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尤興
(1.西藏民族大學 陜西 咸陽 712082;2.西安市長安區第五中學 陜西 西安 710114)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通過不斷對乒乓球運動規則的改變來促進乒乓球運動技術的創新,以此提高參與的人數、促進商業的發展、增加觀賞的價值,從諸多方面著手使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呈現出了新的和諧局面。乒乓球規則的不斷演變對運動員的日常身體訓練、專業的技戰術訓練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訓練中要增強體能訓練,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和耐力,培養運動員的接發球搶攻意識,加強對相持階段的重視,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使運動員正確認識和把握乒乓球運動的規則、掌握先機和占據主動的方法。想要贏得比賽,必須建立在如何更好地培養優秀的運動員的前提下,因此,乒乓球的發展與訓練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鑒于乒乓球規則的演變對乒乓球運動技術及運動員訓練都將產生較大影響,要嚴格制定好對乒乓球訓練的指導思想;加強扎實牢固的基本功訓練;重新構建發球搶攻體系;日常訓練重視發球質量的提高;通過提高特長技能加強比賽相持能力的訓練;加強力量與步伐訓練;加強思想建設,培養運動員勇于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重視控制比賽節奏訓練;加強運動員心理能力素質的發展與培養,分析研究當前乒乓球運動員在訓練方面應注重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使乒乓球運動員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乒乓球規則由國際乒聯制定,并且根據乒乓球這項球類運動的技術特點、發展趨勢以及比賽中發現的問題不定期調整。各協會成員需要遵守最新發布的比賽規則組織訓練和參加比賽,包括國際乒聯組織的賽事以及各協會成員組織的賽事,球員訓練和小規模賽事參照執行。為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和公平性,國際乒聯會會不斷修改比賽規則,以適應全世界乒乓球愛好者的運動習慣。自首屆世乒賽以來,乒乓球規則一直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這些變化對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入新世紀后,乒乓球比賽規則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運動員們要適應乒乓球的變化,無遮擋發球的要求,比賽分制的改變,使比賽的偶然性加大,改變組合戰術,打破固定的模式,對戰術的精確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乒乓球比賽項目的公平性更趨于嚴格,各國運動員在技戰術水平相近的情況下,比賽結果更加不可預測,運動員臨場發揮的水平左右著比賽的結果,乒乓球比賽更加貼近“拼搏”的體育精神,觀賞性更強,在體育賽事中的地位不斷攀升。
組合技術具有更大的殺傷力,一直是運動員訓練的重點內容,是比賽獲勝的法寶。新出臺的比賽規則要求發展新的戰術,實現乒乓球技術的突破與不斷提升。此外,運動員在比賽對抗中往往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訓練中養成的潛意識技戰術發揮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比賽的勝利。比賽中無論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御,都需要“力量”作為驅動源,尤其在新規則下,比賽進程加快,要求運動員具備更強的爆發力,都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積累、磨練。在比賽中,運動員需要不斷思考,判斷對方的意圖,以便有針對性提前做好應對策略,這一點更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反復訓練。同時,合理的運用心理戰術也是比賽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積累。攻防技術,結合心理戰術,在一定程度上是扭轉局面的關鍵。比賽中的關注點主要在于三個方面:第一,保證先發制人零失誤,在氣勢上占據主動,領先比分后心理優勢明顯,能夠更好的實現趁勝追擊,因此領先比分是比賽中首要的追求目標;第二,進攻要果斷,防守要嚴密,時刻尋找對手的薄弱點并第一時間攻擊該點,在進攻的同時戒備對手的反擊,做好精準密集地防守,控制全局;第三,“強烈反彈,強勁的競爭對手,強大的轉換”的游戲特性是運動員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運動員需要提升對球的旋轉和速度的把握。
