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澤
(周口師范學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新時代背景下,以往的足球教學模式已經與當前教學改革需求不符,甚至會給學生學習興趣造成直接影響,所以當代高校體育專業足球教學過程,應立足以生為本這一理念為出發點,通過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選擇多樣化教學模式應用,確保學生求知欲充分滿足,促進足球教學質量切實提升,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中的一門主干課程就是足球教學,以教學計劃和大綱要求為依據,足球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是以足球運動概述及技藝戰術分析、競賽組織編排、規則與裁判、場地設施管理等為主,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來看,與籃球項目相比,多數學生很少接觸足球,更有甚者并不了解足球運動價值,所以為確保上述教學內容有效落實,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基本技術及技能,必須要探索新型復合教學模式,促進足球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以往體育專業教學中的準備活動,通常都是以慢跑及徒手操、游戲等為主,此類形式多以教師及帶操學生的指揮為出發點,進而以一定要求其內容為依據開展。但此種準備活動模式并未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初始階段就陷入被動學習狀態,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體育教師向學生交付主動權,將利于學生自由發揮及勇于創新的空間提供給廣大學生。
例如,準備環節可由學生來確定準備活動內容及形式,將課堂上自我表現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利于學生組織能力的有效鍛煉,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養成提供促進作用。體育專業足球教學環節開展準備活動時,要盡可能選擇有球練習方式應用,使學生接觸球的機會隨之增加,如,可通過自由顛球及運球、傳接球等方式與游戲形式充分結合,進而開展練習活動,借助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活動學生身體某些部位,同時也能夠在準備活動中提前練習基本知識和技能內容,而借助有球練習,也利于學生觸球時間的增加,確保準備活動目的有效實現,為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提供幫助。再如,準備活動模式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與足球運動發展史、運動醫學等知識內容充分結合,從其他角度帶領學生了解足球這一項運動,為學生后續參與足球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指引方向,也能達到復合教學目的,切實豐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于學生求知欲望的激活,推動學生將求知欲望外化于行,轉化為一種學習動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習興趣激活的難度較大,而從當下體育教育專業足球教學內容來看,存在顯著的陳舊及落后特征,所以需要教師基于科學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活,確保學生學習能動性充分調動,如此才能為學生足球基本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提供幫助。
課堂教學中,教與學屬于一種主動和被動關系的充分體現,而怎樣將被動向主動方面轉化,是學生興趣激活的關鍵所在。有機融合學、賽、練,進而實現學用結合目的,是學生學習興趣激活的有效方法,如,可借助小場地比賽形式的應用,加之對應裁判的配備,進而進行輪流實踐活動,此種形式利于學生所學基本技藝戰術的鞏固和提高,同時也能實現學生裁判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技術及戰術的實用性提供幫助,達到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的目的。而后續環節,以學生比賽中出現的問題為依據,對問題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能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中的重難點內容,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比賽規則的同時,幫助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實現預期教學效果。
從當下一些教學模式實際情況來看,呆板問題十分普遍,且教學中過分強調、過分規范學生動作,而只有在學生基本動作達到規范要求的情況下,才會將教學比賽內容穿插其中,但此時已經基本接近尾聲的教學進度,很難實現比賽及裁判等實踐練習的開展,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所以教師要探索新模式來優化上述呆板教學方式方法。足球基本知識及技術技能傳遞過程,應將教學小比賽內容適當穿插其中,借助教學比賽形式的應用,將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挖掘出來,如傳接球及控球等能力的不足,之后針對性訓練學生,促使學生運球技術動作能力有效提高,而在學生產生學習自信心的情況下,學習興趣自然會進一步迸發。
