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磊 萬華林
【摘要】十九世紀著名英國偵探小說家威爾基·柯林斯在其成名作《白衣女人》之后的又一力作《無名氏》曾被狄更斯贊為“很聰明”,小說因其精巧曲折的情節和性格鮮明的人物塑造而大獲成功,給作家帶來不菲的收入。小說中的女主角瑪格達琳最初活潑率真、無憂無慮,因家庭變故性情大變,一意孤行,處心積慮,陷入復仇的罪惡漩渦,在善與惡的人性較量中苦苦掙扎,幾乎付出生命為代價,最終誠心懺悔,找回人性中的高貴,完成自我救贖。
【關鍵詞】《無名氏》;瑪格達琳;人物性格塑造
1862年著名英國偵探小說家威爾基·柯林斯的小說《無名氏》出版,曾被狄更斯贊為“很聰明”,小小說因其精巧曲折的情節和性格鮮明的人物塑造而大獲成功,給作家帶來不菲的收入。有評論認為女主角瑪格達琳的形象“極具顛覆性”,是“維多利亞時代最扣人心弦的女主形象”。故事講的是范斯通夫婦視作掌上明珠的瑪格達琳和姐姐諾拉一夜之間淪為孤女,因父親未能及時修改遺囑,所有財產由鐵石心腸的大伯繼承。面臨生存的困境,生性沉穩隱忍的姐姐諾拉接受了家庭女教師的職位,自謀生路。可是一向率性而為的瑪格達琳無法接受現實,決定不擇一切手段奪回失去的一切。在狡黠的萊格上尉的幫助下,通過偽裝、欺騙、改變身份等手段實施了一系列復仇計劃。在離奇曲折的故事逐漸展開之際,女主角從天真爛漫的純情少女,變身為鋌而走險的復仇女神,墮落過程中表現出敢愛敢恨,對弱者憐憫愛護,對姐姐手足情深,對卑劣之人蔑視唾棄,對高貴人性向往追求,在善與惡的人性較量中苦苦掙扎,“死”而復生,最終誠心懺悔,獲得救贖,成為一個最終獲得愛情的幸福女人。作家通過精巧的故事情節、風格各異的人物語言、動作、習慣甚至是怪癖、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等塑造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獲得救贖的墮落天使形象。
一、活潑率真、無憂無慮的快樂天使
故事開篇范斯通一家各位人物依次出場,瑪格達琳最后出現,而且與眾不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風一般地沖下樓梯,奔進餐廳,面對眾人責備的眼神,毫不在意,在父母和家庭教師加思小姐面前撒嬌,直言不諱對前晚音樂會的喜愛,惟妙惟肖地模仿音樂會上的一些人物;郵差送信來了,她自告奮勇取回信,化身郵差分發信件。這是一個由父母和家庭教師極盡寵溺、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的快樂天使,生活優渥,享受良好教育,不知愁為何物。作為家里的小女兒,瑪格達琳備受呵護,父親對她百依百順,甚至答應她去參加家庭戲劇表演。偶然接觸的戲劇表演讓她無意中展現出驚人的表演天分,模仿各類角色惟妙惟肖,熱情奔放的天性得以盡情釋放和展現。就在戲劇排演的過程中,瑪格達琳與鄰居家青梅竹馬的小伙子弗蘭克墮入情網,在被加思小姐發現端倪并責備之際,主動向父親提出要與弗蘭克結婚。正是由于這一契機,父親范斯通先生突然發現遺囑上的一些漏洞,需要緊急處理,否則寶貝女兒們將面臨無法繼承財產的厄運。就在范斯通先生因小女兒提出結婚的要求,提早日程出門辦事之際卻遭遇意外身亡。羸弱的范斯通夫人無法承受重創,緊跟著撒手人寰。一夜之間姐妹倆父母雙亡,成為孤女。更令人難以承受的是,由于父輩的恩怨糾葛,姐妹倆竟是私生子身份,父親曾立下的遺囑無效;無法繼承父親的財產。所有財產都歸從未見面的狠心大伯。遭此變故,瑪格達琳如五雷轟頂,十分自責,父親正是為了她的婚事才趕著出門辦事,結果出了意外;倔強的她沒有流淚,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味自責。直到她從律師那里偷聽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大伯記恨與父親之間的恩怨,對孤女冷酷無情;生性驕傲的她為了捍衛姐妹倆的權益,為了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暗下決心打算出手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一切。
二、鋌而走險、處心積慮的復仇女神
