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鋒
(日照市莒縣第六中學 山東 日照 276500)
新的健康環境、整體的國民健康水平和全面的健康覆蓋三個基本方面是“健康中國”這一決策綱要提出來的核心內容。健康中國規劃的內容中包括,健康環境指的是我國衛生醫療事業,體育健康事業得到大力的發展,從而使得我國的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標準,衛生理療事業的發展讓廣大居民的健康得到保證,保證到及時的防御病情,有病及時的治療。超過一半的國民具有健康的體魄和擁有科學的健身方法理念,常見病以及慢病過早死亡率的概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整體提高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強調“大健康”成為了“健康中國”規劃綱要最鮮明最有特色的特征,把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融入到新的健康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中,使人民共同建設維持共同享有。
國家主席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全國衛生健康大會上發表過這樣的重要的講話“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于健康有了新的要求,不單單僅僅是“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這樣簡單的藥到病除,而是從公共衛生體系、健康政策、衛生健康服務、食品安全衛生等多個方面綜合全方面的推進發展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措施。
“健康中國”是復興偉大中國夢實現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對全面建設新的小康社會建設提出全新的要求,將人人都能夠享有的基本的衛生服務,提高全面的健康水平作為加快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以健康促小進康發展,小康帶動人民健康水平,實現全民健康得到保障的目標。
“健康中國”成為促進國民體質發展、保障民生穩定、發展健康惠民政策、調整體育產業結構、提高國民整體生活質量的重大轉折點落腳點,在伴隨著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在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產業需求和對體育所帶來的全新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強烈。而青少年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后備人才,對青少年體育途徑發展的分析是對于促進中國未來的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研究。
體育是一項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活動,通過身體練習來促進人們健康水平是體育活動的基本手段,增進體質健康,促進人們的各方面綜合全面發展,極大的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人民精神文明建設是體育活動的最終目的。體育是促進人們的身心全面發展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體育與經濟政治相互關聯約束密不可分,同時體育也為經濟政治的發展騰飛提供了保障。
實現全民健康是保障全面小康促進社會主義發展的的基本保證。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綜合健康指數逐漸成為了新時期的重要優先發展的戰略,如何能夠使得人民的健康水平的到保障、強化人民的健康服務質量、催進全民健康發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健康感成為促進小康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全方面的針對性的加快健康中國全面建設,努力從各個方面、各層次保障人民的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早日實現助力。
體育不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精神文明的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良的精神。體育的基本功能是它具有健身性,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體的心血管系統機能,改善呼吸系統水平,能更好的調節中樞神經統的能力。
根據研究對比國家體育總局近幾年發表的 《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中的調查研究數據對比發現我國青少年的現階段形態指標(身高、體重、圍度)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青少年的各項體能指標卻出現了滑坡的發展趨勢。近三十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學生的身體形態發育整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飲食的營養健康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原有的各種常見病的患病概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有關于青少年的體能素質,例如,說耐力、力量、速度等有明顯的下滑趨勢,青少年的視力健康成為一大難題,校園內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多。
由于當前我國中學生現階段的體育意識相對較為淡薄,參加體育活動的情緒十分的低落,大多數同學缺乏對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視性認識。在日照市的某一學校(該學校初中生人數4000余人)的調查中發現主要體現在對于體育的認知、情感和意境方面都有欠缺。認知方面的欠缺指的是學生對體育認識上比較膚淺,只顧埋頭苦讀,認為“參加體育鍛煉還不如多學習一會兒”不懂得科學的健身鍛煉方法;情感方面是指缺少對體育的感受和沒有形成對于體育活動正確的評價,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們每周的體育鍛煉次數非常的少和對與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很是抵觸,沒有興趣去參加體育活動,得不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機會,對于體育活動有積極參與的熱情的學生只占全部學生的1/4。
有調查顯示,全國范圍內0-6歲的兒童接受隔代照看,出于對孩子安全方面的保護,兒童被限制在室內活動,戶外的體育活動得不到鼓勵,孩子們漸漸失去了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當前中國青少年這一代的娛樂文化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過多的沉迷于網絡中,使得青少年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體育鍛煉,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和與同伴之間交流交往帶來的收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得不到培養。
日益增高的升學壓力和繁重的課后作業,同時也壓榨著青少年運動的時間。
充分的重視青少年對體育運動方面的興趣愛好。“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在玩鬧中,用合理的引導方式培養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喜愛。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們對于體育運動項目充滿興趣,保持新鮮感,充滿著好奇,才能更好的推動體育運動事業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發展。興趣所帶來的積極地情緒,可以推動青少年愛上某項運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缺乏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可以使得青少年失去對于這項運動的愛好,喪失鍛煉的原動力。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培養引導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的培養,也極大程度上也促進推動了了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在體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不光進到學生對與顯性課程的學習,更要注意增加學生們對于其中隱性課程的理解掌握,從而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培養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才會讓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堅持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體育的發展。
增強青少年體質發展,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民族發展過程中的的大事要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更是指出,將健康素質狀況的評價最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的指標,廣泛的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減少青少年太過于沉重的課后家庭作業,增加青少年能夠每天課后體育鍛煉能夠達到一小時的時間。改進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健康飲食習慣,做到規律有飲食、膳食健康、正確的葷素搭配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讓青少年能夠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增加體育課程與活動課的課程課時的質保證,保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
傳統民族體育是中華民族發展千年傳承下來的智慧的結晶,但是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現在傳統民族體育在人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對此接觸的更是甚至又少。是青少年了解學習和掌握傳統傳統民族體育,可以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可以促使傳統民族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強學校體育課程中傳統民族體育所占的比例,使學生養成了解民族體育的歷史、內容和組織方式,加深對其的理解和感悟,逐步培養對民族體育的興趣愛好:在學校的課余活動時間,按該地具體情況增加有當地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比如,在蒙古族地區設置摔跤、射箭,在苗族地區開展雞毛毽活動等。加強民族傳統節日的節日氛圍,讓青少年能切身體驗,加深對民族傳統節日的興趣。在學校體育與健康和思想品德課中加深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和教育,在教育中要有針對性,抓住現在全球化和“健康中國”的大環境下的機遇和切入點,激發學生們的情感因素,提高教育的效果。
“健康中國”強調健康衛生方面的建設,在青少年的體育發展過程中,更是要重視健康衛生安全方面的保障。在學校工作中,加強體育健康衛生的教育和宣傳,使得青少年養成科學的體育健身習慣,運動中學會自我保護的同時也懂得保護同伴。當青少年運動時意外身體受到傷害的時候,學會自我救治保護。學校教師工作人員增加運動損傷,健康衛生等常見緊急疾病的處理能力。
教師是教育的引導著和領路人,推進體育教師專業型素質能力的發展加強我國專業型體育人才的培養,對于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和促進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全面進行有重大的意義。高校的培養對于體育人才的體育定位有深刻的影響。加強高校體育人才向應用型方面的轉型,把培養技能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樹立服務地方體育發展的觀念。構建實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充分考慮到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和當今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做好實踐課和理論可得協調配合,突出專業的應用型。搭建新的教學育人實踐平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的教學實踐課,不應拘束于校內實踐教育,還要加強校外的實踐實習,提供校外實際的鍛煉機會和質量。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擔當著中國復興的大業,不要讓青少年的健康問題成為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的絆腳石。在學校體育教育、課外體育活動和民族體育的發展中,充分重視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切身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階段,為青少年體育途徑道路鋪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