在乒乓球運動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求將這項運動推廣到更廣闊的舞臺,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運動規則成為主要手段之一。為了降低運動的難度,將大球取代小球,使之更醒目。乒乓球變大后,會有更大的摩擦或阻力。由于阻力的影響,它的速度和旋轉隨之改變,球員想要回到小球時已經適應的速度和旋轉,必須從外部條件入手,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尋求技術解決方法。例如,通過加厚球拍上的海綿,改變球拍擊球時的彈性,以求增大球拍對球施加的作用力受力面積,改變球的受力方向,實現更大的相互摩擦作用,增強球的旋轉效果和速度。對球拍的改進實現了球的運動特性和軌跡,但是也降低了球的直線運動速度,為了保持高速球的優勢,需要運動員施加更大的力,因此對運動員自身力量和施力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不斷積累。為了使運動員提高擊球質量,有必要在平時的訓練中特別突出力量訓練的強度。在力量訓練時,不但要注意力量肌肉的鍛煉,還要安排專項的技巧肌肉的鍛煉,提高技術動作質量,適當增加動作范圍,在極限條件下也可以保證動作完成的力量、角度、大小都恰到好處。尤其在遠臺對拉中,不但要精準的將球打到設計好的位置,還要保證球有足夠快的運動速度以及預想的旋轉角度和旋轉速度,更是需要力量與技巧完美結合。以上這些都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作為專項課題單獨訓練,日積月累形成肌肉記憶才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出奇制勝。
發球規則的改變限制了發球的力度與角度,也喪失了隱蔽性,大球的使用降低了球旋轉速度,這些變化都會對運動員多年來培養起來的技術動作造成顛覆性的影響。為了適應新發球規則,需要改變原有發球習慣,創造新的技術動作,探索適應新規則的發球方法和發力方法,保證在大球規則下同樣可以發出快速、刁鉆、準確的好球。在不影響原有良好的發球技術的情況下,乒乓球在球臺上的方向和位置很容易被對手提前判斷,減少了接球運動員判斷乒乓球運動曲線的難度;新規則限制了發球的力量,導致發出球的速度變緩,容易為對手反應,也不利于球員二板反擊,減少了球員發球后進攻的機會。以我國乒乓球運動員為例,在原有規則下,大多數運動員都能保證前三板的質量,無論發球還是反擊都能準確而迅速,修改規則后,前三板的威脅大大降低,如果教練員不注意提高運動員的發球能力,就會導致其成績受到影響,因此受規則影響,需要及時做出調整,訓練適應新規則的發球方法,研究出更有威脅性的前三板技巧。
在日常訓練中,教練應將先前有遮擋發球改為無遮擋發球,以減輕可能被對手使用攻擊球的壓力。想要把球發好,要先認真學習發球技術,再通過反復思考、實踐來提高發球質量。對發球的技術動作要領以及發球動作的規范性要反復練習,達到身體與球體的運動一致,球隨身走,運用身體協調一致的力量,保證發球的質量。這些訓練要讓運動員通過不斷地練習,體會怎么才能發出高質量的球。
要重視發球的訓練,增加發球的訓練時間,從一周練一次改為練三次,對于“前三板”的訓練要達到每周五次以上。日常訓練需要強調以下幾點:第一,鼓勵運動員有恒心,要引導運動員對發球訓練產生興趣,去研究、去琢磨,使其在長期練習后提升發球技巧;第二,發球要符合規范,發球犯規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平時訓練發球的時候,要注意糾正發球的錯誤動作。特別是年輕選手,在練習前教練要強調要求,理解和滲透發球規則;第三,注重理論培訓,讓球員首先從理論知識了解球的速度、方向和旋轉之間的關系,了解每一個錯誤的位置會對球產生的具體影響,這樣在練習動作要領的時候,就可以盡可能地糾正不良姿勢,使運動員發出的球在落點上、力量上、旋轉程度上、球速上盡量達到完美、準確;第四,豐富發球的方式,用打破常規的方法培養運動員發球的技巧,例如多球的發球練習,要求運動員同時發出多個球,并且每個球都要擊打在指定位置,既訓練了發球時的反應速度,也訓練了發球瞬間的施力技巧,對探索發球規律、提高發球質量都有良好的作用。而結合日常訓練,提升接球手的接球能力,使得發球和接球技術相輔相成,突破發球技術難點,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也可以通過模仿學習優秀運動員的發球,或者根據運動員自身打球特點,專練一二套個性發球。
球拍的選擇需要結合運動員的特長來定,以最大限度適應運動員的技術優勢,發揮技術水平。例如,力量型運動員習慣扣殺,為了提高球的受力,使其具有更快的速度,硬質底板的球拍更適合于他。雖然犧牲了球的旋轉和弧度特性,但是以速度和力量取勝也不失為一項獨門絕技。而技術型運動員則適合使用軟質底板球拍,軟質底板加厚了橡膠層,增大了球的切向受力,使發出的球具有更好的旋轉特性,靈活的使用各個方向的旋轉方式,可以令對手應接不暇無所適從,所以即使軟質底板球拍發出的球速度性能略差,但是超級旋轉同樣可以形成巨大的殺傷力,贏得比分。如果是弧線結合快攻的打法,那么溫和的軟底和硬底會更合適。總之,乒乓球的策略戰術都是揚長避短,選擇球拍也是同樣的道理,新規則下選擇適合運動員技戰術特點的球拍,可以為其帶來水平倍增器的效果。
乒乓球作為大眾參與的體育活動,在國際和國內都具有良好的商業化運作空間,作為運動員“戰袍”的訓練比賽服,既是運動員個性的代表,更是比賽贊助商熱切爭奪的廣告首選地。現代的訓練比賽服不再是簡單的合體衣服,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對于乒乓球運動員,由于需要全身協調運動,保證自身敏捷性是必須的條件,因此所穿服裝不能限制運動,要求彈性必須要足夠大,不能影響到動作的正常發揮;在此基礎上,個性化也是彰顯運動員氣質與運動特性的重要因素,需要與眾不同,但是過于花哨容易影響對手的判斷,勝之不武,因此需要圖案簡單、大方;從材質分析,運動服需要輕便、透氣,不能吸水變沉或黏在身上而影響發揮。對于觀眾,運動服是一名運動員的標簽,在觀看激烈的比賽中能夠準確分辨出運動員身份,而不會視覺疲勞,在欣賞高水平比賽的同時,享受體育界的大型精彩服裝秀。
