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霞
【摘要】適切幫助學生學習、記憶、運用所謂“石化”了的,同時又具有“外顯性”的“條款”、“框架”和某些特殊的東西極其必要。本文分析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深度剖析語法教學現狀,并探索了適切的語法教學新路徑。旨在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提供指導借鑒作用。
【關鍵詞】適切精講;語法教學;新路徑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的重要意義
大量的二語習得理論和實踐研究證明,語法教學對語言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法教學與語言技能培養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語法知識是語言技能的基礎。判斷語言學習是否發生唯一的標準是看語言教學和學習是否有利于中介語系統的語法變化。因此語法教學對語言,尤其是二語習得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在小學階段,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首先,語法可以讓我們獲得對于語言系統性的認識,完善中介語體系;其次,語法可以加快學習者的學習進程;再次,語法有利于語言學習者語言輸出的準確性??傊?,語法是打開掌握英語的高級用法的通行證。“因為許多細膩和強烈的情感只靠詞匯和語感是表達不出的。我們一定要借助高級的文法才能將其美妙的說出”(郝彬,2004)。
因此,一線教師如果能厘清這其中的脈絡關系就不會對英語語法教學產生惶恐,如何適切的開展語法教學才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的內容。
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分析
1.教材中語法體系不明顯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一方面,語法內容呈現方式相對簡單含蓄,似乎在有意識避免直接談及語法教學。另一方面,戰線拉得過長,有時一個語法點會貫穿在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逐步呈現。這雖然考慮到知識點的反復出現,增強了教材內在聯系與銜接,但同時也割裂了完整的語法體系,讓人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
2.常規測評要求難度增大
目前對英語學習程度的檢測手段主要還是通過考試來實現。而各級各類考試也主要是檢驗大量語法知識。還是以譯林版小學英語為例:本來三年級起點的教材,現在增版了一二年級內容;本來高年級才要求的支架式作文現在一二年級就在做,中高年級正在逐級撤銷寫作輔助支架,難度逐級提高,語法知識點也都一一逐層下沉。這似乎又與教材的設計初衷背道而馳。
3.教師無形中弱化語法教學
近年來,英語語法教學尤其是小學階段幾乎很少被單獨提起,好像強調語法教學有違教學規律,強調語法教學就不是優秀教師。在實際教學各級各類公開課中我們很少看到專門的語法教學,即使有必要的語法知識也是簡單帶過,教師并不會把語法作為主要內容全面系統的講解。通常都是局部的、點式的、超長戰線的。但教師又不得不在講解題目時不斷重復講解語法知識點,結果是師生都辛苦且收效甚微。
強調興趣、游戲、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等固然很好,可是這些內容哪一個又離得開語法教學呢?中文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tan),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這兩種語言體系的差距十分巨大,在習慣表達和思維方式上也相去甚遠,學習英語與學習本族語言的客觀條件大相徑庭。作為非母語學習者,我們又怎能照抄照搬母語學習者的一切方法呢?
