦這些影響產生發酵,極有可能轉變為武力械斗,給學生和社會都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針對體育中職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2.1把道德教育融入體育課教學中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一個“以德立人”的法制國家,在核心素養的教育體系下,更是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與最終目標。所以針對中職體育生的特點,在體育專業課程的教育課堂中,融入大量的德育元素,對于中職體育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成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謂“育人先育德”,在培養他們的體育特長,練就他們堅強體魄的同時,對他們施以品德教育,使其具備更多的品質素養,擁有最強大的愛國熱情,對于中職體育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和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與輝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與此同時,品德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終身素養培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中職教師能夠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好榜樣,那么就能夠收獲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同時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并用德育來提高自身素養,促進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向正方向迅速發展。因此,當代中職體育教師必須做好道德先鋒,才能教育出一批高德育素養的體育特長人才。
2.2培養友情,利用友誼來傳達正能量
經過心理專家研究分析,潛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反過來說,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良性溝通,并產生良好的個人交往關系,就能夠很好的消除某個人心中潛在的負面心理。在體育中職生的人際交往中,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通過人際交往來結交朋友,讓體育中職生感受到建立深厚友情后的幸福。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們一同參加籃球、足球比賽,或是給同學隊友助威,同學們通過相互之間的語言或是肢體交流,很容易建立彼此之間的友誼。而友誼就是傳達正能量的一項極好的武器,有了友情之后的體育中職生,會在心理方面獲得很大的滿足,也會提升自身對人生和社會的向往程度。
教師經常組織一些相關的體育活動,能夠更好的拉近體育中職生之間的關系。通過交流,原本不熟悉的同學,能夠變成好朋友;原本孤僻性格人,能夠變得開朗;原本不愉快的兩個人,和好如初。友情的天地里會有矛盾,但是也會有更多的快樂與互信。通過友情能夠調節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問題,也能夠促進他們得心理狀態向更開朗、樂觀方向發展。
2.3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外界環境適應能力
體育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成長期,他們的人生經驗只有短短的十幾年,自身的閱歷也比較少,一旦遇到問題,就很容易往壞處想,甚至會在內心中夸大負面因素,讓自己的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而成人世界的復雜環境,尤其是網絡上一些不實或非法的言論,讓他們對問題的解決思路有了偏激的想法。他們錯誤的認為,自己擁有強壯的身體,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可以實施武力來解決問題。這種偏激的想法,需要依靠心理素質的提高來改善與解決。根據有效數據統計,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越高,它的抗壓力能力也就越強,同樣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也就越小。也就是說,如果從思想上,提高體育中職生的心理素質,讓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那么就相當于在他們的內心建筑了一面厚實的正義之墻,也就很難被外界環境所影響到了。
對于體育中職生而言,提高他們心理素質的最有力手段就是體育鍛煉。無論是仰臥起坐還是跑步,不同程度的體能訓練,對于體育生而言都是一種心理承受能力的歷練與培養。體能訓練的增強,不止能夠提高體育中職生的他體育素養,也能夠讓他們在承受壓力時,擁有更好的心態,意志變得更加堅定,性格變得更加頑強。當面對強大對手,不輕言放棄時,這本來就是一種心理上的進步,也是意志與品質的培養。
2.4推進體育中職生社會、學校與家庭的三方溝通
能夠讓體育中職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家庭、社會和學校,這三方在中職生的內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來自哪一方的壓力,對于年少的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壓力。所以,中職院校應該積極與社會和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學校才能夠更加了解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性格特點,以及心理問題的主要來源,并針對問題的方向,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抗壓力能力的同時,為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體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3結論
體育中職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年少時期,所以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動,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針對體育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性,從多個角度出發,對他們實施心理健康輔助教育,對于提高中職體育生心理素質,強化中職體育生品德素養,推進中職體育生心理健康正向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華剛.中職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236-237.
[2]李嘉凌.談中職體育教學中的“立德樹人”[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2):172-173.
[3]魏光明.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07):122.
[4]何嬋媛.淺析中職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職業,2020(06):97-98.
[5]楊帆.芻議中職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J].考試周刊,2018(64):131.
作者簡介:姜德華,出生年份:1976年,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省平度市,出生地: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學歷:本科,職稱: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