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道明 祝婷婷
(廣州市番禺區東城幼兒園 廣東 廣州 511400)
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來源于生活、由民間創編、并在民間代代相傳,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文化記憶和符號,這類游戲充滿了濃郁的原生態鄉土氣息,它給很多人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展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材料、人數等條件的限制,易懂易學,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寓游戲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體。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涉及幼兒身體鍛煉的方方面面,如,推鐵環、老鷹捉小雞、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戲,極大促進孩子的生活、交往、競爭、合作、創新能力。
在幼兒園的體育教學、一日生活、戶外自主游戲和早操活動中融合一些常見的民間民族傳統體育游戲項目,可以豐富幼兒園園本文化,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體現素質教育。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革,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在大城市里,塑膠跑道完全代替了煤渣跑道和自然的泥土跑道,幼兒生活在全是鋼筋混凝土的幼兒園之中,即使是在幼兒的戶外活動中,很多教師會為了安全而組織幼兒玩固定的體育器械,甚至很少看到在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大面積開展,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被摒棄的邊緣。
(1)理論意義。
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展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材料、人數等的限制,易于繼承和發展。在學前教育領域有關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研究中,主要是對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特點、教育價值、消逝的原因以及其傳承與保護進行相關研究,而對于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開發與應用的實踐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可進一步豐富有關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研究,并對完善幼兒園的游戲理論提供理論支撐。
(2)實踐意義。
本研究旨在通過系統的研究和探索,對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內容進行詳細、系統地整理和分析,對民間體育游戲的形式進行適宜的改編和創新,把民間體育游戲和現代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讓幼兒園體育活動和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和科學,形式更加靈活、有趣,更加符合當代幼兒的游戲精神理念,充分滿足各年齡段幼兒的體育游戲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針對戶外體育游戲單一和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缺失的情況,本研究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首先,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具有文化育人功能。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華夏兒女數千年的積淀。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革,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受到嚴重的沖擊,甚至面臨失傳的危險。而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本身具有社會價值、教育價值、文化價值,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展有助于幼兒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其次,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作為一個綜合類的體育游戲,不僅涵蓋了單人游戲、雙人游戲和多人游戲。在實際的幼兒一日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主要是以多人游戲為主,其中很多可以歸類到素質拓展類的合作游戲。所以在游戲的過程中,游戲本身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可以很好的促進幼兒語言、社會交往、規則意識、合作意識、角色扮演等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以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發與指導策略為研究對象,以廣州市番禺區的D幼兒園為調查對象。
通過檢索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和中國知網等網站,收集、鑒別、整理國內外有關游戲、體育游戲、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相關文獻資料,對其進行分析。
主要對番禺區的D幼兒園進行實地考察,來獲取比較真實的、能反應當地實際情況的有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有關資料。
通過對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整合和開發,對適合幼兒園的一些經典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進行開發形成案例并進行分析。
通過面談、電話方式與幼兒園的同行教師及幼教專家關于本次研究進行探討、分析,聽取老師及專家的想法和意見。
(1)傳統游戲。
作者認為傳統游戲是指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具有傳承性質并廣為流傳的游戲。
(2)幼兒園體育游戲。
李章瓊(2013)從內容的角度對體育游戲下的定義,他認為體育游戲是根據一定的體育任務設計,由身體的各種動作、故事的情節、人物角色和一定的規則所組成的一種活動性游戲。本人認為幼兒園體育游戲是指在幼兒園開展的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游戲。
(3)民間傳統體育游戲。
由于目前關于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研究和實踐都相對較少,作者通過查閱文獻認為民間傳統體育游戲與民間體育游戲、民俗體育游戲、民族體育游戲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所以本人認為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就是指存在于過去且一直流傳至現在,具有一定文化傳承屬性和教育價值,并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一種游戲。
(1)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內容和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幼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雖然規則相對簡單,不受時間、場地和材料等條件的限制,但是在實際的活動開展中,教師引導幼兒體育游戲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很多情況下都是“切蛋糕”、“老狼老狼幾點鐘”、“一二三,木頭人”和“切西瓜”等這幾個最常見的游戲,缺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目標水平而制定的可實施的內容計劃。其他很多經典類的傳統體育游戲沒有實踐過,甚至很多老師對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都不甚了解,更不用說讓她們進一步開發和利用了,結果導致優秀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在幼兒園得不到正常的開展。
