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媞,黃薪僥,徐靜,劉俊蘭
(重慶市婦幼保健院 產二科,重慶 401147)
在當代妊娠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雙胎妊娠的發生率近年來現已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該類產婦與單胎妊娠產婦相比,更易出現不良情緒及軀體不適表現,進而可對產婦的孕期安全性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1]。因此,于雙胎妊娠產婦的待產期間給予其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2]。以往,臨床方面多單純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為雙胎妊娠產婦開展護理干預,上述護理方法雖可得到一定護理效果,但仍存在較大的護理內容限制。而相關研究資料指出,通過在妊娠期間為產婦開展IKAP 模式護理干預,則可有助于改善分娩結局,進而顯著提升妊娠干預質量[3]。為進一步驗證上述護理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主要探討了IKAP 模式護理在雙胎妊娠婦女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間于本院待產的雙胎妊娠婦女中選取150 例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入院時間順序進行患者分組,單組為75 例。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3~~36歲,平均年齡為(29.6±4.1) 歲,孕周為36~43 周,平均孕周為(40.5±6.7)周。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4~37 歲,平均年齡為(29.3±4.0) 歲,孕周為37~41 周,平均孕周為(40.3±6.5)周。組間基線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確定為雙胎妊娠;(2)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妊娠相關并發癥;(2)合并存在精神障礙相關癥狀。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開展IKAP 模式護理,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1)選取科室內接受過IKAP 模式護理相關培訓的護理人員參與本次研究,并依據IKPA 健康教育模式為產婦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及全程心理疏導。(2)護理人員應在產婦入院后,即對其基本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同時主動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此外,需應用焦慮及抑郁評估量表對產婦當前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并掌握可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關鍵性因素。(3)護理人員應采用發放健康手冊、電話咨詢、網絡交流等方式給予產婦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干預,進而幫助其了解分娩流程及妊娠期間的各項注意事項,同時提醒其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同時需依據產婦的身體現狀幫助其選擇適宜的分娩方式,并指導其掌握分娩后期的相關護理知識;此外,可鼓勵產婦主動表達內心感受,并引導其進行心理調節。(4)護理人員應向產婦家屬充分講解雙胞胎妊娠存在的潛在危險及相關注意事項,并提醒其主動關心產婦,同時幫助其養成正確的思維觀念,進而有效提升產婦家屬的護理配合度,此外可顯著提高產婦的分娩自信心。(5)護理人員應依據產婦的具體情況為其設計妊娠期間的各項護理計劃,同時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態,同時對產婦的產檢依從性進行重點督查,對于護理干預期間所發現的護理薄弱點應重點分析原因,并落實相應的解決辦法。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分娩結局及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態評價: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情況進行評價,量表各評價項目均采用4 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越嚴重。護理滿意度評估: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情況評價量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滿分為100 分,得分與護理滿意度水平成正比。
應用SPSS 21.0 軟件對本文中出現的各項計量資料(T 檢驗)及計數資料(χ2檢驗)進行數據處理,P<0.05 為對比數據差異明顯。
護理前,兩組的各項心理狀態評分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各項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焦慮狀態及抑郁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護理后,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早產、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率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護理后,對照組75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9.3±4.5)分,觀察組75 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1.4±6.3)分。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T 值=15.63,P 值0.01)。
妊娠作為育齡女性的一項特殊生理過程,可對產婦的生理、心理、身體機能等方面均產生較大改變,而雙胎妊娠產婦作為高危分娩產婦人群,其心理應激反應及身體不適反應的發生幾率明顯高于單胎妊娠產婦[4]。而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雙胎妊娠產婦的分娩安全性雖得到了充分保障,但既往臨床研究數據仍指出,產婦主觀因素所導致的不良妊娠結局仍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如何在雙胎妊娠產婦的待產期間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5]。IKAP 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以護理對象獨特性為護理重點的護理干預方法,其可在充分了解護理對象基本信息及身體狀態的前提下,給予其全面的全程護理干預指導,同時可通過與研究對象家屬展開緊密配合,進而使護理干預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并可顯著改善護患關系。相關研究資料指出,上述護理方法應用于雙胎妊娠產婦中可有助于改善分娩結局,提升分娩安全性[6]。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變化對比(分,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變化對比(分, ±s)
組名 例數(n) 焦慮狀態評分 抑郁狀態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75 46.7±5.1 35.4±3.9 47.3±5.6 37.1±3.4觀察組 75 46.3±5.0 26.1±2.7 46.9±5.7 27.7±2.9 T 值 - 0.49 16.98 0.43 18.22 P 值 - 0.63 0.01 0.67 0.01

表2 兩組護理后的分娩結局對比[n(%)]
本文通過為兩組雙胎妊娠產婦分別開展了常規護理及IKAP 模式護理后發現,護理后,兩組的各項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焦慮狀態及抑郁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得知,IKAP 模式護理可顯著改善雙胎妊娠產婦的負性情緒,進而幫助其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此外,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但兩組的早產、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率相比均無明顯差異;進而證明,IKAP 模式護理可有助于降低雙胎妊娠婦女的剖宮產率,且不易出現早產、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結局,該護理模式可明顯提升分娩質量,改善分娩結局。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從而表示,IKAP 模式護理可有效提升雙胎妊娠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水平,改善護理干預質量。
綜上所述,為雙胎妊娠婦女開展IKAP 模式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理想,可顯著改善分娩結局及負面心理狀態,同時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水平,具體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