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
(北京天壇普華醫院,北京 100055)
神經外科患者病情嚴重且病情變化快,疾病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有致殘率與致死率高等特征,護理風險貫穿治療全程,對護士責任意識與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本著以疾病控制為主與事后處理護理理念的常規護理,受管理因素與護士素質水平等因素影響,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不利于實現醫療資源與高效利用。在護理安全管理中,要求護士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及時發現存在與潛在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規避預防,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率,實現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益持續改進;在護理前瞻性與系統性等優勢特征上,都是常規護理不能比擬的。
選擇神經內科84 例住院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與臟器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組各42 例,研究組中女性16 例、男性26 例;平均(52.3±6.8)歲;疾病類型:15 例腦出血,20 例顱腦損傷,其他7 例。對照組中女性18 例、男性24 例;平均(52.5±7.1) 歲;疾病類型:16 例腦出血,21 例顱腦損傷,其他5 例?;举Y料相匹配,P>0.05,可比。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觀察、心理護理、并發癥預防等。研究組在其基礎上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強物品管理
完善與物品管理相關的制度,合理制定檢查時間表,定期檢查科室器械設備,及時補充與維修,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要求護士嚴格按照說明操作,尤其是昂貴設備,建檔立案同時,做好操作與檢查等記錄工作。物品使用前后嚴格清洗消毒,避免發生醫源性感染。時刻了解與引用先進設備,提高醫療水平。
1.2.2 完善規章制度
根據科室特征與現行規范制定科室規章制度,積極成立質控與感控及醫療安全等小組,加大科室護理監督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完善獎懲與考核機制,提高護士工作主觀能動性。
1.2.3 加大培訓力度
組織護士展開專業知識技能培訓,要求護士學習規章制度與法律知識,強化安全意識與責任感,規范言行舉止,做好文書記錄工作,積極構建良好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加大前沿知識技能與現代化服務理念的培訓力度,將護士從傳統工作態度與服務理念脫離出來,強化護士危機感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專業道德與文化素養,確保規章制度貫徹落實,切實消除不安全因素。
1.2.4 規范護理程序
遇到突發情況與意外事件,積極落實緊急預案,通過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降低損害。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實踐經驗總結,進一步優化護理程序,積極應對護理風險。
1.2.5 加強安全防護
采取肢體束縛帶與鎮靜藥物,提高患者治療順從性。照明燈亮度適宜,減少噪音與強光等不良刺激,暖瓶與剪子等物品遠離病患,營造安全溫馨的住院環境。做好床檔與扶手及防滑鞋等安全防護措施,要求活動患者有專人陪同,避免出現跌倒與墜床及暈厥等情況。妥善固定管路,加強導管管理與健康宣教,避免出現非計劃拔管不良事件,嚴格控制拔管時間,降低靜脈炎等并發癥率。做好導管標識管理,減少護理失誤與差錯。
表1 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病區管理 護理安全 制度執行 基礎護理對照組 42 77.62±2.15 83.17±2.46 81.33±2.52 79.52±3.46研究組 42 92.33±3.16 92.57±2.25 94.16±2.33 94.85±2.24 t 16.528 14.527 15.324 16.37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不良事件比較(n,%)

表3 護理結果比較(n,%)
觀察兩組護理不良事件。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向患者發放自擬滿意度調查,采取百分計,0-59 分為不滿意,60-89 分為滿意,90-100 分為非常滿意;分數越高表示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數據統計分析,用SPSS 19.0 軟件,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23.81%)比研究組(7.14%)高,P<0.05;如表2 所示。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24%) 高于對照組(73.81%),P<0.05。如表3 所示。
神經外科護理中的危險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管理方面:首先是科室制度不完善,未向醫護人員提供行為準則。制度內容未細化與完善,導致制度執行與管理工作形式化[1]。其次物品管理忽視,維護檢查工作不到位,無法滿足急救需要。最后科室培訓工作不到位,導致護士缺乏安全防護意識,知識技能專業程度與服務理念嚴重滯后[2]。除此之外,安全防護措施與應激預案及護理程序不優化,未有效落實管道標識與安全警示等護理危險因素防護工作。二是護士因素:首先護士心理素質不佳,水平有限,無法對臨床工作輕松駕馭[3-4]。其次工作責任意識不強,操作失誤與差錯問題普及,如換錯藥與無法及時掌握并發癥指征等。最后服務被動,未貫徹落實人文護理關懷理念,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與經驗,易引起護患糾紛[5]。
神經外科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是醫護人員業務能力水平、科室制度完善程度與醫院服務水平的直接體現,不利于醫療資源高效利用與服務效益提升,更不利于推動醫院現代化發展[6]。因此應當組織護士加強實踐經驗總結,對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風險事件的環節加強防范與分析,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因素,制定針對性預防措施,突出科室護理管理工作的前瞻性與系統性。加大護士培訓力度,通過座談會等形式,鼓勵醫護人員交流經驗,發現護理管理薄弱環節,提出建設性意見,作為科室制度與護理程序整改依據[7]。加大制度執行與護理工作的檢查監督力度,對不良護理行為與風險因素及時做出指導,確保醫療服務質量。除此之外,應當注重護士身心狀態調節,了解其思想動態,做好激勵與引導工作,確保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及時規范自身行為[8]。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護理危險因素多樣化,落實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發生,同時提高醫療服務滿意度,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