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庚,孫 坤,趙 斌,趙 紅,鄧小利
(1.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衛生類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技能型醫療衛生人才的重任,在近幾年的發展變革中,在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但與建設教育強國目標仍存在差距,為培養高素質全面型醫療衛生人才,實現“健康中國”宏偉目標,仍需對衛生類高職院校進行改革。因“教師”“教材”“教法”(以下稱“三教”)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故本研究旨在以衛生類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為切入點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醫療衛生人才。
目前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存在很大缺口,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受到國家、社會的高度關注。“三教”改革一經提出,各大高職院校就針對教師、教材、教法進行了相應改革。王莉[1]將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職院校“三教”改革中,并提出了具體實踐路徑。陳春梅[2]以“1+X”證書為背景,探討了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的內涵與路徑。彭湘華[3]對“三教”改革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進行了研究。秦華偉等[4]對“雙高計劃”下的“三教”改革進行了討論研究。國內關于“三教”改革的理論研究較多,不少研究都針對教師、教材、教法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和實施路徑,但目前我國針對衛生類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研究、系統的改革方案相對較少,故本研究旨在構建具有衛生類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2005 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2019 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具體要求,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思路和方向[5]。高職衛生類院校“三教”改革是對教育部、財政部共同頒布的職業教育“雙高計劃”和全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會議精神的積極響應。
隨著社會穩定,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大力推進建設“健康中國”,樹立“大健康”“大衛生”意識,培養充足的醫療衛生人才,服務于基層和公共醫療衛生。同時,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國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2019 年底我國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緊急奔赴疫區,筑起生命防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只有培養充足的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教師是育人根本。長期以來,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職業教育政策研究和制定的重點。通過構建以“樹德正風、優化結構、精通專業、‘雙師’培養”四位一體的教師改革方案,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優化教師隊伍的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提高其理論、實踐教學能力,加深“雙師型”教師培養,不斷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為新時代衛生類高職教育發展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材直接決定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職業院校教材編寫、選用、評價等環節尚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成立教材選用委員會,科學制訂教材選用機制,打造線上立體式教材,增加醫院在教材制訂中的作用,及時吸收行業新技術、新方法、新規范,確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保障專業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適應性,全面提高課程教材質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教法是職業院校教育的核心,是衛生類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驗證教師、教材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教法改革消除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動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通過職業教育教師團隊建設、優化教材設置與課程結構,教學方式多元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努力開展“三教”改革與發展,不斷提高衛生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國家職業教育水平,促進高職教育向“高質量、多特色、重人才”方向發展,為社會現代化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教師改革是解決職業教育誰來教的問題,針對目前大多衛生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師資匱乏、結構單一、“雙師型”教師占比小、教師培養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教師改革應立足于國內行情,建立適宜的人才招聘和引進機制,嚴格把控教師“入口”。鼓勵學校教師“走出去”和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走進來”的雙向式教師培養模式,在扎實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結合臨床實踐。學校要為教師能力培養和鍛煉搭建平臺,通過建立名師工作室、校醫合作建立科研機構等,提高教師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建立全方位的教師考核制度,并定時對其考核,從學校層面給予教師一定壓力,促使教師能力提升,肩負起教書育人、培養復合型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的重任。
教材改革與創新是解決職業教育教什么的問題,是更新教學內容、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教材作為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目前還存在教材內容更新緩慢、形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衛生類高職院校教材改革,應在國家統一標準基礎上,立足學情、校情,科學制訂和實施教材選用方案,發揮教材選用委員會的作用,完善教材選用機制,保證教材質量,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整合互聯網資源,以信息技術創新教材建設,打造線上立體式教材,豐富教材呈現形式。推動教材“校醫共制”,緊跟行業發展前沿。特色專業教材重點支持,及時更新,注重創新,打造核心課、精品課,把握教材質量,提升教學水平,讓教師明確教什么,讓學生清楚學什么。
教法改革是針對授課模式的改革,解決如何教的問題,是推動“三教”改革的關鍵。目前衛生類高職院校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形式單一,過程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法改革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以校內課堂為主,網絡課堂和醫院課堂為輔,打造“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線上利用互聯網搭建學習平臺,線下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融合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元教學模式;廣泛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學習平臺,實踐課程運用虛擬仿真教學,同時,深化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大力開展現代學徒制,跟崗實訓、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
3.4.1 改進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評價機制是考查教師教學質量、科研能力以及品德素質等的重要手段,是激發教師內在潛力,提升個人綜合實力的有效途徑。衛生類職業院校教師評價機制應進行改進創新,建立適應于“三教”改革的評價機制。對教師進行分類管理,各類各層分別建立相應的個性化崗位聘用、職稱晉升以及考核評價機制。將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作為收入分配的有效指標。豐富教師評價主體,根據校情,將自身、學生、督導、同行專家等評價按照合理的比例作為教師評價的最終結果。評價指標多元化,全方位評價教師的綜合實力,確保教師評價機制的科學全面、公平公正和客觀合理。
3.4.2 建立健全教材評價和監管體系 完善的教材評價體系是保證教材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衛生類高職院校應根據“三教”改革的具體內容,建立健全教材評價和監管體系。成立學校教材監管委員會,發揮對教材選編、使用、評價的監管作用,并納入醫院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行業專家等作為教材監管委員會成員,使教材評價和監管主體多元化,完善相關評價和監管制度。全面收集來自學生、教師、醫務人員等的教材反饋信息,并構建動態數據庫,使教材評價和監管動態化。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教材評價,讓優秀教材、規劃教材、特色教材進入衛生類高職院校的課堂。
3.4.3 完善教法評價機制 教法評價是推動教學模式改革、保證課堂質量的有效動力。完善教法評價機制,豐富評價手段和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主,多主體并存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教法評價機制。積極發揮教法評價的導向作用,主客觀評價相結合,制訂科學合理且適應于衛生類高職院校的評價指標,統一評價標準。建立有效的教法評價反饋機制,及時正確運用評價結果,不斷促進教學模式改進創新,充分激發教師內在潛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衛生類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直接關系到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質量,是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實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衛生類高職院校要立足于國情、校情,積極開展“三教”改革,并建立適應于“三教”改革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從源頭、方法、手段上全面提高衛生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不斷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技能型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