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虎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標配課程之一,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無需贅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數學教學活動中,優化課堂導入,重視課堂導入設計,提高課堂導入的有效性,可有效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數學課堂的翻轉。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故事導入、實驗導入、生活導入三個角度,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環節的有效設計策略。敬陳管見,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有效設計;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中發現,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喜愛程度及情感態度各不相同,且兩極分化的現象日益明顯。在數學課堂上,好之者甘之如飴,惡之者避之不及。學生們不喜歡學習數學,除自身因素外,數學課堂枯燥,氣氛沉悶,教師的教學方法僵硬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上課鈴聲響起,教師走進教室,學生們回歸座位,一堂數學課教學隨之開始。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有的數學教師為了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增大課堂容量、擴大教學空間,為學生們多講解知識,因而采取了直奔主題的教學方法,對課堂導入不重視,乃至于直接跳過這一環節。教師的初衷無可厚非,但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面對單刀直入的教學方法,在認知層面不可避免產生突兀感和斷層感,學習的熱情無法被點燃,學習狀態不能快速得以調整。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堂導入,并不會過多占用課堂教學時間,而做好課堂導入,卻能有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發揮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應如何優化課堂導入?
1、故事導入
故事永遠是舊的,也永遠是新的。傾聽一個好故事是一次妙不可言的享受。對于好奇心強,喜愛新鮮事物的初中學生群體來說,故事中描繪的場景總是讓學生們心馳神往,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往往讓學生們沉醉不已,而故事中或機智,或勇敢,或善良,或勤勞的主人公,他們的言行讓人欽佩,能觸動學生,激勵學生。學生們喜歡聽故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們講故事,并利用故事構建教學情境,巧妙融入數學問題,以此啟發學生,驅動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散。不可否認,在許多人的認知理念中,數學給人以“不茍言笑、嚴肅莊嚴”的刻板印象,似乎學習數學就是一個勁的埋頭運算、書寫和推理。事實果然如此嗎?顯然不是。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但這并不影響數學世界的豐富性、趣味性及多元性。數學世界中,由一個起點出發,四衢八街,縱橫交錯,最終可達到同一個終點。而數學故事,可為初中數學課堂注入溫情與人文氣息,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帶給學生們良好的學習體驗。
比如說,在教學“相似三角形”這一小節的內容時,在導入階段,我為學生們講述了如下小故事:古時候,在遙遠的中亞地區,有一個袖珍型的小國家。國家雖然小,人口也不多,但文明卻很發達,那里的國民尤其擅長建設高聳入云的佛塔。都城的正中央,屹立著一座全國最高的佛塔,人們引以為傲,充滿自豪。可是,佛塔自從建成之后,沒人知道它具體有多高,因為這個國家尊崇佛教,國民認為,佛塔的最高處神圣不可侵犯,不允許任何人和物品觸碰。這一年,年輕的國王登基,這位好奇心強的國王,非常渴望知道佛塔的具體高度,于是下令:無論是誰,只要在不觸碰佛塔的情況下測量出佛塔的高度,國王將獎賞這位智者十匹駿馬。消息一出,全城沸騰起來,人們紛紛嘗試各種辦法,但苦于當時的技術和既定的限制條件,均以失敗而告終。就在大家心灰意冷時,一個聰明的牧童求見國王,說他有辦法測量出佛塔的高度。國王本來不信,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見了牧童。牧童說道:陛下,請您明天中午到佛塔前,到時候我有辦法給你答案。第二天,陽光明媚,國王在侍從的簇擁下來到塔前。牧童拿出一根一米長的木棍插在地上,然后測量了影子的長度。接著,牧童測量了佛塔映射于地面陰影的長度,稍一計算,佛塔的高度就破解了,一時之間掌聲四起。牧童贏了獎品,國王發現了人才,皆大歡喜。
2、實驗導入
數學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依據教學主題創設實驗導入,可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們在看一看、試一試、嘗一嘗、想一想的過程中拓展學習視角,加深學習印象。實驗導入還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們的數學學習不再單一和枯燥??陀^來說,數學并不枯燥,數學學習更不應該枯燥,寓學于趣,是推動學生們數學學習深入的重要引擎。然而,不可否認,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不少學生存在急功近利的學習現狀。換言之,學生們的數學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為考而學??荚?,考什么?怎么考?兩者桎梏了學生們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不時聽見學生們小聲嘀咕,A問B:“你在干嘛呢?”B回答:“做數學小實驗?!盇表示驚訝:“這個又不考,做它干什么?”顯然,對于這類學生來說,不考的內容不必走進和接觸,自然也不必花費時間與精力投入。學生們不知道,數學學習是立體式、螺旋式的遞進過程,一次小小的數學實驗,遠比機械的解題和背誦更具有價值。數學學習的真正發生,并不局限于書本案頭,而作為教育者,應引導學生們學會觀察周圍,學會動手實踐,知行合一。實驗導入,對學生們來說是新穎的學習體驗,但學生們能從實驗中受到啟發,明白積極實踐的道理,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則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利莫大焉。
