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實踐邏輯及其治理優勢

2021-03-05 22:55:02杜姣劉堯飛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1年6期

杜姣 劉堯飛

摘 要:鄉村關系是國家治理進入鄉村社會的通道。新時代背景下,對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而言,廣泛出現于稅費時期的鄉村利益共同體關系模式和存在于部分發達地區的鄉村行政共同體關系模式不具有存續的空間。贛西G鎮通過村治主體的中農化、片組制度的設置以及積極與村干部進行情感互動實現了鄉鎮兩級基于治理責任的連帶和捆綁,將村干部吸納至鄉鎮的工作任務框架中,建構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這一鄉村關系模式不僅強化了鄉鎮治權,而且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模式,保存了村民自治空間,較好地解決了下達至鄉鎮的國家工作任務向村莊社會的落地問題,化解了鄉鎮對村干部的動員難題,實現了鄉政與村治的有效銜接。鄉村責任共同體關系模式可成為中西部地區鄉村關系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鄉村關系;鄉村責任共同體;中農治村;片組制度;情感互動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448(2021)06-0083-09

村民自治制度的實施確立了我國農村“鄉政村治”的基本治理架構,鄉村兩級分屬不同的治理體系,即鄉鎮政權作為國家依法設在農村最基層一級的政權組織,隸屬于國家行政治理體系,而村級組織則隸屬于自治體系[1](P26),這客觀造成鄉政與村治之間的內在張力,并為鄉村兩級之間互動形態的多元化賦予了空間,鄉村關系也構成理解中國鄉村治理的重要環節。圍繞鄉村關系,學界大體形成了兩種研究視角:

一是規范視角。即以制度規定的鄉村關系模式為標準,對照分析實踐中鄉村關系出現的各種偏差。《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與村民委員會之間是工作上的指導與被指導、協助與被協助的關系。諸多學者發現,實踐中的鄉村關系表現為行政化鄉村關系[2](P1),鄉鎮政府將村委會視為自己的下屬層級或是派出機構[3](P56);二是治理視角。該視角著重關注特定的鄉村關系形態所造成的治理影響,其拋開制度文本對鄉村關系的限定,直接深入到農村實踐中考察鄉村關系的運作過程[4](P5)。有學者重點探討特定鄉村關系形態對村莊治理的影響,認為鄉村關系從過去的二元結構向鄉村一體化關系的轉變是造成村級形式主義的重要原因[5](P48)。部分學者立足鄉鎮落實國家工作任務的目標,重點探討鄉鎮在鄉村關系建構中的主導作用,認為近年來鄉鎮通過制度型支配這一鄉村關系模式的構建強化其對村級組織的控制,以貫徹國家意志[6](P69)。呂德文認為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工作共同體兼顧了鄉村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效應對了治理負擔急劇加大所帶來的挑戰[7](P78)。

在新時代背景下,伴隨國家對鄉村社會的現代化改造,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下沉至鄉鎮,需要鄉鎮貫徹和落實。近年來,比較常見的工作任務包括精準扶貧、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殯葬改革以及土坯房改造等。此外,許多原來屬于村民自治范疇的事務也被吸納至國家的工作任務之中,并以行政指令的方式下達至鄉鎮。當前整個農村基層社會普遍進入國家化治理時期,國家目標和意志越來越凸顯。作為國家最末端的基層政權,如何有效地貫徹落實國家目標和意志是鄉鎮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其中,鄉村關系是影響國家目標和意志貫徹程度的關鍵一環,而核心又是處于不同治理體系下的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動員問題。鑒于此,本文將遵從治理視角,立足鄉鎮落實國家工作任務的目標,結合筆者及所在研究團隊于2021年4月在贛西G鎮為期15天的調研經驗,剖析當地以鄉鎮為主導的鄉村關系建構模式,并總結該鄉村關系模式的治理優勢。

一、鄉村關系的實踐類型與鄉村責任共同體轉型

鄉村關系是鄉鎮政府與村莊治理之間關系的簡稱。立足鄉鎮落實國家工作任務的目標,鄉村關系又主要表現為隸屬于國家行政治理體系的鄉鎮政府對隸屬于村民自治體系的村干部的動員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鄉村關系是國家治理進入鄉村社會的通道[8](P181)。根據歷史和區域經驗,比較常見的有兩種鄉村關系類型:一種是通過利益動員而形成的鄉村利益共同體,一種是通過行政動員而形成的鄉村行政共同體。前者廣泛出現在稅費提取時期,后者則以當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部分鄉村最為典型。然而,這兩種鄉村關系的實踐類型都有其特定的條件限制。對處于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西部地區鄉村而言,需要實現鄉村關系的轉型。贛西G鎮的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建構模式可成為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鄉村關系的發展方向,其高度適應了基層治理國家化時期鄉鎮有效貫徹國家工作的任務需求。