4.學生對語法知識充滿恐懼
因為語法內容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學習語法必定相對枯燥,且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沒有很好的設計和組織語法教學的情況下,小學生總會覺得枯燥,弄不懂,面那么多零零散散的語法知識點只會感到頭暈,丟三落四,缺乏全局意識,從而產生恐懼、畏難、逃避等情緒。
三、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新路徑探索
(一)集中整體感知語法脈絡
1.單詞,英語學習的最基礎元素
語言學家威爾金斯(1972)說:“沒有語法就不能很好的表達,而沒有詞匯什么也不能表達?!睂W單詞時,我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單詞進行深度剖析,從詞義、讀音、詞性、作用、常用搭配、近義詞反義詞辨析、在句子中的通常位置等等一一詳細講解。尤其重視對詞性的講解和分析,好比造房子需要用到的磚頭、水泥、鋼筋、木材、玻璃、釘子等等,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按照一定的比例,遵循一定的規律變換成千變萬化的精美建筑。
2.句子,實現豐富表達的重要載體
胡春洞指出,語法教學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淡化。學句子時,我會把句子的類型、時態以及各類句式的相互轉換等大框架用幾個課時集中講解。挑重點、重連結,以建立框架為主,不必拘泥于細節知識點的掌握。目的在于讓學生整體學習感知小學英語語法的脈絡。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象發生,也避免碎片化學習,戰線拖得太長,不成系統,前學后忘記。而這些看似繁雜枯燥的語法知識,其實只要用一個句子就能使其“七十二變”。至少小學階段的語法知識基本可以得以體現。如下面一句基礎句型及其對應變化: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肯定句)
I don’t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否定句)
--Do you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Yes,I do.\No,I don’t.(一般疑問句及回答)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特殊疑問句及回答)
I went to school on foot yesterday.(一般過去時態)
I am going to school on foot now.(現在進行時態)
I will go to school on foot tomorrow.\ I am going to go to school on foot tomorrow.(一般將來時態)
以上每一種時態又可以變換不同句子類型,類比其變化規律,總結出需要重點記憶的內容及其相互關系。這樣集中的感知、分析和總結對學生英語語法知識體系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二)系統精講實操語法規律
1.系統精講做好精讀示范
在進行文本教學時,在完成常規的泛讀教學之后,我會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句子進行“四掌握”、“三轉換”的系統精講精讀。所謂“四掌握”即:熟讀句子、翻譯中文、說出時態并給出依據、盡量找出句子中的所有語法知識點?!叭D換”即把句子轉換成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當然這樣的嘗試肯定是老師做好充分的示范,學生也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量才能更好的進行。因此這種方法多應用于高年級,但是中、低年級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適切開展。
2.激勵措施鼓勵學生試水
語法教學相對枯燥且需要一定的理解力,所以老師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盡量設計游戲教學環節;比如先嘗試小組合作完成;比如語言、教態的鼓勵“I know it’s difficult for you. But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and losing face. I will help you.(這的確有點難,不要怕犯錯,老師會幫助你。)Take your time.(不著急)Well done?。ㄗ龅煤茫。〦tc.”;比如累計積分換獎勵;比如鼓勵優等生以點帶面;比如給予相應的物質或精神獎勵等等。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孩子們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這樣一句一句的精講細摳雖然會導致教學進度比較慢,但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在課堂上的精練正是為了能減少學生課后負擔,減少題海戰術現象的發生。同時也讓學生對相應語法知識有全面系統的掌握,建立整體框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刻意練習串聯語法全景
刻意練習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有三個要點:首先,要有高強度大量練習。這種練習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反復讓它盡快形成肌肉記憶。其次,要建立反饋系統,不斷自我糾正。記錄自己反復容易錯的點,深化記憶。然后,在實踐中及時應用。每學完一個語法點,盡量在之后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中應用出來,這是語法的真實應用場景,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1.先學單,推進課堂效率的加速器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可以通過設計精準適切的先學單。除了正常的讀懂、讀通文本、厘清文章脈絡、完成相關問答等等。在先學單中加入專項的語法知識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等方法搜集相關內容,以便課上分享交流。課堂上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對某一語法知識的概括總結,形成系統性知識。課后布置相應的鞏固任務并盡量給出完成任務所需語法知識的解釋作為理論支撐。
2.創游戲,培養學習興趣的助推劑
游戲教學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助推劑。語法教學只有跟游戲結合才會更容易接受。我跟學生最喜歡玩得一個課堂游戲我取名為“風火輪”。具體如下:把學生分成四或五組,每組成員分別在紙上寫出人、事、時間、地點、方式等。風火輪轉盤在每一組中隨機選出一個同學,師生共同把這幾位同學寫得上述內容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這樣組成的句子語法基本沒有問題,但是意思經常會很搞笑或不合常理。這正是能激發學生樂于表達的興趣所在,學生們非常喜歡這個游戲。因此,進階版帶有一定競爭性質的風火輪應運而生。具體如下:學生分組輪流限時搶答,老師給出基礎句型,學生分別搶答變換不同時態和句式。這樣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原本枯燥的語法知識變得趣味盎然,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不僅可以正大光明的教學語法,更要潛心研究更加適切的教法。通過學習語言知識養成目的語語言系統或語言能力。更好地借助英語認識世界,培養心智,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并分享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
參考文獻:
[1]郭燕華.英語語法學習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 No.103(02):189-190.
[2]賀林茂.論中學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必要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