(2)術業有專攻,缺乏專業的人才。
根據作者的調查,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對廣州市番禺區學前教育學會男教師分會的男教師進行統計,發現番禺區300多所幼兒園10000多名幼師隊伍中,專任教師(帶班教師、體育教師、行政、信息技術)共110人,還不占全區幼師總人數的1%,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也間接認證了男幼師就是幼兒園里面的大熊貓。而專業的體育教師人數為51人,平均下來6個幼兒園才能有一個男體育教師,這和當前我國幼教大環境下的幼兒教育結構模式還是以女幼師為主的保教教育模式有關,男教師的數量很為稀少,女幼師在工作上雖有性別上的優勢,但是她不能代替男教師在幼兒園的重要地位,男教師在教育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與女幼師是互補的。男體育教師的教學特點更是新穎、奇特,在內容的選擇上普遍都較為刺激、驚險、富有挑戰性,彰顯陽剛之氣,既保證了幼兒的運動量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也提升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此外男體育教師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康、平等的兩性角色意識,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通過作者對番禺區部分男幼師和高校的一些體育師范生進行電話和網絡訪談,了解到影響他們從事幼師行業的幾個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待遇問題,他們處在一個人生比較重要的階段,第一份工作也看的很重,如果不能夠支撐他們在城市立足,他們基本上不會選擇幼教行業;其次,影響他們進入幼教行業的因素是社會地位和職業的自我認同感,他們認為當下整個社會對幼教幼師的認同感不強,幼師不能和中小學、高校教師劃等號,很多人認為幼師就是個高級保姆,作者發現幼師的師資力量確實不能和中小學相提并論,幼教行業的入職門檻相對中小學教師比較低是不爭的事實。
(3)社會大環境的改變。
我們教育界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越來越現代化,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孩子處在網絡化的時代,這些發展理應促進和健全當下的幼兒教育,讓幼兒教育在現代教育的幫助下健康成長。而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也應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促使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回歸幼兒園和中小學體育課堂,把經典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還給孩子,把歡樂的童年記憶還給孩子。幼兒園五大領域中把健康領域放在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前面,可見幼兒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在《指南》和《綱要》中也明確了健康的首要地位。而能夠實現幼兒身體健康目標的途徑是運動,而運動無外乎是枯燥無味的,所以要以游戲為主,讓幼兒通過體育游戲活動提升身體健康水平。我們試想如果網絡、電視和電子游戲替代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和幼兒運動,那么幼兒的健康如何保證?優秀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何去何從?優秀的民族文化如何繼承和發揚?
(4)傳統民間游戲在實際生活中的缺失。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科技的進步使手機、電視和電腦迅速普及,人們的娛樂休閑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幼兒在手機、電視和網絡中沉迷,戶外活動時間大量減少,這是幼兒民間體育游戲衰落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此外,工業的發展讓自然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和污染,嚴重萎縮了孩子們自由游戲的天地,同齡伙伴的減少,居住區域的擴大,活動空地的減少、游戲環境和條件的缺失,幼兒玩民間體育游戲的自然群體就更加難以形成,這也是民間傳統體育游戲衰落的原因。
(5)材料設施設備場地的缺失。
幼兒園開展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受很多外在因素的限制,如幼兒園的整體大環境、教師、材料、場地等。現在的幼兒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較單一,材料又相對缺乏,每個幼兒園都標配籃球、足球、跳繩、沙包,而皮筋、大跳繩、基本上沒有。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材料、教師和場地的缺失是影響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的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
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發應本著園本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三大原則。首先要遵從原本性原則,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數量眾多,不同的游戲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教育功能,有些適合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游戲,有些則不適合幼兒階段,有些游戲經過對游戲內容適當改編、游戲難度適當降低、運動強度進行降低也適合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這就需要結合自己幼兒園的文化理念、辦園特色、師資力量、材料和場地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避免出現拿來主義而引起的水土不服情況,要體現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園本化;
其次,要體現趣味性。任何游戲如果是枯燥乏味的,就很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設計游戲時不僅要深挖游戲的價值理念,還要對游戲本身進行教研和反思。主要思考游戲是否適合幼兒,游戲能否激起幼兒的興趣,怎樣才能使幼兒保持興趣,通過實踐操作進行改造,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又感覺到這個游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最后,要符合教育性原則。民間體育游戲具有很強的競技性、趣味性,不僅能發展、完善幼兒小肌肉的精細動作和大肌肉的力量、協調能力,還能讓幼兒在心理上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教師應有意識地把個人項目與集體項目有機結合在一起,盡量避免純粹的個人項目,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個人項目,既體現集體力量,又體現個人魅力。
認真落實一課多研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每一次教學實踐后,教師應針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圍繞民間游戲內容的教學利用價值,游戲是否有利于幼兒的動作發展等,進行研討,找出優點的同時,指出不足之處,一起協商尋找更好的教學策略,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得到最有效的發展。
(1)選擇生活化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豐富園本課程。