(一)稅費時期的鄉村關系:鄉村利益共同體

從時間維度來看,作為一個后發外生型國家,中國從19世紀開始進入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現代化過程[9](P1)。面對西方早發內生型國家的現代化挑戰,中國所走的必然是一條由國家主導的現代化道路。因此,中國的工業化、市場化等各方面都帶有突出的國家主導特征。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便承擔了對農村進行現代化改造的重任。國家被視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其中的相當長一段時期,為了獲得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資源,國家與農村社會之間的關系主要是一種資源汲取型關系。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民公社的解體以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昭示著稅費提取時代的到來,并最終隨著2006年全國農業稅費的全面取消走向終結。稅費時期,鄉鎮政權作為國家在基層的最末端政權,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從農民那里收取稅費。由于鄉鎮干部的人力限制以及鄉鎮干部客觀存在的與農民直接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過高的難題,致使其必須依靠村干部來幫助完成稅費收取任務。然而,村民自治制度的實行意味著村干部與鄉鎮政權分屬于不同的治理體系,村干部是完全由村民選舉產生的自治性公共治理主體,而非由國家任命或授權的行政性公共治理主體。鄉鎮政權與村干部之間出現了體制斷裂,鄉鎮政權無法對村干部進行體制動員。作為自治主體的村干部具有不執行或消極執行鄉鎮工作任務的空間。

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鄉鎮對農民稅費提取的力度空前增加,為完成國家稅費收取任務的鄉鎮工作目標與農民利益出現嚴重失衡。村干部往往傾向于不得罪村民,而對鄉鎮下達的稅費任務持消極應付的態度。受壓力型體制的驅動,鄉鎮政府通常會采取體制外利益方式來動員村干部[10](P46)。比較常見的做法是,鄉鎮政府會默許村干部對農業稅進行加碼以及增加村級征收提留來讓渡一定的農業剩余索取權。這部分體制外利益構成鄉村重要的灰色利益空間,此時的鄉村關系亦呈現為一種利益共同體關系[11](P163)。鄉鎮通過利益誘導將處于自治體系中的村干部吸納至鄉鎮的工作任務框架中。然而,這樣一種利益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也造成了嚴重的治理后果,比較突出的表現是“好人”村干部不斷退出村級治理領域,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強烈利益攫取取向的狠人村干部的上臺[12](P409)。干群關系空前緊張,甚至有學者用世紀之交的“三農危機”[13](P1)來描述這一時期的農村情形。

(二)東部發達地區的鄉村關系:鄉村行政共同體

從區域維度來看,雖然我國農村普遍實行村民自治制度,“鄉政村治”是鄉村社會的基本體制結構,但實踐中的鄉村治理體制卻出現了明顯的區域分化,尤其表現為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之間的分化[14](P110)。綜合筆者近年在全國多地農村的調查經驗發現,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鄉村仍然保持了“鄉政村治”的體制結構,而部分東部發達地區鄉村則呈現為“鄉政村政”的體制結構,村級組織已經完全行政化,成為鄉鎮行政治理體系在村莊社會中的延伸。“鄉政村政”這一鄉村體制結構形塑的基本目標亦主要是解決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工作動員問題。這一體制結構使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行政動員成為可能,其可通過采取行政手段防止村干部出現偏離鄉鎮意志的行為。因此,這些地區的鄉村關系模式屬于行政共同體模式。鄉村行政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的構建主要通過對村干部職業性質的改造來達成,使村干部的切身利益都需要依托鄉鎮政府實現。具體改造舉措如下:

