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婷 齊建國 刁金玲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校體育訓練也隨之不斷進步。伴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相關內容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普通高校中,對學生進行田徑運動訓練,能夠對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的提升產生積極作用。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需要對田徑訓練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學生特點和學校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根據相關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目前許多高校在體育訓練中仍然存在著較多問題。教師缺乏對田徑訓練的重視、學生參與度不足等相關問題,導致該問題長期存在,影響了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此可見:研究高校田徑訓練面臨的困境和對策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結合目前形勢來看,很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基本上都嚴格執行并貫徹了國家部門所制定的方案,即:《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在該標準中,其明確將田徑運動作為了基本測試項目。為了更好的相應國家要求,很多高校已經對體育教學進行了相應調整和改革。其中,將田徑訓練作為一門基本課程,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此過程中。從其目的來看,主要是想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得學生身體素養能夠達到國家的要求。結合實驗數據來看,在普通高校中,開設田徑項目的學校僅為18%左右,尚未開設田徑課程的學校高達82%左右。一般來講,高校所開設的體育項目多是集中在短跑、長跑、鉛球、實心球、立定跳遠等方面內容。然而,從田徑運動角度來看,其還包括了跳高、跳遠、跨欄等多種內容。在田徑運動中,其技術性相對較強,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另外,由于傳統體育方法和教學觀念影響,在進行體育項目鍛煉時,教師將重點和關注點放在了田徑運動的完整性方面。多是重視對學生跑、跳、投等能力和動作規范要領的指導方面,卻忽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和培養。逐漸的,學生便會降低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田徑訓練中,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競技類運動,卻忘記了其和競技訓練之間的差別。在部分高校中,體育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田徑訓練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在他們看來:學生只需要在課上進行簡單的素質訓練便可以達到體育鍛煉的目標。這不僅導致田徑訓練的積極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從另一方面來看,還影響了學生對田徑訓練的認識。學生逐漸降低對田徑運動學習興趣,導致體育改革教學工作難以得到健康發展。
從訓練方式角度來看,很多高校仍然受制于傳統思想影響,所制定的教學方案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具體來看,絕大多數高校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田徑訓練方案,主要強調的是對學生體育技術的訓練,卻忘記了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學習興趣的提升。在傳統訓練方式中明確提出:田徑訓練應該從運動項目整體性角度出發。為此,在開展訓練活動中,多是強調對某一技術的開發。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學習基礎等方面差異,在訓練時便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甚至會給部分學生帶來一定心理壓力。
在普通高校開展田徑訓練活動中,其所采取的訓練方法多是和競技方法相同的形式。從該方面特點來看,創新性不足、教學手段過于死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種焦躁、無味情緒。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參與田徑訓練時,對于各種動作技術方法和要領掌握力度不足,多是停留在單純的對動作模仿階段。
在黨的教育方針深刻影響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進行了貫徹和落實。同時,這作為教育方針的一種重要內容,能夠為未來社會發展提供豐富的田徑運動員。為此,在當前教育活動中,許多學校都充分的強調了田徑訓練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其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能夠產生積極作用。但就當前形勢來看,社會角度對于田徑訓練關注度相對較少。在學校方面,宣傳力度較低,導致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了熱情不高的問題。
受制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家庭認為自己孩子需要將時間花費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唯有此,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許多家長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參與到田徑訓練的活動中。由此可見:這種錯誤思想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對于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也產生了限制作用。
在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也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教育發展的變化,并根據相關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計劃。部分教師由于對新課改認識不足,并未能夠充分認識到田徑訓練的積極作用。導致其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度不夠,既定教學目標并未能夠有效的實現。
當前階段,很多教師還受制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并未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學校還出現了取消體育課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作為田徑訓練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自身的觀念,結合未來發展需求和教育行業規劃,針對性的調整相關體育課程。從其積極作用來看,能夠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之余,開展一定娛樂活動,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需要有效結合訓練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優勢,在訓練過程中,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可以在充分的了解學生身體機能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的鍛煉和培養學生訓練強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加強對學生監督。比如,如果學生在進行了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長時間的休息,從而更好的進行下一次的訓練。
訓練強度和訓練的量對于田徑訓練工作質量產生了重要影響。為此,在今后訓練過程中,教師更是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特長對訓練工作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從而有組織開展相關教學工作。比如:有些學生比較擅長長跑訓練。那么,教師便可以將這些組織到一起,不斷的對其進行耐力方面的培養。針對那些比較擅長短跑的學生,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爆發力方面的訓練。在此過程中,田徑訓練教師需要嚴格的貫徹落實“適度原則”,確保訓練的量能夠在有效的鍛煉學生能力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拔高性的訓練。另外,教師還需要實時觀察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各種狀態,如果出現了身體不適的時候,讓學生進行立刻的停止,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在進行田徑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身體狀況對訓練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在研究中發現:部分體育教師盲目的追求學生身體技能的提升,導致許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都出現了身體組織收到傷害、安全事故頻發的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田徑訓練的效果。在這種模式影響下,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訓練項目出現排斥心理問題。為此,在今后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視頻或者著名運動員的訓練模式,讓學生能夠對訓練的重要性和其產生的作用有著較為正確認識。在進行后期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前期訓練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效的調整自己心理狀態,從而更好的提升其比賽水平。
(1)改變傳統競技訓練思維方式的影響。
在新時代背景的影響下,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時代發展變化對教學工作所產生的影響。學會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和訓練方式的束縛,著重強調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新力與活力。具體來看,在傳統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競技方式。這雖然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一些體育知識,但其形式卻缺乏了靈活性和創新性。在新式田徑訓練活動中,主要強調“健身”目的,提倡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在訓練活動中,將一些新式訓練方法和田徑訓練中的競技項目進行有效結合。從其影響來看,這種教學模式有效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將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對田徑運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其意義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也會主動參與到跑、跳、投等活動中。將其和健身方法進行有機融合,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
(2)加強對理論知識的講解。
在田徑訓練中,當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之后。教師還需要結合既定教學需求,為學生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唯有充足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學生的學習才更具科學性。這主要包括了一些田徑項目的基本知識、如何進行科學鍛煉、打造健美形體、訓練中如何預防疾病等多方面內容。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在理論知識指導下,開展田徑項目訓練,從而逐步提升其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還需要一些專業性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指導。并借助到科學理論知識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對此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比如,應對運動疲勞的對策、在受傷時處理方法、飲食方面的問題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
針對目前教育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仍然將教學重點和關注點放在競技運動方面。從其特點來看,競技運動難度相對較大、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靈活性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種焦躁情緒,從而降低了學習興趣。對此,需要加強對田徑訓練改革力度。在一些傳統訓練方案基礎之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降低訓練難度和強度。從運動靈活性角度出發,使得教學方案能夠符合大多數學生發展特點,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此過程中。在激發學生興趣基礎之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總體來看,田徑訓練對于學生的成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訓練過程中,田徑訓練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特點和相關教學計劃,有針對性的調整訓練方案,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結合國家部門所出臺的相關政策和管理要求,對其進行貫徹落實。并且需要不斷調整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和科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