球網、桌球等運動器材的變化,與乒乓球的發展前景息息相關。乒乓球比賽規則的變化和比賽場地的擴大增加了運動員跑動的距離和范圍,也改變了球在球臺上的落點位置。跑動的變化要求運動員需要具備更好的身體素質,具有更敏捷的空間轉換能力,尤其在遠近臺的切換中需要更為迅速,球臺的尺寸變化則影響了運動員習慣的跑位動作,顛覆了以往的打球習慣,在擊球力量的把握上需要做出調整,以便能將球打到預定的位置。這將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乒乓球運動中來,縮小乒乓球運動地區間的差距。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員需要根據規則的演變,使用符合要求的場地和器材,并注意在不同的環境中訓練,鍛煉運動員熟悉和適應不同環境下的場地和設備。
在傳統的21分制中,一般可以用前10分來試探對手的技術和戰術,在后半程中針對對手的弱點集中火力攻擊,實現領先或反超,直至獲勝。但改為11分制后,比賽進程大幅縮短,每一分都很珍貴,需要拼盡全力去爭取。這種改變體現在戰略上更為直接,即沒有膠著的空間,必須從比賽開始就全力以赴。11分制的比賽節奏很快,在比賽開始后,如果玩家不能及時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戰術,分數就會落后,這會給玩家的心理造成無形的壓力,使他們很容易產生氣餒的想法。因此運動員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技戰術水平和強大的心理素質,或者用技術碾壓對手獲取勝利,或者不屈不撓,在咬緊比分的情況下等待對手露出破綻,并一擊成功,獲得比分。技戰術和穩定的心理都需要在訓練中逐步磨練、積淀、提升。因此,通過訓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壯的身體素質,是訓練的核心,是運動員可以快速作出相應的技術調整的基石。
無遮擋發球規則不僅帶來了發球方發球力小,便于對方接球,而且也帶來了雙方發球、搶球的過程。11分制使得雙方發球和搶球難度增加,發球和搶球的利用率逐漸提高。此外,在90年代末,即21分制的后期階段,世界上最好的球員都在非常努力地訓練他們的回球技術。而無掩護規則似乎帶來了更長的戰略僵局,大大縮短了比賽時間。在21分制中,接球手的數量和世界選手得分的百分比沒有顯著變化,但在11分制中,這兩個因素都有所改善。由于比賽時間較短,因此雙方運動員必須與時間賽跑,誰快,誰贏的機會就越大,為此,運動員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專注面對競爭,努力挖掘贏的機會。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及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乒乓球比賽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這就使得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越來越重要。要有不認輸的拼搏精神,要具備堅韌的心理素質,面對挑戰,要有積極搶先的進攻意識,更要有扎實過硬的技術和特長。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在比賽中擁有更平穩的心態,在訓練中可以嘗試培養運動員的信心和耐壓能力。信心源于實力,在新規則下,需要改變訓練模式,調整訓練計劃,提高訓練強度,在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更強的目標下,增加心理培訓的訓練內容。可以嘗試不同等級運動員間的切磋,在訓練中培養面對強大對手而不膽怯的心理素質,逐漸培養起自信心。
明確目的,放下心理負擔,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比賽。在訓練中幫助運動員樹立遠大的理想,設定明確的目標,用堅實的訓練效果一步一步走向目標,而不能急躁,在比賽中需要摒除雜念,將后果放諸腦后,心中只有對手和手中的球拍,保持穩定的情緒,尤其在落后情況下,更要心無雜念,一心比賽。保證運動員能夠保持良好的訓練和比賽狀態。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一般有放松訓練、集中訓練和意志訓練。教育樹立運動員正確的乒乓球訓練動機,培養運動員面對困難的信心,保證其技戰術的正常發揮。
當前規則的變化在促進乒乓球運動的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教練員和運動員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為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輸入新鮮血液,為乒乓球新技術打造創新的搖籃。為此,需要將新的乒乓球理念和技術融入到訓練和比賽中,培養出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隊伍,從而使乒乓球運動員能得到更好地發展的同時,把新時代的體育精神發揚光大。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乒乓球規則的演變對其訓練的影響,以期通過本文研究能夠為乒乓球運動員更好地進行訓練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