一是提高村干部工作待遇,將村干部職業化。上海農村支部書記一年的工作收入高的能達到15-16萬元,低的也能達到9-10萬元。其他村兩委成員一年的工作收入多在7-8萬元左右。珠三角地區村書記、村主任每月的基本工作收入在5 000元左右,副職村干部為4 500元左右,一般村兩委成員為4 000元左右。除去每月的基本工作收入外,村干部每年還會有3-5萬元的績效獎勵。將珠三角地區村干部一年的所有工作收入加總,基本都在10萬元左右。蘇南地區村干部的工作收入水平也普遍處于10-20萬元之間。這三地的村干部收入水平遠在村中一般普通農民之上,在村莊中處于中上水平。此外,他們還都有數額不低的退休工資保障。與村干部不低的工作收入相對應,當地政府對村干部提出了脫產要求,并嚴格執行坐班制。這一舉措直接改變了村民自治體系下村干部的兼業性質,在當地人看來,村干部儼然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

二是構建較為完備的村干部職位流動與晉升體系。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村干部是由民主選舉產生,民主選舉也是最能體現基層民主價值的環節,它確定了村干部權威來源的社會性。上海、珠三角、蘇南等地的地方政府則通過設置制度化的村干部選任機制弱化民主選舉,將民主選舉形式化,從而強化村干部選任中的鄉鎮意志。與之相應,村干部也徹底轉變為一種穩定且具有流動和晉升空間的職業體系。這一方面體現在村干部位置呈現為明顯的職位進階特征,比如上海農村村干部一般都是通過村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這一后備干部制度的方式進入村級治理體系,并遵循從助理到一般村兩委成員,再到村主職干部的晉升路線;另一方面還體現在村干部可實現向鄉鎮干部(主要是事業編干部)的流動,比如蘇南地區根據村干部任職期間的工作情況以及工作年限等綜合因素有選擇地讓優秀村干部轉成事業編。只要是進入村干部崗位的村民,他們都有穩定的職業預期。職業預期的實現與鄉鎮政府的意志存在緊密的關聯,村干部的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在政府設定的科層軌道中展開。

(三)鄉村關系實踐路徑轉型:鄉村責任共同體

不論是稅費時期的利益共同體,還是東部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的行政共同體,最終要解決的都是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動員問題,使村干部成為國家下達至鄉鎮的各項工作任務在村莊社會中的有力擔綱者。但這兩種鄉村關系模式對當前的中西部地區鄉村而言則面臨著客觀的條件限制,而不具有適用性。

常見于稅費時期的利益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得以形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鄉村灰色利益空間的存在,鄉鎮通過對灰色利益空間的運作和支配實現對村干部的動員。灰色利益空間的存在主要源自制度體系的不健全和權力運作體系的不規范,這賦予了鄉鎮較大的自主操作空間,其中默許村干部對農業稅進行加碼以及增加村級征收提留便是典型的灰色利益的分配形式。近年來,隨著農村基層制度的愈加完善、各種議事決策程序的健全和各種監督督察體系的建立,鄉村灰色利益空間受到極大壓縮,鄉鎮權力的運作也越來越規范和透明,這直接瓦解了鄉村利益共同體的建構基礎。

普遍存在于東部發達地區的行政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則改變了以“鄉政村政”還是“鄉政村治”村民自治制度為基礎的“鄉政村治”體制,確立了“鄉政村政”體制。然而,“鄉政村政”體制的建立需要有強大的公共財政做支撐,是高度資源依賴性的治理體制。不論是將村干部職業化后的工資成本,還是各種規范和約束村干部治理行為的制度運行成本,都需要由政府公共財政承擔。我國絕大多數地處中西部地區的鄉村普遍面臨著地方政府公共財政資源比較匱乏的處境,不具備構建以“鄉政村政”體制為基礎的行政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的資源條件。同時,中央財政還很難承擔各地方進行“鄉政村政”體制改革成本的能力。

此外,從具體的實踐效果來看,利益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和行政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前者會致使村治主體出現從“好人”向“狠人”的更替,造成干群關系的急劇惡化以及鄉村治理的灰黑化,影響基層政權的合法性和基層社會的穩定。后者則突破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限定,改變了鄉村社會的基本治理體制,進而存在一定的制度風險。綜合上述多重因素,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工作任務下達至鄉鎮,為了有效地動員村干部,地方政府亟須實現鄉村關系轉型,突破利益共同體與行政共同體這兩種鄉村關系建構模式。贛西G鎮則作出了有益探索,構建出一種新型的鄉村關系模式,即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不僅實現了下達至鄉鎮的工作任務在村莊社會的有力貫徹,而且還有效規避了鄉村利益共同體模式和鄉村行政共同體模式潛在的治理風險。

