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開展云南省高校籃球運動員運動訓練專業運動損傷的調查,希望可通過教學手段的不斷完善,實現運動員損傷的有效避免,全面完善云南省高校籃球運動員運動訓練教育工作的開展。
運動員損傷類型:
(1)頭頸部。籃球運動場地十分寬泛,且缺乏防護性措施。籃球是一個團體比賽項目,參與人數較多,如果不注重防護很容易導致頭頸部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
(2)肩部。籃球運動是一項比較特殊的運動,運動員的肩部通常會承擔較大的壓力,需要在籃球運動中躲閃、奔跑、閃躲甚至是傳球,如果姿勢不正確,可能會導致運動損傷;
(3)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中關節面積最大、杠桿長,并且是最大、構造最復雜的結構之一,由股骨內、外側踝和脛骨內、外側踝以及髕骨組成,有內在兩條交叉的韌帶控制脛骨的前后移動。由于負重大、保護結構少、穩定性弱這些特點造成其本身容易受傷;
(4)踝關節。籃球運動中最常見的運動損傷為腳踝運動損傷。
一些運動員可能會有動作不規范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對動作的要領并沒有清楚的認識,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動作關鍵點進行糾正。首先,需要運動員能夠對動作有正確的認識,教師要反復給運動員進行示范,讓他們能夠了解技術動作的要領。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當中,高校籃球的教學方式一直是灌輸和接受這樣的模式,由體育老師灌輸給學生,學生聽從老師安排,記憶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和課本為中心,學生只要服從就可以。但這種教育方法存在嚴重的缺陷,它分割了籃球教育與其他方面的聯系,使籃球教育中的知識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無法互通,并極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無法引導學生喜歡和熱愛體育活動;其次,需要讓運動員認識到,完全使用蠻力并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籃球運動損傷,而是需要他們做到技術動作正確,使他們對技術形成正確的看待方法,而不是僅僅靠體格來解決問題。之后,就可以從站位、持球、引球等動作對運動員做好觀察,通過反復練習,讓他們避免運動損傷。
有些運動員可能會有動作脫節的情況,身體的不同部分存在明顯的動作不協調。這可能是存在動作順序上的問題,并且跟一些運動員在發力時過于刻意的控制有關。以腰腹和雙臂不協調的情況為例,教師為了能夠讓運動員正確發力,就需要通過講解和示范讓運動員明確正確出手時腰腹和雙臂的協調運動,避免運動員在發力的時候會刻意進行某一部分肌肉的控制,導致籃球的投擲動作錯誤。同時,也要讓運動員進行更多的徒手練習,這樣讓運動員能夠充分了解發力過程,再進行有球練習。還可以使用更輕的足球代替籃球,便于運動員的控制,做好對運動員的觀察,使運動員做好對蹬地、收腹等動作的控制。
有些運動員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始終不能保持足夠的出手速度,這種情況的出現來自于運動員對于手指的力量控制能力比較差,導致在出手的時候沒有撥球動作,而是簡單地進行推、投等等。為了能進行糾正,教師需要先讓運動員能夠有對技術動作的正確認識,并且通過做好示范和講解來明確在撥球和鞭打之后還有撥球的動作。可以通過多媒體給運動員放出一些視頻,讓運動員了動作的具體情況。對于一些手指力量不足的運動員,教師可以專門讓他們通過練習抓握鉛球來發展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充分熟悉動作。
合理的出手時機對于高成績很重要,但是很多運動員都有出手時間過早或者過遲的情況。為此,在對運動員進行糾正時,可以用視頻進行慢動作回放,以及教師通過示范講解,不斷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糾正來解決運動員的問題。還可以通過使用一些輔助性的教學用具來提升運動員的技術,比如,可以利用皮帶來進行徒手練習,通過進行蹬撐、引臂等動作,讓運動員找到投擲的感覺。
和其他的投擲項目一樣,籃球也是以力量為基礎的,在投擲過程中需要控制好速度,充分發揮自身力量,已獲得良好的投擲成績。投擲時,投擲者的出售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都會決定最后的投擲距離,其中出手的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籃球的出手初速度主要由最后用力投擲籃球所用的距離和投擲動作的持續時間決定,越大的用力,投擲動作持續時間就會越短,相對應的籃球投擲的出手初速度就會越大。而出手的速度,則要靠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和對籃球正確的投擲方法決定。在傳統的籃球教育方式下,高校學生對于學習籃球的態度不盡相同。