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嘉琦 張偉波 楊蕾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 貴陽 550001)
近二十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我國高校都面臨著大學生體質健康不良的狀況,每年都有高校在體測或體育課中出現學生猝死等令人心痛的事件發生。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所以我們需要從改善大學生體育課和課余體育活動、增強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和知識、加大體育設施投資力度等方面入手,切實的為中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獻策獻計。
近年,大學生體質狀況逐年下降的趨勢并沒有改變,體重指數超標、運能能力下降、近視率上升等問題一直存在,想要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需要全面深入的對其進行分析。
我國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高考是許多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目標。文化課程的質量決定了學生是否受到優質教育的一個考核標準,學校教育中過于強調文化課的學習,而忽視體育課的教育。許多學校的體育教育方案不合理,體育教師不足,體育場地設備不足,體育俱樂部發展不足,缺乏體育和文化氛圍。然而在某種意義上,每天都在高喊高質量的教育,但并沒有真正實現學生的高質量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是一個孩子最先接觸教育的地方,但往往家庭更關心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不是更重要的身體健康。很多父母對體育運動沒有普遍性的認知,他們在孩子面前沒有樹立好的榜樣,沒有營造好的體育運動環境,所以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因此,家庭缺乏體育認知能力,學校沒有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社會普遍對體育運動的忽略等問題都是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注重“安全第一”。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現在基本以競技體育中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組成,但是由于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受傷風險,學校和體育教師往往會選擇最小的運動強度和最弱的運動負荷來降低學生的運動受傷風險。與之而來的問題是這種教學風格會伴隨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而且學生的身體鍛煉達不到一定強度,從而導致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缺失以及身體素質下降。
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中,大多將考核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的期末考核結果方面,運用數據作為教學質量唯一的評價依據,卻沒有將大學生體質健康作為一個衡量標準納入到教學考核體系中,所以導致考核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對體育課有了抵觸情緒,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
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薄弱是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中階段的文化課學習壓力過于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運動,造成學生體質較差,進入大學階段后,因為對體育運動認知的缺乏和高中不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大學生仍然不會進行體育運動;另一方面,進入大學,一直緊繃的神經突然得到放松,很多大學生一時失去了方向,開始迷戀網絡游戲,迷戀休閑愜意的舒適環節,宿舍、教室、宿舍三點一線,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參加體育鍛煉。還有一方面,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年輕,身體狀態處于人生的巔峰,即使生病也很快就會康復,部分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對于他們可有可無,只有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下才會想起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隨著世俗文化在教育中位置的逐步升高,體育教育的邊緣化是必然的結果,從根本來說是人們對于世俗文化的認同感遠遠高于體育教育。體育教育的邊緣化也是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經濟導向現已成為社會中的價值取向,這是市場經濟體制沖擊下演變的結果。體育教育沒有緊跟時代進程,也沒有跟隨現代化的腳步,所以導致體育邊緣化邊緣化的發生。在學校教育中表現為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等世俗教育壓制體育教育,并且彼此成為一種相對立的關系,而體育教育和世俗教育的對立關系中,體育教育歷來不受關注。
保證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除了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飲食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我國飲食習慣傾向于口感大于營養價值。目前我國高校食堂大部分為外包商業化模式,以營利為目的的食堂為了迎合大學生們的口味要求,在菜品的制作上普遍采用重油重鹽的習慣,并且因為口感大于營養價值的因素,油炸食品的數量要多于營養菜品的數量。此外,許多大學校園里或臨近校園的街道開設小吃街,小吃種類繁多,但大多以油炸高熱量類和重調味品類的小吃為主。這樣的小吃因為口感好往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大學校園的小吃街也經常成為網紅打卡的地點。但大學生長期食用非健康小吃對體質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對大學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合理搭配膳食結構的健康理念形成對立。
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是國家未來人才儲備的地基,為了改善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的情況,必須從學校的體育教學方法及理念、大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學校體育的硬件投資等方面進行根本性的解決。
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體質改善有著積極且重要的意義。定期舉行各類校園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建立常態化的體育競技機制。以院系、班級為單位的舉行各單項體育競賽也是開展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例如,綜合性的校園運動會、各單項的體育競賽、趣味運動會、體育節等。豐富校園課余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競賽可以將更多的學生吸引到體育運動之中,從而豐富學生們的課余活動,提升大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此外,校園社團是學生們組織開展的一個具有特定興趣愛好的組織,也是校園體育文化宣傳的窗口之一。鼓勵學生們創立體育類型的社團,在社團活動的互動下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也為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改善作出一份貢獻。
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局限在運動技術和具體動作的學習,要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將體育健康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起,從而引導學生自覺積極的主動開展體育鍛煉,將終身體育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必須從培養學生健康意識為起點,高校應該加大體育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將此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高校體育課的大綱中要明確培養體育健康意識的目標,并且在教學計劃中要落實具體的教學內容;定期的為高校體育教師進行健康意識的培訓,從而在教師的教學中帶入更專業化的體育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健康意識;高校內開設體育健康知識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
我國有很多高?,F在還存在著體育設施不齊全,體育教師隊伍質量差等問題,許多高校因為體育資金受限,沒有開展豐富體育活動的條件,沒有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被迫開展枯燥無味的體育項目??菰锏捏w育課不利于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大學生體育健康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我國高校應該重視體育場館、體育器材、體育教師隊伍以及學校食堂的建設,加大對體育硬件設施和師資團隊的投資力度。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運動的大家庭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便捷、豐富的體育運動環境,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是吸引學生的關鍵。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很多實行“學校+企業”共同管理的運營模式,其中許多體育項目需要學生付費才可以進行,并且盈利性企業有針對學生的營業時間限制,這樣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時間,壓縮了體育運動空間。針對此類情況,高校要明確大學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特定場所,高校體育場館是公共資源,應在合理的范圍內針對學生收取學生價,并且合理的安排商業用時和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用時的占比。加大高校體育設施投資力度,優化體育場館管理制度,為大學生提供便捷的運動條件,營造充滿熱情的體育運動環境,這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校體育教學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以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為手段,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的認知程度,潛移默化的讓體育進入學生的課余時間和日?;顒又?,將健康的體育活動取代游戲、打牌等消磨時間的消極活動。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大多是在學校中開展一些課外體育活動,這種局限于每周一個或者兩個課時的體育教學形式,無法適應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為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得到有效開展,需要將體育教學的形式進行拓展和延伸,將校內教學和校外鍛煉進行有效結合,比如,開展一些校外籃球比賽、野外探索等形式的活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將以技巧類考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體育課堂中更多的加入身體素質練習和趣味游戲,增強大學生體質,以及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教師應該將學生的體質健康變化記錄整理,并計入到期末考核成績。改變傳統的“考勤+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加入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方法。設置教學內容時,要保證其滿足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需求,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入更多實踐訓練的內容,使學生可以更多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
體育教學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主要方法。目前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中還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并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體育教學改革已是勢在必行,高校應該積極的利用一切手段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