二、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實踐邏輯

鄉村責任共同體指鄉鎮政權與村干部之間形成了一個對農村基層治理責任具有一致認同的體系,強化村干部對農村基層治理責任的認同,實現對村干部的動員,將村干部整合進國家下達至鄉鎮的工作任務框架中。村干部對農村基層治理責任的認同以及將此種認同轉化為行動并非憑空產生,而是依托以鄉鎮為主體所主動進行的各種機制的建構來達成的。從贛西G鎮的經驗來看,其主要通過三方面的舉措實現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建構,分別是對村治主體的有效選擇、片組制度的設置以及與村干部進行積極地情感性互動。G鎮版圖面積為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0萬畝,耕地面積為1.7萬畝,水域面積為7 035畝。全鎮轄10個行政村及2個居委會,4 449戶,總人口15 816人。G鎮政府機關有行政在編人員12人,事業編在編人員28人。這40人構成鄉鎮治理的主要體制性力量。

(一)中農治村:鄉村責任共同體的村治主體基礎

在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建構中,村治主體的有效選擇是關鍵一步,這涉及隸屬于自治體系中的村干部對國家工作任務與目標,包括對鄉鎮政權權威的認同問題。實地調研發現,在鄉鎮政府的把關與指導下,G鎮形成了以中農為核心的村干部隊伍結構。賀雪峰將“以適度農業規模經營為主體的,主要收入在村莊、社會關系在村莊,且收入不低于外出務工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完整的農戶”稱為“中農”[15](P3)。劉銳對“中農”概念進行了細分,將之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經營部分土地、兼做其他行業,但居住于村莊,主要社會關系和主要利益在村莊;二是經營中等規模的土地,主要社會關系在村莊[16](P24)。

在上述兩重定義的基礎上,本文將“中農”界定為因各種原因無法外出或不愿外出而依托鄉村社會內部的經濟機會空間獲取收益的農民群體。在當前村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制度背景下,村書記、副書記或副主任和村會計被稱為“村三大頭”,并主要承擔村級治理之責,其他村兩委委員只是在必要時給予協助。G鎮幾乎每個村的“村三大頭”都是因各種原因沒有離開鄉村的中農群體,在鄉村中都有自己的產業。比較常見的產業類型有,經營20-30畝的土地、進行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開農資店或是在本鄉鎮開辦磚廠。這些產業內生于鄉村社會,屬于鄉村經濟機會空間的一部分。中農群體的不離鄉特征為其擔任村干部提供了可能,他們也構成G鎮村干部的主要來源。由中農群體擔任村主要干部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村干部可獲得的制度性收益對中農群體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中農群體對村干部職位的重視能夠保證其切實履行村級治理職責,這也為鄉鎮政府實現對村干部的責任吸納提供了載體。之所以說當村干部獲得的是制度性收益,主要指這部分收益是為正式制度認可的規范性收益,以區別于鄉村利益共同體時期的灰色收益。這部分制度性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村干部每月可獲得的工作收入。近兩年,中西部地區農村村干部的工作收入已經有明顯提高,G鎮村干部每月的工作收入在2 000元左右。此外,到年終,村干部還有各種獎金收益,平均到每個村干部大概有3 000-5 000元。當村干部所有可獲得的收入加在一起,一年能有2-3萬元。較之于部分東部發達地區農村村干部的年工作收入,2-3萬元的收入并不高,但對在鄉村有經營產業的中農群體而言,這無疑是一筆額外收入,并能成為其家庭收入極為重要的補充;二是當村干部可獲得的社保收益。大約在2006年左右,G鎮所在地方政府開始陸續為“村三大頭”購買社保,政府與個人承擔的費用比例為6[BFZ]:[BF]4。連續交滿12年,“村三大頭”到達退休年齡后,便可獲得每月1000多元的養老金。這有效化解了村干部離任后的后顧之憂。而且,當村干部還能進一步拓展中農群體的社會關系,進而起到潤滑其產業經營利益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農群體的社會特征使其更容易認同國家下達的相關工作任務以及政策目標,并將落實和貫徹國家工作任務、政策方針視為自身的責任。在服務型政府轉型以及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國家不再從農村提取資源,而是向農村輸入大量資源,并且會頒布各種有利于改善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民富裕和振興鄉村的政策。國家目標與農民利益表現出高度一致性。由于中農群體長期生活在鄉村,并且利益和社會關系都深度嵌入村莊,這使得擔任村干部的中農群體必須要將有利于農民和鄉村建設的國家任務和政策切實有效地執行下去,實現國家目標與農民利益的對接,以獲得村民的認可,從而幫助其更好地實現其個人產業利益和維系社會關系。中農群體利益和社會關系在村的這一社會特征使其與鄉鎮的工作目標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即鄉鎮作為最末端的基層政權,貫徹與執行國家任務和政策是其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中農群體對國家任務和政策目標的價值認同則為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建構奠定了心理條件。