說起籃球,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男生,的確,大部分男生對籃球運動是熱愛的,能夠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運用技巧,剩下一部分男生也并不排斥籃球運動,部分女生也對籃球有一定的好奇心,剩下的一部分可能不大感興趣。這與體育老師應用傳統的籃球教育理念有直接聯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死板、教條,現在的處于高校階段的學生,心理上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對傳統教育模式會產生排斥,無法令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更不用說喜愛。我國的教育模式已經改革,但任課教師的思想和教學方法卻不能及時轉變,教學方式的落后是真正影響高校學生對籃球運動想法和認識的原因。
籃球的出手角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不同的情況下出手角度也會明顯不同,在一定范圍內,最佳出手角度隨著最佳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時,由于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差別,所以運動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出手角度。
籃球的出手高度對于每個運動員而言都比較穩定,出手高度取決于運動員的身高、臂長,以及運動員是否正確了掌握了技術動作要領。有些運動員由于技術不成熟,導致動作變形,就會降低出手高度,從而影響成績。
籃球投擲時,將球投擲出去的最后發力動作在術語中被稱為最后用力,在此階段都是用大關節帶動小關節的形式完成。標準的技術動作下,人身體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動力都將會作用到籃球上,通過加快向前揮臂可以讓球有更高的初速度。
持球時,兩手的手指自然張開,雙手握住球兩側的后方;雙手拇指呈八字形相對,其他四指的指腹、指根和手掌都緊貼在球上,男生的兩食指相接觸,女生的兩食指中間距離為1cm左右,掌心空出。握球后,雙手自然下垂放置在身體的前下方,節省力量,并且能在預擺時獲得更大的擺動幅度。握球時和持球時需要注意一定要把球握穩,兩臂肌肉要放松,以便在動作過程中能夠對球做好控制,而且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出兩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站立的動作中,需要面對投擲的方向雙驕左右分開站立,雙腳的間距和肩膀相同,含胸,兩只手腕內扣持球,將雙臂在身體前自然放松,并將中心落在雙腳之間。
在引球預擺時,需要有兩腳的前腳掌用力,升高自身重心,上身抬起之后籃球從下方經過胸前再到頭后,之后肩關節充分打開,雙臂向前彎曲,控制前臂和上臂的夾角在60°-90°,之后頭和軀干保持正直,上體后仰,并前移重心,控制膝關節彎曲使身體滿弓。然后雙腳離地后重心升高并向后移,軀干和上肢部分向上擺動帶動籃球也一同向上移動。引球預擺動作可以通過重復來獲得最大、最合理的幅度,然后再就可以完成引球。
在最后用力時,需要將所有的力量集中到籃球上,并且做到全身發力。因此,首先要雙腳蹬地,同時將髖進一步前送并且挺身。之后,利用身體反弓,用胸帶動肩膀,腰腹肌要進行強有力的回收,升高自身重心,上體自后向前擺動,在重心達到最高點時,大臂帶動前臂擺動,小臂帶動手腕,作出類似鞭打的爆發性動作,使全身的力量都能集中在球體上,通過手腕的內旋和手指最后的撥球推動球體,有效將球擲出。
在完成出手動作之后,上體會隨著慣性前傾,而且重心降低。為此,投擲者需要緩沖向前的速度避免摔倒,保持好身體平衡。
雙腳前后分開的持球技術和左右分開技術相同。站立姿勢上,預備時面對投擲前方雙腳前后站立,以右手為習慣手為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左手使用者正好相反。雙腳的距離為一步遠,其中雙腳的左右間隔為20cm左右,腳尖和籃球的投擲方向呈45°。
前后站立的引球預擺中,需要將雙手舉球到頭的后方,雙臂彎曲,同時軀干部分向右側扭緊,彎曲右髖同時左腳點地(對于左手習慣者正好相反)。
最后用力的過程中,右腳快速蹬伸,左腿用力撐住地面。右腿蹬伸后右側關節向投擲方向轉動前送,使髖軸超過肩軸。在髖關節轉送的情況下,胸部和腰部之間的肌肉被拉長,在右側髖關節轉到最大幅度時,胸向前挺,并且翻動肘關節構成滿弓的姿勢。在身體的重心從右腿轉移到左腿時,身體依靠慣性會繼續向左側增加負擔,從而向前彎曲。最后左腿充分蹬撐,肩膀被胸部帶動、大臂帶動小臂,作出和左右分立姿勢相同的動作,通過手腕背曲達提高甩腕的用力,提高投擲距離。
出球之后通過身體重心下降來維持平衡,緩沖由于投擲導致的前沖力量。
為了能提升運動員專業訓練籃球的成績,就需要做好力量訓練,以及提升運動員身體的敏捷程度,讓他們能夠在投擲的過程中有效控制自身力量,并找到最適合自己身體的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提升投擲的水平。這樣才能充分提升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他們的潛能。