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體育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41)
武術與醫學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武術依賴于醫學而產生,而養生作為醫學的重要內容,它和武漢源于同樣的歷史背景、哲學基礎,不言而喻武術具有較強的養生健身價值。
我們深入研究和分析傳統武術養生每一個招數,我們發現它理念都孕育著深厚的養生理論。從根本上來說,傳統武術中的運動注重運動者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在確保身體運動的基礎上強調每個人的養精、煉氣、調神,這些運動基本要點成為了他們傳統武術動形的主要形式,也是傳統武術鍛煉者的鍛煉形式。同時,傳統武術注重陰陽理論,在武術運動中強調虛與實、動與靜的觀察和結合,強調開合升降等基本理論知識,從而強調武術運動過程中的屈伸與俯仰,并形成了形、身、氣、血的整體統一,強調武術運動中表與里的和諧統一。
從運動生理角度來看,傳統武術強調意、氣、形的和諧統一,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一個人的呼吸與軀體運動是否與他們的意念達到了和諧統一的位置,通過傳統武術運動就可以在堅守意念的基礎上,根據個人情況來不斷進行調息,最后達到動形與意念的統一發展。其中,堅守意念就是意守,在傳統武術中就是指運動者意念專注;調息就是運動者根據自身情況來調節呼吸節奏,而動形就是指他們的形體運動,和諧統一就是意念專注、調節呼吸、形體運動三者之間能夠通過運動達到整體的協調配合。在武術運動中運動者要保持形的神一致性,也要確保意和氣緊緊相隨,最后讓形和氣相互感知,通過形體運動和意念專注來促進身體內外的和諧性,最后達到醫學角度的養生健身作用。
傳統武術具有“融諸家之長于一體”的基本特點,從根本上來說這也是人們通過傳統武術養生實踐來總結出來的,這些運動生理的養生知識和經驗就成為了人們別具一格的養生方法。傳統武術運動中,不僅需要進行一定的導引,還會進行吐納,并開展氣功鍛煉等,比如,太極拳、形意拳等就是傳統武術中養生方法獨特的一種武術運動。
從傳統武術運動生理角度來看,其養生價值最明顯的特色之一就是預防保健,對參與者健身延年具有積極的作用。首先,傳統武術中蘊含著“未病先防”的核心思想,實際上這就是基于運動生理角度來說的。傳統武術中強調調節呼吸,這是需要參與者達到“精、氣、神”三方面的和諧統一,尤其是人們在武術招數運動中來進行氣的聚散,武術的各種招數中自然而然被孕育了對人體“精、氣、神”的修煉,這就是傳統武術中的預防保健效果。傳統武術中模仿了自然界動物的一些方式,運動與生理方面都需要參與者根據環境變化,導引與自我調整呼吸結合,在每個招數中去舒展筋骨,還可以幫助一些患者實現慢性疾病的康復。同時,傳統武術中注重“與陰陽五行、五臟相合”,就是通過運氣來調理個人的情志,不斷暢通個人的氣血,最終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其次,傳統武術強調“以靜修為主”,在運動過程中注重宣導氣血,所形成的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這種身體精氣神的引導,最終讓參與者來調身、調心和調氣息,使得身體內部與外部環境相平衡,身體機能內外的陰陽平衡就可以達到身體健康這一目的。最后,傳統武術強調“形易小勞”,與《引書》中的適度運動鍛煉觀念相一致,這就是傳統武術中身心體驗式運動短褲追求的,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一定動作的刺激,最后來通暢整個機體的氣血,從而達到愉悅身心和延緩衰老的目的。
傳統武術具有醫療祛病的價值,最根本的就是一些動作可以治療相關疾病。首先,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傳統武術是基于醫學而產生的,都是具有扎實的中醫養生理論。其中,傳統武術和醫學都強調人體必須緊密結合四時陰陽消長變化,人的身體機能出現一些病理變化就是陰陽氣血失調造成的。而傳統武術的每個動作就注重陰陽氣血的發展,其與五行相合的基礎上,在子丑寅卯辰已時辰中練功,讓人的身體處于外界陽氣迅速上升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運動來打通任督陰陽二脈,通過內丹功夫來實現陰陽二脈的消長,在導引功夫中不斷鍛煉來達到“治病必求于其本”的目的。其次,傳統武術的醫療導引術一般都是針對有身體疾患的人,通過“辯證施功”來根據不同病候來對癥治療。不同季節不同節氣以及不同時辰都有不同的導引術,坐式、戰式中不同的術式都可以治療不同的病癥。