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耀輝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 貴州 貴陽 551499)
對于當代學生來講,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尤為重要。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有很多闡述,上個世紀心理健康大會中明確指出了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情感以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疇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為最佳的狀態。而心理學家則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初學的心理狀態,人們在面臨各種遭遇以及問題時能夠做出良好的反應,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并且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發揮其身心發展潛力,能夠充當在人生道路上發展進程的一種積極體驗,標志著人們的生命活力。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普遍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心理狀態,是個人能夠跟隨社會環境以及內部家庭環境、校園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變化還能夠有效將心態心理保持在一個正常波動的范圍內的一種狀態??偠灾?,擁有一個良好、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狀態對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心理健康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作為社會進步發展的重點參與者學生群體來講,在目前不斷提升的社會發展人才需求標準下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壓力影響,比如,家庭情況、學業壓力、情感壓力、社會壓力等,嚴重影響著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才競爭力的不斷加劇以及市場機制的不斷變化,無形之中為學生帶來了諸多的影響,造成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強迫癥、憂郁癥、人際關系敏感、沉迷網絡游戲等等。據相關研究報告統計,現階段我國的學生群體中大約有2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問題,但是這其中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疾病都是隱性的,更多的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這種異常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產生著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綜合的分析與總結學生的產生心理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是當前教師需要重視的教學任務,采取正確的方法對學生現存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成為新時期背景下教育實施的重要內容。
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輕身健體、豐富學生日常文化生活的教學效果,不斷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一方面,學生長時間的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他們的呼吸系統、肌肉耐力以及心腦血管等多方面的身體功能不斷促進學生身體免疫力的增強。在體育運動環節中能夠很好地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協調與調整姿態,有效確保動作的連貫性與準確性;另一方面,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能夠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有效改善自身的不良心理反應。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能夠讓學生身心放松、消除疲勞。體育鍛煉中,參與者能夠及時的對外界做出準確的感知,在思維運行、身心感知以及觀察能力等方面有著較強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將長期壓抑自己內心深處的不良情緒有效的宣泄出來,對維護學生的最基本心理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還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與運動優勢進行運動項目訓練內容的自主選擇,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訓練與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不斷強化學生對生活由衷的產生充實感與滿足感,進而為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飽滿的健康心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傊?,只有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才能夠有效保證心理健康。
通過參與體育鍛煉,能夠不斷促進學生與社會的交往,增強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交往與聯系,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際關系的形成與改善。一方面,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讓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結交更多的朋友,有效促進學生與陌生人進行相互交流、互幫互學,讓學生在平等、和諧、親密的良好關系中充分展示自我,沖破長久以來的隔閡與孤獨感,促進學生形成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體育鍛煉不熱衷、不喜歡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就不如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從中可以看出,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與他人的良好溝通、交流互動,使得學生個人與集體能夠在社會交往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最大限度的消除個人的不良情緒、精神壓力與孤獨感,充分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體育鍛煉是一種長久的堅持運動,需要參與者進行長期時間的堅持與參與,無論是增強身體素養,還是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在一次次的堅持與突破中不斷獲取的能力建設過程。因此,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會在有效時間內促進學生的自身意志力與堅定信念的提升,更加有助于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與此同時,體育鍛煉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克服困難的自信心與心理承受能力,有效緩解學業壓力,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活動中,很多運動項目都是采用集體競賽的形式進行學習與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的團結合作潛力,讓學生能夠在集體的競賽運動中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努力,相互協調與合作,有效激發學生的力爭上游、奮力拼搏精神。同時,學生參與這種競賽類的體育運動項目,還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形成自覺地個人責任感,有效增強自身的民族精神、愛國之情等義務感、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比如,在籃球賽、足球賽中,利用評比等方式進行比賽訓練,讓學生意到個人的努力能夠有效影響團體隊伍的集體榮譽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自覺地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有效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的養成。另外,在體育鍛煉中,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還能夠獲得精神與物質上的滿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生對生活的希望;對于為能夠取得勝利的團隊與個人,能夠通過這種集體訓練深刻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增強學生的不怕挫折、勇于戰勝困難的心理素質。總之,通過參與競爭性的體育鍛煉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興趣,有效保證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與團結合作精神,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同感與價值觀,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狀態養成。
有效的體育鍛煉對于學生形成健康心態、堅強意志力以及智力發展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最為直接的促進作用。在進行體育鍛煉實踐中,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不斷優化課程設計,訓練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種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動作,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與動作,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大腦皮層刺激,增強學生的大腦技能發展,進而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意識性的訓練,有效促進學生智力的增強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參與體育鍛煉,還能夠充分的引導學生集中于體育鍛煉本身,有效減少外界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干擾,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將更多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到鍛煉實踐中,促進學生綜合肢體的協調統一與靈活性,對學生保持平穩的情緒、樂觀的心態以及集中的專注力等多方面都產生著尤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研究,需要有效明確與其相關的主要影響因素,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處在“亞健康”狀態的重視程度,有效在體育鍛煉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整合與理清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與教育作用,在體育鍛煉中適當介入正確的引導與干預,有效強化體育課堂的引導效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