由此可見,G鎮對村干部選擇的中農群體導向是其能夠建構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進而形成對村干部以執行貫徹國家任務和政策目標為指向的責任動員的村治主體基礎。

(二)片組制度:鄉村責任共同體的體制條件

中農治村是建構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的村治主體基礎,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具體落實還需要相應體制條件的推動。G鎮則通過片組制度的設置對鄉村兩級進行治理責任的連帶與捆綁,將鄉鎮干部與村干部整合進鄉鎮的工作任務體系之中。片組制度指鄉鎮政府將鎮域范圍內的村居分成若干片,每個片由3-5個村居組成,除鄉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之外的其他班子成員、鄉鎮各站所的負責人以及一般工作人員根據各自的性格特質以及工作能力分組搭配至相應的片中,形成以片為單位的治理小組,負責其所在片區村居的所有治理事項。職位排名靠前的班子成員擔任片長,其他班子成員擔任副片長,其他站所長以及鄉鎮一般干部則以駐村干部的身份下派到各個村居,他們將處理本職業務工作之余的絕大部分時間用于駐村,協助村干部處理相關事項。

G鎮12個村居共分成四個片,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以及紀委書記分別擔任各片片長,其他班子成員被分配到各片擔任副片長。片長與副片長一般情況下不下村,只有在重大工作推進時或是村中的疑難問題依靠駐村干部和村干部無法解決時,才會下村聯合駐村干部與村干部一同處理。日常工作中,片長與副片長只是對村莊工作給予統籌、安排和指導。駐村工作主要由駐村干部負責,G鎮每個村一般安排2-3名駐村干部,多采取老少搭配的形式,蘊含著以老帶新鍛煉年輕干部的意味。從鎮級層面來看,片組制度是一種責任分包制度,將鄉鎮工作在鄉鎮干部中進行劃分。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片組制度是鄉村責任共同體得以落實的體制機制,也是鄉村責任共同體的具體實踐機制。它通過對鄉鎮體制內人力資源的調動利用,尤其是借助駐村干部機制將鄉鎮體制內的治理力量下沉至村莊來實現鄉鎮干部與村干部之間責任捆綁的目標。

鄉鎮重要班子成員擔任片長有助于強化治理責任向村干部傳遞的效力,他們可通過對村主要干部職位,尤其村書記職位的政治控制實現治理責任向村級組織的傳遞。中農村干部對村干部職位的在意和重視使鄉鎮重要班子成員對村干部主要職位的政治控制具備一定的威懾力。此外,G鎮政府將駐村干部的利益與工作高度嵌入村莊之中。這體現在:一方面,駐村干部的考核、績效和獎勵都與村莊工作的好壞掛鉤;另一方面,駐村干部被賦予突出的村莊治理主體身份,他們與村干部一起參與到村莊實際工作的處理當中,由此實現駐村干部工作向村莊的嵌入。比如駐村干部需要與村干部一道參與村內矛盾糾紛的調解、鄉鎮常規工作以及重點工作在村莊中的推進以及各種文字檔案等規范性材料的制作等等。駐村干部與村干部形成國家任務與政策在村莊執行過程中的緊密協作與配合關系,二者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產生對鄉鎮工作任務的一致認同,并形塑出基于共同工作認同的責任連帶。因此,片組制度在實現鄉鎮治理力量向村莊下沉的同時,也是鄉村責任共同體得以切實展開的重要體制條件。

