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大軍
(太原理工大學武裝部軍事教研室)

當今世界格局中的國家安全憂患意識是不可缺少的,加強我國高校大學生國防與國防使命感教育具有非凡意義。國防安全意識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安危,它不僅是一種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群體意識,更是關乎到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魂的塑造。加強國防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具有重要意義,國防教育已成為增強大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構建國防意識對培養大學生的國家意識、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也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大學生自覺接受國防教育和提高軍事素養,可以激發強烈的報國之志和愛國之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作為高校教師要注重國防意識教育及教育方法研究,進一步明確愛國主義、憂患意識、國防參與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等國防教育的內容,通過思政課、軍事理論課、軍訓和國防實踐教育活動等途徑,實施國防科技教育。為此,由邊宏廣與韓振國合著的《大學生國防教育》一書,對大學生國防科技教育與國防使命感教育方法研究,具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以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和綜合素質為宗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國防現狀、軍事思想、軍事技術、戰略環境、國防建設、國防力量、軍事技能、軍事戰爭、國防法規等一系列有關國防的基本知識。通過我國國防教育旨在增強大學生對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了解,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樹立國防觀念,通過了解古今中外各種軍事思想的內容與形式,從而樹立科學的戰爭觀念。讓大學生明白國防安全關系到國家民族危亡和榮辱興衰,理解“國無防而不立、民無兵則不安”的道理。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還比較缺乏國防安全意識和國防知識,他們對當前國際形勢雖有一定政治敏銳性,但不能正確認清加強國防建設的重大意義,嚴重缺乏對國防建設長期性和艱巨性的正確認識。為提高大學生國防知識水平和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作者認為應該努力提升高校軍事課程建設,積極拓展國防教育形式,通過這些舉措可以為軍隊培養高素質后備兵員。鑒于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復雜國際局勢和戰略安全形勢,為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日本軍事戰略轉型、印度大國戰略等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要積極發展高技術精確制導武器和現代軍事航天技術,以先進的信息化戰爭應對世界軍事強國對我國國防形成的壓力和挑戰。該著作具有結構體系合理、內容簡明、通俗易懂和語言精練等特點,還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集前沿性、規范性、時代性、科學性、理論性、知識性、可讀性和實用性為一體。
在書中作者首先闡述了國防與國防教育的含義、現代國防的基本特征,探究了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的編成和中國武裝力量的運用等中國武裝力量建設問題。其次,闡述了國防動員的含義、主要特點、功能、基本內容和發展趨勢等基本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征集在校大學生入伍的必要性、大學生征兵入伍相關信息政策和直招士官政策規定等問題。第三,探究了孫子兵法和毛澤東軍事思想,具體研究了孫子兵法思想和歷史地位、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主要內容,以及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戰法的創新。還進一步探索了當前國際戰略格局和安全形勢問題。當下國際戰略格局進入了“新一超多強”時代,亞洲整體性崛起的態勢不斷凸顯,發達與發展中國家力量差距不斷縮小,大國關系呈現新特點,激烈競爭中的軍事戰略不斷得以調整。第四,論述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及我國的應對措施。具體闡述了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原因與內容,中國自身發展戰略與應對措施等問題,日本軍事戰略轉型對中國安全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印度大國戰略與我國的應對之策。還闡述了我國現代軍事航天技術取得的成就、核生化武器及其防護、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戰爭對我國國防的啟示、世界新軍事革命與我軍軍事創新等問題。
筆者認為,為加強我國大學生國防科技教育與國防使命感教育,需要不斷完善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資源,加強大學生和家長的國防教育意識的認同感,加強大學生對軍隊基本力量的認識、對國際安全環境的認識和對軍事類時政新聞的關注等,以掌握相應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國防教育氛圍。還要探究我國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對策,采用有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的具體措施,通過高校國防教育的制度化、普及化和立體化,運用愛國主義教育、軍事理論學習、軍事體能訓練和國防科技教育,以實現我國高校軍事與國防教育的現代化。還要積極創新大學生國防教育內容以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如完善新生軍訓工作、不斷強化國防教育入門環節、切實加強大學生國防理論教育、培育大學生國防思維、拓展大學生國防視野等。還要創新大學生國防教育方法手段以增強教育感染力,結合高校實際把傳統方法與時代特色相結合,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挖掘地方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國防教育活動,以打造國防教育基地;適應信息化要求搭建國防教育網絡平臺。還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加強軍事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范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模式,豐富國防意識,構建國防意識教育校園網絡平臺,統籌各種教育形式的功能,深入挖掘國防意識教育的潛在資源,統籌各種教育形式以發揮最大的綜合效應,從而促進軍事理論課國防意識教育的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