足球技術的主要形式就是借助腳來控球,所以與用手控球、支配球相比,用腳控球會存在較大難度,加之多數學生本身并不具備良好的足球基礎,且足球學習興趣也十分欠缺,尤其是在學習一段時間后的情況下,仍然難以實現技術動作掌握目的時,學生學習信心及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喪失。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基于學生心理特征為出發點,及時表揚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肯定并鼓勵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學習信心和對足球的興趣逐步增強。
例如,從教學組織形式方面進行分析,需要教師以教材內容和學生特征為依據開展差異化教學,如通過學習小組的組建,以小組中基礎好的學生特長利用為出發點,由該部分學生為基礎差的學生提供幫、帶作用,確保各小組之間比、學、趕、幫的氛圍逐步形成,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后練習,能確保課上課下一種濃厚學習氛圍逐步形成。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足球教學環節,尤為重要的就是開始學習足球的第一次課,具體來說,該環節教師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同時也應借助電視錄像的應用,將一些國內外足球經典賽事或片段播放出來,幫助學生對足球學習的第一印象逐步建立起來,使學生感性認知和視覺表象逐漸形成,在此基礎上,基于模仿練習及實踐練習的積極開展,使學生動覺表象、肌肉本體感覺逐漸形成。
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足球巨星對球的控制,加之帶領學生欣賞足球運動員應用的各種花哨運球技術及踢球技術、展現的團隊協作精神、實現的精彩射門等,借此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并認識足球運動,使學生激情和技術動作學習的渴望有效提高,最終引導學生基于某個球星簡單實用技術動作的自由模仿,讓學生在后續課堂上充當老師或教練進行教學,而這一環節在學生展現自己所模仿技術動作的情況引導其他學生學生,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也能在無形之中實現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幫助學生技術技能有效掌握的基礎不斷夯實。
學生要想切實掌握足球基本技術,通常具有較大難度,同時要想將該門技術掌握好,如果僅以課堂教學自然難以實現目標,所以就需要借助課外時間的充分利用,達到補充教學目的,使學生課堂所學技術動作得到有效鞏固,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利用課外時間。
足球教學時間、空間方面的延續和深化就是課后作業,以需要為依據,課前課后環節學習并練習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過程中,需要每名學生準備聽課以及課后練習筆記,進而由教師進行定期批閱和檢查,以此來當做期末考試成績評定的一方面標準,其中從聽課筆記方面進行分析,該筆記主要是以每一次學習內容要點及難點、理論課中詳細內容的記載主要內容,而立足課后筆記方面進行分析,則是以每一次課前預習內容和學習體會為主要記載內容,幫助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也能引導學生通過筆記對自身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進行了解,為后續的針對性練習提供引導作用。課后作業屬于一種行為的體現,同時在教學中也屬于重要構成內容的代表,能夠有效延續教學,而借助課后作業形式的應用,能確保教學中課前學生自學及課上教師輔導、課后舉一反三練習這一目標逐步實現,為學生自學及自練習慣的養成提供幫助。
為保障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發展學生個性,需要教師立足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自習及課外活動時間的利用,引導學生開展集體、自我等多方面練習,而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將自身輔導作用充分發揮,為優秀生技術及其幫帶能力的提升提供輔助作用,促使中等生、差等生對基本技術及戰術的掌握能力有效提高,保障高質量教學目標有效實現。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學生需要為依據,選擇競賽活動形式應用,比如說,從寢室及班級、男女等方面為出發點進行小組劃分,進而幫助學生競賽編排及裁判組織、實踐等多方面能力切實提升。在學生不斷嘗試自我練習、自我探索的情況下,不僅能實現學生自學、自練、自評、自控等個性化發展目標,與此同時,也利于學生團隊意識、頑強拼搏精神的有效培養,進而有效推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課程革新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足球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為出發點,進而在學生學習時間及空間方面予以重點關注,通過課余時間的利用,幫助學生足球技術戰術有效提升,確保學生以往的要我學能夠逐漸向我要學方面轉變。只有學生產生強烈學習興趣的情況下,才會顯著增強學習過程的能動性,在此背景下,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會逐漸向課后環節拓展,如此一來,自然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所以足球教學改革過程,必然趨勢就是探索新型復合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