所以說,傳統武術中蘊藏著成套的醫療導引術,根據人們的問題具體的武術招式又可以分為分病導引、手足病患導引、氣病導引等??偠灾?,傳統武術不同的導引術都對應著人體的肢體以及五臟六腑,每個導引術式中又沒有關系,但是總體功能就是解決氣血衰盛、經絡通滯以及肢體虛寒等問題。最后,“動靜兼修”是傳統武術的重要特征,也是醫療導引術的重要特征。武術動作注重外靜而內動,虛靜調神的同時來促進人體內臟的意守,最后結合呼吸吐納等常規性動作來促進人的身體內外鍛煉,從而來治療人的身體一些疾病。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就是傳統武術中的導引,在各種武術招式中遵循著運動健體的根本要求,通過內外兼修的鍛煉來鍛煉全身的身體機能,最終達到強身健力的目的。首先,傳統武術強調“剛柔并濟”,武術動作并不像其他運動項目一樣注重力量與速度,它反而是需要達到剛柔并濟武術動作的一個程度,實現外動內靜的目的,由在運動中追求一種靜。“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而氣郁”,這也是我們看到傳統武術中一些人可以實現運動健身壯力的根本表現,形體運動中不斷來進行呼吸吐納,最后在剛中有柔、鋼勁有力、柔中有剛且動中求靜的武術動作中健身壯力。其次,比如傳統武術中的易筋經導引術具有“旋轉屈伸、伸筋拔骨”的特點,身體脊椎在運動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其骨髓和神經系統的鍛煉都有效調控了他們的身體機能,又在身體屈伸和旋轉中來訓練身體關節、肌腱等部位,最后來提升身體靈活性和達到養生目的。比如,易筋經中第十二式動作,就是讓人的機體和內臟進行鍛煉,通過伸筋拔骨等來促進形體健康、健康體魄。
從運動生理角度來看,傳統武術中養生價值較強、群體最廣泛的就是太極拳。太極拳就是一項證明“拳起于易、理成于醫”的傳統武術運動,也是傳統武術的重要拳術運動,從根本上來說對訓練者運動中的意識、呼吸以及動作協調性要求較高,必須要實現這三者的和諧統一與密切配合。太極拳運動中最著名的就是螺旋纏繞式,訓練者要進行伸縮旋轉的動作,在旋移扭轉過程中不僅講究拳法技法,其中自然而然也蘊藏了深刻的養生健身哲理。比如,虛靈頂勁豎項,就是在太極拳運動中訓練者是始終保持著高度集中的思維的,但是為了身體和心靈放松和諧,訓練者整個頭部又是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確保身體脊柱與生理平面保持著一個垂直的角度,這樣主要是為了來控制身體平衡。這個時候,訓練者就在進行大腦皮層的反復運動,其中整個人的運動中樞興奮的同時,整個身體的感覺區、視覺區等又處于和諧放松的狀態。這樣大腦就可以去支配和調節身體機能以及各運動器官,從而來調節器官機能,刺激腦細胞循環運動從而來延緩大腦衰老和修復大腦部分功能,也可以促進慢性病的抑制發展。同時,太極拳中含胸拔背實腹動作,就是通過胸腔的上下徑拉長動作來實現橫膈肌的舒展,以腹式呼吸節奏來增強太極拳練習者的肺通氣量和肺活量,最后達到呼吸系統功能改善與體力增強的目的。實際上,在太極拳練習中需要訓練者保持心靜的狀態,整個人的身體又處于放松,在意注的同時去排除雜念、集中精神,在平靜的狀態下讓心率平緩,切實增強訓練者的心肌力、心血管系統機能,在一招一式的太極拳動作中去氣沉丹田,在虛與實中不斷去旋移扭轉放松腰部肌肉,增強肌肉力量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心意誠于中,肢體形于外”就是形意拳的核心,“動中養生”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因為形意拳注重“內意與外形統一”,在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等招式中具有勇猛的拳勢、精巧的勁力,整個拳風呈現出“內三合、外三合”的風格,由此說形意拳作為傳統武術具有較強的養生價值。形意拳要訓練者有充實的力量,起勢就是出拳那一刻要有“崩墻倒”的感覺,而在拳放的時候要有“樹栽根”的感覺,就是出拳那一刻與機體與地面形成了很大力度的接觸。比如,形意拳中三體式樁功練習,訓練者要撐筋拔骨,整個機體運動中人的骨頭充當了杠桿支撐作用,反復經常練習者的骨力量、密度、抗拉性等都會增強,可以有效地預防人體骨質疏松問題的發生,養生價值不言而喻。同時,三體式五行拳動作練習中,練習者的全身機體都在調動,在鉆、崩、劈等動作中逐漸提升肌肉伸展性和彈性,整個肌肉也會越來越均勻飽滿。意形拳就是通過對人體肌肉及骨的鍛煉,來切實增加意念與行動的協調性,通過形意拳五行拳來應對人體外五官與內五官,其養生健身價值就是各個運動動作使得人體的內臟與器官得到鍛煉。從根本上來說,形意拳作為有氧與無氧相結合的傳統武術運動,養身健身價值就蘊藏在套路練習中,心臟得到鍛煉的同時心血管功能也在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