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孫東瑞 畢夢蕊
(唐山海運職業學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健康中國是指促進社會所有人員能夠關注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全體公民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基于這一目標,需要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進行調整,轉變“重競技、輕健康”的教學觀念,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層面,使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得以順利實現。而太極拳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方式,且能夠陶冶情操,使學生的健康意識得以增強。通過對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相關人員對這一方面的認識,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推動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應用,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使得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意愿顯著降低,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現較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太極拳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可以發揮這一體育運動項目在通絡、活血、舒筋等各方面的作用,在保證學生的血液循環良好的同時,使學生的內臟功能得到調節。通過進行太極拳運動,可以調肝、可以補腎、可以健脾,還可以對學生的攝氧量峰值、平衡能力進行提升,保證學生的五臟通暢、氣血流通,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作為我國一項歷史較為久遠的體育運動項目,太極拳蘊含了豐富的哲學理念,比如,陰陽理念是太極拳的重要部分,可以利用意念統領全身,在放松身心的狀態下,利用意念對自身的呼吸進行調節,并在呼吸的調節過程中完成太極拳的動作。通過太極拳動作的舒展能夠讓學生保持寧靜的心態,暫時放下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對自身進行重新的審視,并不斷強化自我。同時,在太極拳的動作練習中,其出拳的方式講究“彼不動,我不動,彼動,我先動”,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謙虛、大度的性格品質,使其能夠學會與人和諧共處,對學生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有著較好的積極作用。
隨著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空手道、跆拳道等體育運動項目,但是太極拳一直被認為是老年人的娛樂活動,未能受到學校師生的重視,導致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受到較大阻礙。目前高職院校對太極拳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完善體育課程的同時,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太極拳的魅力,對太極拳產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在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太極拳具有的文化精髓,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太極拳傳統文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其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使“健康中國”的理念能夠成為全體人民的共識。
為實現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應用,需要深入了解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便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發揮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價值。具體來講,目前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教材體系。許多高職院校所采用的太極拳教材比較老舊,其主要內容就是采用文字的形式對傳統的二十四式套路進行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各學校所采用的教材不統一,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存在較大難度,對太極拳的學習熱情不斷降低。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對太極拳教材進行重新編寫,使太極拳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2)教學模式較單一。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太極拳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對太極拳動作進行分解,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未能重視太極拳運動的內涵和內在的氣法的講解,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太極拳的意義,僅僅是進行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機械式連接。基于這一情況,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嚴重影響到太極拳教學的整體效果;
(3)缺乏科學的評價模式。良好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太極拳教學不斷發展的重要措施,能夠為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提供有利依據。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對太極拳教學評價缺乏重視性,未能建設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也就無法發現太極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太極拳教學的持續發展。
為實現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教材。第一,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拳理進行解釋,以此激發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進行領悟;第二,需要對太極拳教學的技術體系進行完善,將其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多個技術難度,配上相應的教材以層層遞進、從易到難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理解掌握程度;第三,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為保證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其中的內容,可以搭配一些簡單的視頻文件,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與一般的體育項目相比,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講究“內外兼修”,既要重視學生的動作練習,也要對學生在動作練習的過程是否“心靜”和“氣順”,使太極拳具有的修養身心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由于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太極拳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講師和太極拳大師對其進行指導,并不斷優化太極拳的教學內容,使太極拳的教學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學生認為太極拳不適合年輕人,若是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厭倦心理,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無法發揮太極拳對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及健康意識等各方面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斷優化太極拳的教學方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太極拳+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應用到太極拳教學中,可以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太極拳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認識,使太極拳的教學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每一個學期的開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關太極拳的影視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這一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同時,可以利用抖音等短視頻軟件完成太極拳動作的錄制,使學生能夠更加地關注太極拳運動,并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和交流;
(2)“太極拳+音樂”的教學方法。在太極拳教學中應用音樂,可以緩解學生在太極拳動作練習中的疲倦感,且能夠利用音樂的節奏對學生的呼吸進行調節,確保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太極拳動作的掌握程度,實現太極拳教學的預期目標。例如,在太極拳教學的初期階段,可以選擇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作為太極拳教學的輔助手段,使學生能夠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太極拳動作練習,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太極拳具有的動靜韻律。在太極拳教學的中后期階段,則要選擇平靜一些的純音樂,使學生能夠做到“身心并行”;
(3)“太極拳+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在太極拳的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合理的教學調整,使學生所掌握的太極拳動作更加規范。例如,在學生完成一組太極拳動作之后,可以讓學生站成一圈,各自將舊的動作與新的動作連接起來,對動作的姿勢形態、運氣方式和發力點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太極拳水平。
根據以往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情況來看,其考核評分制度不夠合理,導致太極拳教學的發展受到限制,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糾正和創新,不利于太極拳教學的持續發展。基于這一情況,需要對現有的考核評分制度進行改變,通過人性化的考核評分制度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其主要的考核內容包括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套路動作的掌握等等,杜絕出現學生為獲得更高的學分而進行應付性的學習,這不僅無法保證學生對太極文化的理解,也難以起到培養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其次,學校需要做好對教師的考核,對教師資質等級體系進行完善,使其能夠與教師的優先評優聯系起來。同時,需要對教學常態化監督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最后,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的反饋,由學生對太極拳教學的效果、方式及教師的教學態度進行評分,結合學生提出的建議進行教學優化,促進太極拳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良好的校園氛圍有利于促進太極拳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勵學生成立太極拳社團,積極開展太極拳活動,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太極拳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太極拳動作的同時,充分感受到太極拳所帶來的樂趣。例如,太極拳社團可以利用電腦、展板等等將太極拳的文化魅力展示出來,吸引校內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太極拳運動中,使太極拳能夠得到校內所有學生的喜愛;其次,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太極拳相關體育活動,通過這些體育活動加深學生對太極拳的認識,使太極拳的學習氛圍得以有效增強。同時,需要加強與太極拳協會組織的交流,邀請太極拳大師開展校內講座,指導社團成員對自身的動作技法進行改正,從而保證各個成員能夠形成規范的技術動作;最后,需要加強對太極拳的宣傳,通過學校晚會進行太極拳的表演,使校內學生能夠重新認識太極拳,從而激發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為促進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應用,實現健康中國的國家目標,需要充分認識到太極拳教學的重要意義,深入了解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做到加強教材體系建設、提高教學水平,不斷優化太極拳教學方法,實現人性化考核評分,協助社團發展、開展太極拳比賽,通過各種策略發揮太極拳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