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玉,鄭惠霞,劉文瑩
(東莞市石碣醫院普外科,廣東 東莞 523290)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急腹癥,常見癥狀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闌尾區壓痛反跳痛、發熱、惡心嘔吐、腹肌緊張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治療闌尾炎的有效方法為手術治療,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是近年來最為常用、高效的手術方式,而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為可提高患者手術安全,明顯加速患者術后康復,減少患者疼痛感覺,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程度[1-2]。因此,本研究從我院2019 年1 月開始至2020 年1 月,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部分患者進行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護理效果顯著,研究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患者80 例,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40 例,對照組年齡范圍在12~65 歲間,平均(35.6±3.5) 歲;觀察組年齡范圍在15~67 歲間,平均(34.5±3.3)歲。兩組患者疾病類型、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比兩者患者的術后排氣排便時間、臥床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及護理滿意程度、疼痛程度的差異。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模式,包括術前準備(備皮,建立靜脈通道等),術中監測生命體征,術后給與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包括:術前護理:①心理疏導大多數患者雖然對于闌尾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畢竟了解有限,加之需采用手術治療,難免心理緊張、焦慮、害怕、擔心,特別是對于未成年患者更多的是恐懼,所以我們在術前讓患者充分了解闌尾炎的發生機制,告訴患者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已經非常成熟,只是一個很小很常見的手術,介紹腹腔鏡對于患者來說是創傷小,副作用小,恢復快,效果好的優點,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②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特別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礎病,應對合并基礎病老年患者平常的用藥情況進行調查,作出對其最適合的護理方案。告知患者接下來他將接受的術前準備工作和治療方案,會對其產生何種影響,會有什么不良或不適反應,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術中護理: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患者采用全麻方式,對麻醉藥品的反應,在術中嚴密監視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血壓等生命體征,幫助患者吸痰,減少氣道阻塞的發生風險,保證患者在整個手術期間生命體征的平穩;保證手術室的溫度不低于23 攝氏度,注意患者在術中的防寒保暖等工作。術后護理:①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降低惡心嘔吐、窒息等發生,準備吸痰器和多功能監護儀,注意胃腸減壓等治療,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生理指標。②并發癥護理,闌尾切除術患者常留置引流管,應密切觀察引流管情況,加強術口護理,減少術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如患者合并有貧血等并發癥,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血氧等情況,給與一定的補液治療。在術后12h 內減少大幅度的體位改變或急劇的腹壓改變,減少術后大出血的發生率。術后12h,鼓勵患者多下床走動,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胃腸道梗阻、腹腔粘連的發生。③疼痛監測,術后6h 麻醉藥效退去,患者的疼痛感覺最為明顯,嚴密監測患者術后24h 的疼痛反應及時處理,可采用舒適體位,轉移注意力、藥物止疼等方式;如患者有上腹部或肩部不適,應告知患者這是因為術中氣腹,二氧化碳對膈肌刺激造成,術后幾天可自行消失。④合理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首次排氣排便后,可進行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叮囑患者術后一周內盡量不要食用粗纖維食品,比如玉米、韭菜等,減少胃腸道負擔。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和疼痛程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變化比較(分)
(1)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排氣和排便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進行評估,總分為10 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輕。(2)術后并發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尿潴留、惡性嘔吐、切口感染、腸黏連、腸梗阻等)。(3)心理狀況: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變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3]。(4)護理滿意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術后排氣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及各類評分等計量資料均采用t 檢驗,護理滿意程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術后排氣和排便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比較,觀察組患者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術后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尿潴留、惡性嘔吐、切口感染、腸黏連、腸梗阻等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更明顯,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在護理滿意程度方面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的比較(n,%)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急腹癥,居外科急腹癥首位。臨床上,急性闌尾炎多與闌尾管腔迂曲狹窄、血供障礙、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常見癥狀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闌尾區壓痛反跳痛、發熱、惡心嘔吐、腹肌緊張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4-5]。目前闌尾炎治療方式雖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但除去粘膜水腫型闌尾炎對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大多數急性闌尾炎患者均需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以往多采用開腹手術,雖有手術方式簡單,手術成本較低等優勢,但是卻有術后恢復慢,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點。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腹腔鏡下進行闌尾切除術具有創口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越來越被更多的醫生和患者所采用[6-7]。而如何進行圍手術期輔助護理,提高患者手術安全,加速患者術后康復,減少患者疼痛感覺,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程度成了我院近年來關注的重點[8-9]。
本研究從我院2019 年1 月開始至2020 年1 月,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部分患者進行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術前進行心理疏導,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術中密切觀察各項生命指標,確保手術安全順利進行;術后密切觀察術口變化及各項生命體征,進行飲食和康復指導。據觀察統計,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大大縮短了患者術后的排氣和排便時間、可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同時也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這些方面是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最直觀的感受。患者護理后SAS 評分、SDS 評分明顯下降,說明人文關懷護理能最大程度上撫慰患者的焦慮煩悶等負性心理,從而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多,在患者而言,除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外,他們會較之前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撫慰,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正是符合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的產物[10-11],對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部分患者進行圍手術期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傳統護理方式,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我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