比如說,在教學“中心對稱”相關知識點時,課堂導入階段,我拿出了一個玻璃瓶(不規則的圓柱體)放在講臺上。學生們好奇的看著我,接著,我往玻璃瓶里面倒滿了水,然后又倒出了一半左右的水。我問學生:“同學們,剛才老師往瓶子里倒滿了水,然后又倒出來一些。老師認為剩下的水,剛好是一半的量。你們認為準確嗎?”學生們認真觀察起來,反應快速的學生說道:“看上去是一半,但沒有依據證明剛好是一半,不多不少。”我接著問道:“那怎么辦?”學生們頓時活躍起來,有學生回答:“用直尺測量瓶子的高度,除以二就是一半的量?!痹捯魟偮洌硪粋€學生反駁:“瓶子明顯是不規則的,上部分與下部分大小不等,因而容量不同,這樣的方法行不通?!睂W生們七嘴八舌,每當提出一種方法,就有人找出了其中的漏洞。此時,一位學生舉手示意,我請學生上臺來。學生將玻璃瓶重新倒滿水,然后,左手的拇指與食指輕輕拿住瓶子的上部,緩慢的向左傾斜。瓶子里的水順著瓶壁一點點溢出。漸漸地,水越來越多,而當瓶口下端與瓶底上端高度相同時,學生拿著瓶子的手不再傾斜,而是將瓶子豎直,恢復到平放狀態。我立刻表揚了該學生,對其他學生說道:“同學們,剛才的實驗大家看見了,水面將瓶子一分為二,水面上的部分與下面部分,是可以重疊的,而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容。”
3、生活導入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廣闊的課堂,生活是無聲的教師。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同理,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初中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主題融入生活元素,設計生活化的導入方案,能有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程度。傳統的數學課堂上,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組成了數學課堂的環境框架。然而,教材文本僅僅是數學教學的工具之一,并非全部。事實上,充分利用生活中物品、場景等,將其還原于課堂上,一來可以降低陌生知識學習帶給學生們的逆向感受,二來可以通過轉化與化歸思想,化繁為簡,引導學生們從生活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又從數學中觀察生活,理論結合實際,課堂對應課外,相得益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導入,其切入點很多,例如,可為學生們構建生活情境,以學生們熟悉的人、事、物為基礎,也可以就地取材,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加以利用起來,在增刪后整理為導入素材。此外,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開展的小游戲,也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說,在教學“隨即事件與概率”時,我為學生們創設了如下生活情境:樂樂與天天是兩個好朋友,兩人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兩個好朋友上學、下學都結伴而行。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兩個好朋友相約去了附近的公園。在公園的角落里,安裝有小朋友最喜歡的秋千。但是,秋千有點小,只能一個人玩,而另一個人在退后推送的話,玩起來更有意思。兩個人都非常喜歡蕩秋千,誰先誰后卻發生了爭執。終于,兩人決定拋硬幣來定先后。樂樂說道:“咱們規定,誰先拋出正面,誰先玩,對方負責推送,我先來拋硬幣?!碧焯煜胫?,拋出硬幣,得出正面、反面的概率一樣大,誰先誰后還不是一樣?于是同意樂樂的主張。時間一天天過去,樂樂與天天經常去公園蕩秋千,但整體來說,樂樂贏得多,輸得少。天天不高興了,不愿意與樂樂一起玩。樂樂也覺得很委屈,自己也沒有作弊,全是運氣使然,這是為什么?有學生回答:“樂樂的運氣更好一些?!蔽医忉尩剑骸笆谴嬖谶\氣好的可能,但這個事情與運氣關系不大?!睂W生們感覺到奇怪了,難道拋硬幣得出正反面不是概率相同的隨機事件嗎?看著學生們陷入沉思,我趁熱打鐵:“同學們,別著急,接下來我們學習了新知識,就可以幫助樂樂與天天找到原因所在了。”
4、結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應秉性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和相關指導,重視課堂導入,加強導入環節的設計,實現藝術性的課堂導入。高效的課堂建立于師生之間全面而深入的互動過程中,因而任何一種課堂導入形式,都應該契合于學生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征,確保導入的內容、方式,符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們在疑惑中激發探究欲望,在好奇中點燃學習熱情,在愉悅的氛圍中深入教學主題。
參考文獻:
[1]優化導入設計激發教學活力[J].董玉宏.中學教學參考.2021(28)
[2]“始于”導入——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開始[J].葛晏琳.考試周刊.2019(48)
[3]探究初中數學新課堂導入策略[J].洪建林.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7)
[4]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策略探究[J].馬正雄,殷孟君.新課程(中).2019(09)
[5]基于三W視域下的數學課堂導入設計的思考[J].張定強,裴陽.中學數學雜志.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