原本活潑開朗的瑪格達琳,遭受家庭變故之后,變得沉默寡言,加思小姐和諾拉都猜不透她的心思。為了謀生,姐妹倆在加思小姐的陪伴下來到倫敦一處學校當家庭教師。早就打定主意找大伯奪回財產的瑪格達琳經過一番部署之后,孤身一人,不辭而別。在十九世紀中葉維多利亞時代,年輕女子不能單獨出門的時代,瑪格達琳此舉的確是驚世駭俗。之前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小公主”突變成鋌而走險處心積慮的復仇女神。她計劃周密,先是打算去找劇院經理學演戲,充分利用自己戲劇表演的天分,解決生活問題,再準備假扮女管家接近大伯,趕走原來的女管家萊康特太太,奪回財產。在偶遇親戚騙子萊格上尉之后,她隨機應變,一邊與萊格周旋,一邊利用萊格繼續自己的復仇計劃。因大伯突然離世,原計劃落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瑪格達琳重新調整計劃,精心布局,與萊格夫婦改名換姓,扮成叔嬸和侄女一家前往旅游勝地度假,巧遇大伯的兒子--自私卑劣、愛財如命的諾埃爾,利用自己的年輕貌美,與萊格上尉一唱一和,繞開虎視眈眈的的女管家萊康特太太,將諾埃爾迷得神魂顛倒,甚至不惜與萊格聯手騙過自己的女管家,偷偷和瑪格達琳舉行了婚禮,并立下遺囑,瑪格達琳如愿得到了自己想奪回的原本屬于父親的那筆財產。但是瑪格達琳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賠上了自己的青春與愛情。在此過程中瑪格達琳有過猶豫和彷徨,也曾想過回頭是岸,但是最終卻選擇了孤注一擲,不惜賠上自己也要將復仇進行到底。復仇過程中她心思縝密地部署,步步為營,令老謀深算的萊格都驚嘆于她的聰明睿智;關鍵時刻的退縮猶豫、內心劇烈掙扎,則展現她本性善良,無法泯滅的良知;對萊格不卑不亢,對萊格夫人溫柔體貼愛護有加,對諾埃爾及其女管家鄙夷不屑,愛憎分明,敢作敢當。為了復仇,不惜鋌而走險,甚至孤注一擲,倔強的瑪格達琳在善惡的抉擇中苦苦掙扎,最終陷入了復仇的深淵。
三、歷盡滄桑、浴火重生的幸福女人
瑪格達琳在賭上自己的人生之際復仇成功,可諾埃爾的女管家卻不甘心失敗,唆使諾埃爾改了遺囑,結果本已到手的財產轉眼間成為泡影。瑪格達琳苦苦等待的情人弗蘭克事業難以為繼,臨陣脫逃,居然還貪圖富貴娶了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富婆為妻,背叛了瑪格達琳。人財兩空,名譽掃地的瑪格達琳無顏去見諾拉和加思小姐,孤身一人,流落在外,大病一場,幾乎客死他鄉。幸運地是,她遇上了父親的恩人之子--柯克船長,兩人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當時瑪格達琳正身陷復仇計劃之中,柯克船長對她一見鐘情,但兩人卻連話都沒說上一句。柯克船長的父親是瑪格達琳父親安德魯·范斯通服兵役時的長官,在安德魯誤入婚姻陷阱、無法解脫、準備自殺之際及時阻止了他,還幫助安德魯安排好了善后事宜;冥冥之中似乎是造化弄人,柯克船長偶遇落魄病危的瑪格達琳,居然認出僅有過一面之緣的她,并仗義出手相救。在柯克的精心照顧之下,奄奄一息的瑪格達琳終于恢復了元氣。柯克船長純真善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卻絲毫未染塵世的喧囂和俗念,似乎是完美的天使化身。他的出現,給瑪格達琳帶來了重生的希望。歷盡滄桑、浴火重生的幸福女人撇下了不堪的過去,放棄了對原本就虛妄飄渺、所托非人的初戀的幻想,徹底放下了奪回財產的執念,誠心懺悔為了復仇而犯下的罪過,找回了原本就埋藏在心底的善良本性,獲得自我救贖,同時也收獲了真正的愛情。
《無名氏》中,瑪格達琳無疑是刻畫得最為成功的人物,隨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抽絲剝繭地展開之際,瑪格達琳從活潑率真無憂無慮的快樂天使轉變成鋌而走險處心積慮的復仇女神,最終歷盡滄桑,浴火重生,獲得愛情和幸福,展示了一個得到救贖的墮落天使形象。
參考文獻:
Ackroyd, Peter. Wilkie Collins. London: Chatto &Windus,2012.
Ashley, Robert. Wilkie Collins. New York: Roy,1952.
Collins,Wilkie. No Name, Ed. Mark Ford. London: Penguin Books,1994.
“Collins, William Wilkie(1824-1889).”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British Academy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Web. http://www.oxforddnb.com/view/printable/5961.
From 2005 to 2011, they were published as a separate pamphlet by the Wilkie Collins Society. Paul Lewiss website www.wilkiecollins.com.
Forster, E.M. Aspects of the Novel, Mariner Books,195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