通過對部分家長進行訪談,家長們對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民間游戲記憶深刻,例如,“老鷹抓小雞”、“跳皮筋”、“跳房子”、“丟手絹”、“捉迷藏”等。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每個學段動作發展目標,選擇不同的游戲,如,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動作協調性相對較差,選擇比較簡單的“好玩的沙包”、“木頭人”等大動作、情節性更強的游戲;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發展比小班幼兒好一些,動作的靈活性有所提高,選擇 “丟手絹”、“跳房子”、“踢石子”相對有些難度的游戲;大班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大大增強,下肢的發育較快,開展“推小車”、“角斗士”、“舞龍樂”、“編花藍”、“推鐵環”等動作難度更高、富有挑戰性的游戲。
(2)落實一課多研的研討模式,推動民間體育活動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應科學地運用多種方式組織幼兒開展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體能健康發展。可采取一課多研的模式,在教學中不斷的反思設計反思再設計。如,大班的《老鷹捉小雞》最初什么材料都沒有投放,教師只是指導幼兒進行常規的老鷹捉小雞游戲。可是在游戲的后半部分孩子們的興趣就下降了,有的干脆就不玩了,出現了這種情況。在課后的第一次研討的過程中針對孩子興趣下降的情況,我們可在第二次游戲時設置游戲情景、角色和準備老鷹叫聲的背景音樂,通過老鷹的叫聲來提示雞媽媽要保護好雞寶寶。在第二次課后研討時我們發現還可以更深入的挖掘游戲,循序漸進的提升游戲的內涵,進一步明確角色,對老鷹捉小雞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變成老鷹搶雞蛋,而雞媽媽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雞蛋,這個時候可以是雙人游戲,也可以是四人游戲。通過這種形式,會讓幼兒從內心深處勾起幼兒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樣的民間體育游戲,優化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首先,合理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民間體育器械,豐富幼兒的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選擇多種民間特色素材,利用家長資源,設計、自制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械,例如,小班“趕豬跑”、“沙包”、“推小車”;中班“抬轎子”、“舞龍”、“飛盤”;大班“梅花樁”、“投紙簍”、“龍舟”、“高蹺”等。為了滿足幼兒的不同發展需要,要注重啟發幼兒環保意識,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多用的竹竿桶、梅花樁、鞋盒等。大幅度的提高幼兒參與面,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活動中,鼓勵幼兒通過創新的玩法“比比看,誰的玩法多”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民間傳統游戲材料融入到早操和戶外自主游戲中。為了讓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輻射面實現最大優化,可在早操活動和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將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元素貫穿到早操活動中,如,小班早操創設適合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活動的樂趣同時發展了走、跑、跳、鉆等動作技能。中班則是選擇富有民間特色的投壺等!大班可選擇富有地域特色的舞龍舞獅等游戲。通過這種形式幼兒的動作、情緒、規則意識、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4)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提到“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他從兩個方面指出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具備專業的教師素養,才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辦,可以看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性。
首先,針對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這個主題,組織教師進行園本教研。園本教研是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他們身處教學一線,最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對組織游戲的過程進行全程的跟蹤,有第一手的資料,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和途徑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其次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定期邀請專家來我園實地指導,就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實際的開展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理論性的指導,從理論的層次提升一線教師的理論素養;
最后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安排健康組教師外出觀摩其他優秀教師的游戲課。并通過專業的錄像設備進行全程錄像,回園之后放到教學資源庫里面供所有的老師觀摩學習,并推選代表進行總結匯報。
(5)發掘家長資源,促進家園溝通。
通過對家長的訪談,了解到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是現代家庭中很多家長小時候非常熟悉并喜愛的游戲,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展獲得了家長的一致認可和好評。民間游戲是促進和改善家園、親子關系的載體,它架起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孩子與家長之間心靈交流的一座橋梁。民間游戲來源于生活,有許多家長都會玩,幼兒園在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向廣大家長請教,征集民間游戲,家長通過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民間游戲,家長在和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向孩子了解在幼兒園情況,促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
(1)民間傳統體育游戲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材料、人數等的限制,寓游戲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易于繼承和發展。但隨著社會的變革,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被摒棄的邊緣;
(2)當下的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內容和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在實際的生活中缺失;
(3)術業有專攻,幼兒園缺乏大量的專業的體育教師;
(4)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發應遵循園本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三大原則;
(5)政府應加大人才培養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優秀的專業的男體育教師從事幼教行業,幼兒園要加大對老師的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6)在民間傳統體育游戲開發和應用時,要結合體育活動課、早操、區域活動和戶外自主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