(三)情感互動:鄉村責任共同體的潤滑機制

在“鄉政村治”的治理體制下,鄉鎮政府與村干部不存在直接的行政控制和管理關系,因而鄉鎮政府也無法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讓村干部協助鄉鎮工作的開展。要形成穩固的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鄉鎮干部還需要對村干部輔以積極的情感互動來進一步潤滑鄉村之間的責任共同體關系。通過形塑村干部對特定鄉鎮干部,尤其是其所在片的片長、副片長以及駐村干部的情感認同來強化村干部對鄉鎮權力以及鄉鎮工作任務的認同,進而使村干部主動承接鄉鎮下達至村的工作任務,增強鄉村兩級干部的凝聚力以及治理合力。

G鎮的重要領導以及其他鄉鎮干部,尤其是駐村干部都特別重視與村干部,特別是村主要干部的交流與互動,他們會借助各種方式來與村干部建立情感聯結,塑造村干部對鄉鎮干部的情感認同。在讓村干部產生情感認同之前,鄉鎮干部首先需要確立其在村干部面前的權威形象,讓村干部對他的工作能力形成認可。這是村干部對鄉鎮干部產生情感認同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鄉鎮干部(特別是駐村干部)一定要在重大且疑難的治理問題面前展現其工作能力。再者是鄉鎮干部還要通過各種媒介,比如開座談會或者是私下與村干部溝通、談心的方式主動與村干部交流,并從內心里真實地認可村干部的工作價值以及理解村干部在工作任務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難處,并能給予積極的情感回應。有些鄉鎮干部甚至將這種情感關系延續到二者的日常交往中,比如相互之間的人情往來之中。一旦村干部產生對特定鄉鎮干部的情感認同,那么只要是該鄉鎮干部出面分配的工作,村干部都會全力地去執行,由此實現鄉村責任共同體關系的潤滑與鞏固。調研中一位村書記這樣說道:“士為知己者死。領導對我的肯定,對我知冷知熱,這是我為他工作的最大動力。能理解我,認可我,關心我,不對的時候指正我。不把工作做好,我對不住他。領導交辦事情,我會想盡辦法去辦好。”

三、鄉村責任共同體的治理優勢

建構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成為農村基層灰色利益空間被極度壓縮的背景下公共財政資源較為稀缺的中西部地區實現鄉鎮政府對村干部有效動員的重要路徑。鄉鎮與村干部在實現治理責任捆綁的情況下,二者的積極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并呈現出多重治理優勢,在增強鄉鎮治權的同時,也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面向,保存了村民自治空間。

(一)增強了鄉鎮治權

鄉村基層治理研究主要將治權與資源相聯系,將資源視為治權的重要生產機制。吉登斯較為系統地揭示了權力與資源之間的關聯性,認為資源是重要的權力再生產機制,并將資源區分為配置性資源和權威性資源[17](P7)。受吉登斯的啟發,申端鋒將鄉村治理資源劃分為物質性資源和權威性資源。物質性資源指鄉村組織所擁有的物質,權威性資源指鄉村支配農民的手段與制度[18](P14)。

從鄉鎮治理的角度來說,鄉村關系同樣構成鄉鎮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治理的順利展開離不開村級組織的有效配合。因此,良性的鄉村關系是增強鄉鎮治權的重要因素,它具體體現為鄉鎮政府對隸屬于村民自治體系中村干部的整合與動員能力。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通過對村治主體選擇的中農群體導向、片組制度的設置以及鄉鎮干部對村干部進行積極地情感性互動等多重體制機制的建設極大地實現了鄉村兩級基于農村治理責任的捆綁,將村干部吸納至鄉鎮的工作任務框架中,形成村干部對鄉鎮工作目標的認同,進而實現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有效整合和動員。在這種情況下,以村兩委干部為主體的村級組織儼然成為鄉鎮政府的治理資源和治理支撐,起到了增強鄉鎮治權的效果。

(二)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面向

“簡約治理”概念最先由黃宗智提出,用來指涉中華帝國時期縣級以下治理中廣泛采取的半正式行政方法,由社區提名的準官員是半正式行政的實踐主體。黃宗智認為,“簡約治理”的重要遺產還被民國時期、毛澤東時期和現今的改革時代所承繼[19](P10)。“簡約治理”的一個重要內涵是一種低成本的治理模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簡約治理”模式的制度基礎是基層組織的非政權屬性,即基層組織是半正式化的治理組織。治理主體的“準官員”身份意味著其并不是完全由政府公共財政供養;二是依托半正式化的治理組織,整個村級治理活動的開展主要是運用人情、面子等鄉土治理資源,而非依靠政府供給的正式制度和體制資源[20](P81)。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內涵,具體體現在這一鄉村關系模式并沒有額外增加治理成本。

首先,村干部依然保持了兼業特征,并沒有成為職業化村干部,村干部在從事村莊工作的同時也經營自己的家庭生產活動。村干部的兼業特征具有類似于黃宗智提出的“準官員”性質,地方政府在動員村干部承接鄉鎮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只需要給予數額不多的誤工補貼。村干部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較少倚仗鄉鎮政府的正式治理資源,而主要利用鄉土治理資源。只有在超出鄉土治理資源的治理限度時,村干部才會尋求鄉鎮政府的幫助。其次,在鄉村責任共同體關系模式中,鎮級層面也未增加新的治理成本,而主要依托片組制度將鄉鎮既有的體制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和調動,使鄉鎮既有體制資源的治理效能得到充分釋放。因此,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在不新增治理成本的前提下,通過充分撬動和利用既有的治理資源,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面向,適應了中西部地區地方公共財政有限的現實。

(三)保存了村民自治空間

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延續了“鄉政村治”的基本治理架構,保存了村民自治空間,有助于村干部充分進行群眾動員式治理。村民自治不僅是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的重要方式,也是鄉鎮治理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手段。鄉鎮工作任務在村莊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借助村民自治的方式來完成。具體來說,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工作任務。

其一,具有政策模糊性的工作任務。由于中國農村社會的復雜性和不規則性,這類任務往往很難在國家統一的政策領域中給出清晰的和標準化的執行標準,因而需要采取動員群眾、利用村民自治的方式生成工作任務的執行規則。這類工作任務常見于針對農民的資源和利益分配領域中,比較典型的是農村低保資源的分配。根據制度設計,我國主要根據農戶家庭收入標準來確定低保對象,但農民的家庭收入通常難以做到量化核算。一方面,農戶家庭收入呈現為多元化特征,并表現為傳統農業經營收入、務工收入、政府轉移性收入以及出租房屋等財產性收入并存的收入來源結構,由此可能產生農戶隱瞞收入的問題,而無法對其家庭收入進行精準核算;另一方面,農戶家庭還有很多無法貨幣化的隱形收入,比如其用于自我消費的糧食、家禽等。此種情況就需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效能,利用村民彼此之間的相互熟悉將村中的絕對貧困群體篩選出來,形成全體村民所認可的低保評選規則。

其二,基層公共服務類的工作任務。基層公共服務類的工作任務一般是面向所有村民,且多發生在村民間相互重合的公共領域。但是在地方政府治理資源有限的背景下,村內的大部分公共服務不可能都由政府承擔,公共服務的供給成本還需要在村莊社會內部消化,由村民共同承擔。就目前來看,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廣泛。其中,最基礎的環節是村內環境衛生的長效保潔,而這離不開村民的廣泛參與。只有形成村民內部的自主管理與自我監督,才能降低人居環境整治成本,也才能增強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避免形成村民對政府的過度依賴,進而構建出一種可持續的環境衛生管理機制。

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鄉政村治”的治理體制,充分保存了村莊社會的自治空間。鄉鎮政府通過將鄉鎮工作任務轉化成村內工作任務實現“鄉政”與“村治”的有效銜接,極大激活了村民自治資源。

四、結論與討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目標,鄉村治理現代化則蘊含在這一改革目標之中,并且鄉村治理現代化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問題。其中,鄉村關系是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具體表現為隸屬于國家行政治理體系的鄉鎮政府對隸屬于村民自治體系的村干部的動員關系。在良性鄉村關系模式的構建上,贛西G鎮作出了有益探索,當地形成的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不僅增強了鄉鎮治權,而且維系了鄉村社會的簡約治理面向,并在“鄉政村治”體制架構的基礎上,充分釋放了村民自治的治理效能,保存了村民自治空間,契合“人民獲利”[21](P172)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最根本目標。

當然,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治理限度,主要體現為它不是一種具有高度動員效力的常態化鄉村關系模式。在長時間段內,當鄉鎮下達至村莊的行政工作任務過多,擔任村干部的村民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在村莊工作中并嚴重影響其參與自身家庭生產經營活動的投入時間時,隸屬于村民自治體系中的村干部就極有可能出現消極應付的行為。這意味著在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中,鄉鎮政府對村干部的動員強度是受到限制的。因此,鄉鎮政府需要切合實際需要,盡量減輕村干部不必要的行政任務負擔,避免對村干部形成過度動員,挫傷村干部落實鄉鎮工作任務的積極性,確保責任共同體式的鄉村關系模式的可持續運轉。

此外,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正不斷經受各種改革措施的沖擊:一是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思路下,各地方政府試圖通過引進外來資本流轉鄉村土地,發展鄉村旅游,進行田園綜合體打造。外來資本的涌入直接占據了鄉村社會本不充裕的經濟機會,形成對中農群體生存空間的擠壓,迫使其不得不離開鄉村,去城市尋求務工機會;二是對村干部選拔標準的年輕化與學歷化要求。比如部分地區對新進村干部的年齡限定在18-35周歲,且需要大專及以上學歷。與之相對應,則是將村干部的工作待遇大幅提高,否則既有的工作待遇根本無法吸引年輕且高學歷的村民。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村干部的選拔方向實則是對中農村干部的替代。上述兩種改革傾向都會造成村莊社會中農村干部的缺失,從而使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的建構失去村治主體基礎。我們需要對當前出現的上述兩種改革傾向有所警惕,為鄉村責任共同體這一鄉村關系模式的構建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厚安.鄉政村治——中國特色的農村政治模式[J].政策,1996(8).

[2]項繼權.鄉村關系行政化的根源與調解對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4).

[3]金太軍,董磊明.村民自治背景下鄉村關系的沖突及其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0(10).

[4]賀雪峰,蘇明華.鄉村關系研究的視角與進路[J].社會科學研究,2006(1).

[5]桂華.論村級形式主義的體制性成因——基于鄉村關系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21(9).

[6]鄒建平,盧福營.制度型支配:鄉村治理創新中的鄉村關系[J].浙江社會科學,2016(2).

[7]呂德文.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工作共同體的建構邏輯[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5).

[8]韓鵬云.鄉村關系的運行機制與改革發展方向[J].甘肅社會科學,2016(2).

[9]許紀霖,陳達凱.中國現代化史(1800-1949)[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10]趙曉峰.稅改前后鄉村治理性危機的演變邏輯——兼論鄉村基層組織角色與行為的變異邏輯[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9(3).

[11]賀雪峰.試論20世紀中國鄉村治理的邏輯[J].中國鄉村研究,2007(4).

[12]陳柏峰.“有才無德”村干部:悖謬及原因[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13]溫鐵軍.八次危機[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3.

[14]杜姣.村級組織建設路徑的地區差異研究——以珠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村莊為經驗基礎[J].中國行政管理,2020(4).

[15]賀雪峰.論中堅農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16]劉銳.中農治村的發生機理[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17]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胡宗澤,趙力濤,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18]申端鋒.鄉村治權與分類治理:農民上訪研究的范式轉換[J].開放時代,2010(6).

[19]黃宗智.集權的簡約治理——中國以準官員和糾紛解決為主的半正式基層行政[J].開放時代,2008(2).

[20]趙曉峰.公域、私域與公私秩序:中國農村基層半正式治理實踐的闡釋性研究[J].中國研究,2013(2).

[21]蔡伏虹.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基于城鎮化三重結構矛盾的省思[J].河北學刊,2020(3).

The Practical Logic and Governance Advantages of Rur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G Town in Western Jiangxi Province

DU Jiao1,LIU Yao-fei2

(1.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Nah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is the channel for the state governance to enter the rural socie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period,for the vast number of rural area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interest community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which widely appears in the tax period,an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administrative community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which exists in some developed areas,have no spale for survival.G town in western Jiangxi Province has realized the joint and binding of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middle peasants as village cadres,the grouping system and the positive emotional interaction with village cadres.It has absorbed village cadres into the work task framework of township government,and constructe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The model of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governmental power of towns,but also maintains the simple governance model of rural society and preserves the space of villagers’ autonomy,better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work tasks assigned to township to village society,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mobilization of village cadres by township government,and realizes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village governance.The mode of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can become a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Key wo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between township and village;village governance by middle peasants;grouping system;emotional interaction

(責任編輯

陳世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五月综合色婷婷|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乱人伦99久久|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玖玖视频| 日韩午夜片|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欧美不卡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jizz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成年A级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99在线国产|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91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综合香蕉|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91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